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1-04-09 
【2020年】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图1)。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B 3.C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打坝淤地就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且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作物产量。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治沟造地不仅拦截泥沙、增加了耕地面积,且注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的发展,因此治沟造地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C对。
2.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AC可直接排除。原有黄土高原农田是沿着沟坡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结合图示“沟道覆土造地”信息可知,治沟造地后,沟道被治理为一块块平整的良田,规模成片且平整,更有利于改善耕作条件,利于田间管理耕作,B对。提高耕地肥力没体现,D错。
3.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排除①;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说明生态环境脆弱,②对;加上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图1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

动漫产业园区智能公交站南堤滨海步道公园太阳能发电设施
1.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描述中,与图1中的景观依次对应的是()
A.智慧城市、低碳环保、高新产业、生态宜居
B.生态宜居、高新产业、低碳环保、智慧城市
C.高新产业、智慧城市、生态宜居、低碳环保
D.低碳环保、生态宜居、智慧城市、高新产业
2.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 D.减少地表水蒸发
3.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
【答案】1.C 2.A 3.B
【解析】1.动漫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动漫产业园发展特色是高新产业;智能公交体现了智慧城市的特色;南堤滨海步道公园体现了生态宜居特色;太阳能发电设施体现了低碳环保特色。C正确。故选C。
2.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流,因此B错误。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故选A。
3.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集聚,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因此利于林木成活,B正确。堆土形成的高地防风效果较差,更不利于林木成活,A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受干旱影响大,C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和平地热量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6、7题。
指标 四大地区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 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我国四大地区中()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答案】6.B 7.C
【解析】6.我国各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分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一般人均GDP反映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丙地人均GDP最高,经济最发达,应该是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面积广大,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丁是西部地区;甲、乙地区应该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少,占全国比重低,故甲是东北地区,乙是中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先进制造业要依靠发达的技术作为基础,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应该致力于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机构多元化,先进制造业在东部地区,A错误。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不可能均衡发展,B错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是中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早、工业化进程快,故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部,C正确。西部地区有中国的商品棉、商品粮基地,还是特色农产品基地,东部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故选C。
27.(2020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图14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表1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图14
表1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________(4分)
27.【答案】(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解析】
(4)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地形为低平原(地形);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的分布可知,河口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气候、植被);该区域河网密布,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根据奥尼查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水文)。

(2020年江苏卷)研究人员在调查青藏高原地理环境时,利用遥感技术获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上一千多个湖泊面积的年际变化数据。图10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1984年和2015年同期卫星影像图”。据此回答19~20题。

图10
A.① B.② C.③ D.④
20.青藏高原环境调查应用遥感技术的优势有()
A.遥感光学成像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B.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
C.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影像信息 D.可以取代研究人员的地面调查
【答案】20.BC
【解析】20.遥感技术是一种应用探测仪器,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的技术。天气变化会影响遥感成像效果,天气多变导致遥感成像具有不确定性,A错误。遥感使用空间运载工具和现代化的电子、光学仪器,探测和识别远距离研究对象,能够获取地面调查人员难以到达地区的信息,B正确。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遥感能及时获取大范围的最新影像信息资料,C正确。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范围,已经被利用的电磁波谱段对许多地物的某些特征还不能准确反映,还需要发展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以及遥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别是地面调查和验证尚不可缺少,D错误。故选BC。
【点睛】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千米。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完成第16题。

16.评价过程中,可以()
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答案】B
【解析】不同的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RS可以识别出来,因此可以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①正确。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②错误。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③正确。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通过GI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RS并不能处理和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④错误。B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
遥感(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定“点”的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
37.(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8图9
(1)分别简述图8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8分)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6分)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37.(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16.(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图7),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6分)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6分)
16.【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成因及湿地对当地水库供水的积极意义,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湿地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形角度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西大河、东大河河流可以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且湿地位于断层处,地下水沿断层出露;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湿地位于盆地低洼地,易积水形成湿地。
(2)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据图可知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夏季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湿地位于低洼地,受地下水补给,水源稳定,在枯水期可以为水库稳定供水;湿地水流较慢,利于泥沙沉积,可以减少泥沙进入水库,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对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了入库径流,提高入库水质。
19.(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 km2(图12),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13),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4分)
19.【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含水量变化的因素、河流水文特征及针对泥沙拥堵河道采取的措施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同时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
(1)“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
(2)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9月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次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
(3)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干流严重淤堵,题目要求是提出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入黄泥沙采取措施。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
风沙区位于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此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
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地势地平,河道蜿蜒,汛期会泛滥成灾;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下游分布有农田,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引洪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汛期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29.(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1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图1 图2
材料二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统计指标 年份
2000 2005 2010 2014 2017
森林覆盖率(%) 37.9 52.7 58.0 62.0 62.3
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 625.9 634.4 589.7 618.6 614.3
稻谷播种面积(万公顷) 230.2 210.0 209.4 202.6 192.3
甘蔗种植面积(万公顷) 50.9 74.8 106.9 108.2 93.5
甘蔗单产(吨/公顷) 57.8 69.0 66.6 73.5 81.4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4分)
(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2分)
29.【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
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解析】(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
(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打沟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 D.通风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 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
5.近年来,该地
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 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
【答案】3.B 4.C 5.D
【解析】3.种植单季稻的稻田长期浸水,而小麦怕涝,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田地中打沟是为了排水,使土壤干湿适宜,创造高产土壤条件,B正确。巢湖平原雨季较长,播种小麦前稻田水分充足,水分充足,打沟不是为了灌溉,A错误。在田地中打沟起不到防虫害的作用,C错误。巢湖平原地形平坦,越冬作物小麦不需要特别通风,D错误。故选B。
4.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种植小麦收益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种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才不经翻耕播种小麦,C正确。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不经翻耕播种小麦不能提高产量,A错误。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当地水资源充足,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少蒸发,D错误。故选C。
5.据材料信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判断,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的普及,为土地流转、土地承包提供了可能,种田大户会增多,D正确。巢湖平原地形平坦、气候变化不大,种植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化,A错误。复种指数有气候决定,不会提高,B错误。种田大户承包经验,机械化操作,劳动力有限,田间管理不会变得精细化,C错误。故选D。
(2020年江苏卷)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图8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16.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答案】15.D 16.B
【解析】15.读图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也有成熟型城市群,A错误。东部地区也有成长型城市群,B错误。东部和中部地区也有培育型城市群,C错误。读图可以看出,由于胡焕庸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人口密度大,所以,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D正确。故选D。
16.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位置,所以,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应该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B正确。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并不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A错误。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处西北地区,与各大城市群联系不便,C错误。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相对低,并不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河流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交通、资源、开发历史、政治等
(2020年江苏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图11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图11
2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 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
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 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
2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 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
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 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21.BD 22.BC
【解析】21.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A错误。广西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B正确。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C错误。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合种植区域大,D正确。故选BD。
22.桑下种薯,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没有延长生产链,A错误。桑枝育菇,实现了废弃物综合利用,利于发展多种经营,B正确。薯加工成淀粉、粉丝,丝加工成丝绸,延长了生产链,增加了附加值,C正确。菌基回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D错误。故选BC。
【点睛】广西发展桑蚕业的优势条件为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适宜种植桑树,发展桑蚕业;东临广东,背靠西南地区,南部与海洋相连,便于产品的运输出口,东南亚市场广阔,可以扩大外贸市场。
(2020年江苏卷)斯里兰卡农民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图13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25~26题。

图13
25.斯里兰卡东北部地区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的主要原因有()
A.旱、雨季分明,水量分配不均 B.水源不足,需跨流域调配
C.水位变化大,航运发展受制约 D.河流短小,调蓄能力有限
26.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可以()
A.调节小气候 B.扩大土地资源 C.维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径流总量
【答案】25.AD 26.AC
【解析】25.据图分析东北部地区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东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但是夏季东北地区位于背风坡,东北部降水少,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分明,降水分配不均,建梯级蓄水池可以稳定农田供水,A正确。该地年降水量较大,不需要跨流域调水,B错误。斯里兰卡是岛国,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短小湍急,不适合发展航运,C错误。斯里兰卡是岛国,中间高四周低,河流短小,调蓄能力有限,修建蓄水池可以拦蓄洪水,调节径流,D正确。故选AD。
26.梯级蓄水池水域面积较大,可以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A正确。梯级蓄水池水域面积较大,可能会淹没部分土地,不会导致土地面积增加,B错误。梯级农田蓄水池可以养殖水产、为农田供水,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C正确。梯级农田蓄水池只是改变了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不会增加径流总量,D错误。故选AC。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3~4题。
3.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
4.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
【答案】3.C 4.D
【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务工,几年后待杨树成材后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中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务工(且以务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故选C。
4.根据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使得耕地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当地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部分耕地弃耕,因此才会出现“农地杨树化”的现象,并非当地耕地不足(所以无加大开荒力度的必要),也不是当地木材不足或粮食缺口,ABC错误。故选D。
(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图2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
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 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
6.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 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 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
【答案】5.B 6.C
【解析】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城相互之间均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B正确;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A错;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C错;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D错。故选B。
6.滁州与合肥同属安徽省,两者的行政联系更为密切,而南京属江苏省,所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C正确;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离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AB错;同理,合肥和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很小,D错。故选C。
(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3、4题。
3.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3.A 4.C
【解析】3.浙江省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发达,通过电商直播为海西农产品找到销路,利于海西农民提高收入,①正确。浙江人多地少,两地距离远,生活习惯、文化风俗差异大,搬迁成本高,不适合将海西农民迁居浙江,②错误。青海地处西部内陆,科技教育落后,缺乏人才,浙江科技教育发达,科技人才丰富,选派浙江人才到海西,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帮助海西州实现整体脱贫,③正确。IT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海西科技落后,缺少科技人才,不适合IT产业发展,④错误。A正确。故选A。
4.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资源。我国西部地区多山地、高原,降水较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力低下,农牧业产出少,造成环境承载力小,C正确。当地人口密度小,A错误。经济规模小和科技水平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是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体现,BD错误。故选C。
18.(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9)。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10)。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11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3分)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6分)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6分)
18.【答案】(1)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
(2)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事活动可错时进行,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生产效率。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
【解析】本题考查降水季节变化特征分析、农业活动优点分析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考查等知识点。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农业活动安排的优点回答。
(1)据图2可知,加纳可可带大致位于2°W、7-8°N,位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属于二者的过渡地带,因此降水应该是年内分配不均;据图3降雨量可知,该地区6月份、10月份附近降水较多,说明有两次雨季,1月、8月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两次干季。
(2)可可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幼苗生长期间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结合图3,中幼苗期农事活动、结果期农事活动可知,可可和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期可以为幼苗提供荫蔽环境,利于幼苗生长;可可、谷物生产忙季、闲季基本错开,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农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3)据图3分析,每年9月至次年1月,是结果收获的大季,此时降水较多,是雨季,“可可收获时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治霉烂”,可可收获应该及时晾晒加工,此时需要大量劳动力;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农忙主要在其湿季,每年9月至次年1月可可带以北草原地区应该进入干季,是农闲季节,此时有大量劳动力闲置。
28.(2020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15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16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17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图15

图16图17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________(3分)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4分)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________(2分)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________(4分)
28.【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阶段与产业结构特点、工业的区位条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重在考查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动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注意关键词“当前”,根据2017年黄石市三次产业结构统计数据可知,首先,当前黄石市以第二产业为主,结合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重工业的工业产值远高于轻工业的工业产值);其次,当前黄石市第一、第三产业占比低,且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该题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劳动力,工业基础等角度回答。首先,黄石市距中心城市武汉较近,可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其次,黄石市靠近长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再次,作为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其劳动力丰富;最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08年黄石市被定为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工业的转型发展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并且,黄石市被称为“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其产业基础条件较好。
(3)根据2008~20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可知,其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占比很小,可提高轻工业比重,同时,可加强传统优势工业的技术改造;其工业生产总值虽有增加,但近年来工业产值增速并不快,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4)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吸引劳动力向城镇迁移,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污染一般较为严重,可加快生态恢复,治理环境污染等。
29.(2020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咖啡原产于非洲,现在我国云南、四川、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均有种植,但90%以上种植面积集中于云南。图18为“咖啡原产地非洲某地的咖啡种植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咖啡种植已成为我国云南部分地区支柱产业、出口创汇产业和农村扶贫产业,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目前我国咖啡生豆产量位列全球第13位,但人均咖啡消费水平低,产业利润丰厚的加工、流通环节多为外国品牌控制。图19为“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生豆产量、出口量、消费量统计图”。

图18图19
(1)结合咖啡原产地和我国的种植状况,概述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应具备的自然条件。________(3分)
(2)简述近十年来我国咖啡生豆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________(4分)
(3)简析我国发展咖啡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3分)
(4)为提升我国咖啡产业水平,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4分)
29.【答案】(1)气候:热带、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丘陵、山地。
(2)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仍需进口
(3)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大;政策扶持。
(4)培育良种;提高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扩大种植规模;创立品牌;培育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咖啡种植的区位条件、我国咖啡生产的特点及发展的措施,考查对图表的阅读和应用能力,难度一般。
(1)从左图的原产地分布图和我国咖啡种植区的分布可知:咖啡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应具备以下条件:气候为热带或亚热带气候;并具有高温多雨气候特征;地形以山地丘陵、山地为主,海拔在1000—2300米最好。
(2)本题主要考查对图表数据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从图可知,种植面积呈波动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消费量波状上升;2012年后消费量明显低于生产量,但由于部分生豆出口,导致国内咖啡仍需进口。
(3)本题考查我国咖啡发展的有利社会条件,可从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多,国内咖啡消费市场潜力大;我国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政策优惠。
(4)本题考查发展措施,可从培育良种、技术、产业链、品牌等方面分析。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强种植技术研究,提高种植技术;对咖啡生豆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专业化生产,扩大种植规模;树立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加快国内咖啡销售服务体系构建和完善,培育国内市场。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图1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1—3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答案】1.D 2.C 3.A
【解析】1.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
2.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选C。
3.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在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图3所示。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6.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7.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答案】6.B 7.C
【解析】6.据图分析可知,W市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企业、劳动力迁入,属于被动回流,A错误。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到了劳动力主动回流,B正确。M镇第二波回流有政策吸引,第一波回流没有政策吸引,C错误。第二波回流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产条件,更多劳动力是主动回流,D错误。故选B。
7.服装企业一般属于劳动力指向型企业,但从M镇前往W市市看重W市的市场条件,期间伴随劳动力进入W市;随着经济发展,W市劳动力成本上升,加上W市产业转移、M镇的政策吸引,导致服装企业转出,因此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市场和政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西欧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气输入地区。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德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92%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图2为2017年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构成图。目前,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在图1中甲乙两地间新建天然气输气管道。

(1)简述西欧大量输入天然气的主要原因。(4分)
(2)与北海相比,评价在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3分)
(3)简述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的主要特征,并指出德国在甲乙两地间采用输气管道进口天然气的优势。(6分)
28.【答案】(1)经济发达,需求量大;本地天然气产量较小,供需矛盾突出;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2)有利:海水深度较浅;风浪较小等。
不利:冬季海面结冰。
(3)特征:来源于邻近国家;来源多元,俄罗斯比例最大。优势:运输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输量大;成本低。
【解析】本题考查西欧能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及天然气管道修建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多为基础知识考查,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西欧天然气储量、产量有限,但是西欧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冬季冷湿,部分地区需要天然气取暖,因此天然气需求量大,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西欧注重环保,多使用比较清洁的能源,天然气为低污染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因此西欧大量进口天然气。
(2)题目要求评价波罗的海建设天然气管道的自然条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据图可以看出,波罗的海属于内海,北海是边缘海,波罗的海海水深度比北海浅,四面受陆地阻挡,风力较小,风浪小,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波罗的海是世界盐度最低的海,且纬度比北海高,北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因此波罗的海冬季易结冰,不利于天然气管道建设。
(3)据图2分析,德国天然气进口来源主要是俄罗斯,其次是挪威、荷兰,主要来源于临近国家,来源多元化较明显,其中俄罗斯的比重最大。甲乙之间主要连接俄罗斯西欧部分及德国北部,甲乙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陆地修建会穿过多个国家,沿线人类陆地活动较为频繁,可或干扰天然气运输;若经过波罗的海修建,可以减少人类陆地活动干扰,充分发挥管道运输的连续性强、运输安全性高、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
【2019年】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
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考查长三角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特征、分布及变化情况。
1.读左图,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读右图,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A错;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B错;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距离较远,C错;结合右图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对。
2.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等城市,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故A、C、D错;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对。
3.读左图,2016年呈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等;结合右图可知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对;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市级城市,因此职能、城市性质不同,C错;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其发展主要是依靠位置、雄厚的经济基础、交通、科技优势等,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
【答案】1.D 2.B 3.A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1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解析】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点睛】土壤盐碱化又称盐渍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而使可溶性盐含量超过0.3%的过程(土壤含盐量太高,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盐碱化形成的条件主要由: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下水水分易蒸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使地下水水位较高,地下水中盐分容易在地表累积;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会抬高地下水水位;沿海区采水导致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大,蒸发后更多盐分上升到土壤表面。
【答案】11.C
【2019年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解析】2.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置可以削弱海潮对海岸的冲刷侵蚀,盐生植物的生长能消耗营养盐,净化水体,改善水质,A对;题干中也没有阐述沿海滩涂之前的生态环境如何,恢复生态用词牵强,B错;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并没有直接增加湿地面积,C错;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是一种保护滩涂的方式,并非开发滩涂,D错。故选A。
【答案】2.A
【2019年江苏卷】图8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河流含沙量的影响因素和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输沙量急剧减小,是因为其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固沙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弱。其次,河流流量相对减少,是因为上游地区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因此,①③正确,选B。输沙量急剧减小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和气候变暖,暴雨强度降低无关。上游地区并没有削山平地,而且坡面径流减小也不会导致输沙量急剧下降。②④错误。
18.从第二附图可以看出,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客,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因此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正确答案选C。下游地区相对于中游地区含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人为因素引起的,而非地形的起伏,地形对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误,流域的面积大,输沙量也应相对较大,下游地区流域面积大于中游地区,输沙量应该也大,B错误。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较明显,而非下游地区,因此D错误。
【答案】17.B 18.C
【2019年北京卷】读图3,回答第5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5.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5.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C。
【答案】5.C
【2019年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图1),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
【解析】1.从材料中得知,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海洋博物馆、航母主题公园、妈祖文化园和“渔家乐”码头都是立于临海优势,打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吸引旅客的文化服务产业,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海洋文化旅游。船舶制造与维修作为工业,水产养殖与捕捞作为农业,远洋货物运输作为运输业,在图中并无直接共同体现,排除A、C、D。故选B。
【答案】1.B
【2019年天津卷】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6~7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6.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的概括是
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
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
7.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
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
【解析】6.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得知,原有桑蚕产业链终点只有丝绸服装、服饰,后新增加了蚕丝被制造业、桑蚕良种的培育与销售,后又进一步增加了桑蚕文化、旅游业和服务、创意等产业。综合来看,产业链都是基于植桑养蚕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延伸,C对;A、B和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能概括产业发展过程的一个流程,不能全面概括该镇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式。故选C。
7.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特色小镇”,说明定位的是城镇建设。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特色产业,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而城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推动了特色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A对。B、C、D项概括较为片面,只是单方面说明了特色小镇的作用,没有体现特色小镇和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故选A。
【答案】6.C 7.A
【2019年天津卷】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下图)。读图文材料,回答第5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5.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解析】5.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干渠水流量因此会变缓,输水流量变少。这样的设计,会减弱流水下蚀作用,减轻干渠下的区堤受到渠水冲刷,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护区堤,A对;坡度设计得很小,会造成干渠水流量较缓,减少输水渠的输水流量,B错;流速较缓的输水渠会增加泥沙沉积,C错;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并没有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D错。故选A。
【答案】5.A
【2019年江苏卷】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图12为“某市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23~24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23.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恶化B.交通拥堵C.资源枯竭D.产业萎缩
24.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A.优化产业结构B.加快工业化进程
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解析】考查工业发展的区位变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23.从图中可以看出木材的产量一开始比较平稳后来呈下降趋势,尤其在2011年以后大幅度下降,钢材是呈先大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材料可知,木材和钢铁是该区域的支柱产业,要瘦身强体意味着规模缩减或者是产量所见,因此可能是由于某些森林资源和铁矿石面临着资源枯竭,可开采量减少的问题;也可能是钢铁产能过剩或者市场达到过饱和的状态,产业发展出现了萎缩,因此需要相应的减少产量,CD正确。产量的下降和交通拥堵无关,环境恶化通常是指出现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而支柱产业发生收缩根本原因一定是资源本身或者是受经济社会、市场的影响,而非环境问题,AB错误。
24.该市的支柱产业发生了收缩应该采取的措施,应当是振兴产业的发展,尤其要优化产业结构,或者是延长产业链,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A正确;工业化进程的快慢,应当和经济发展的水平速度相协调,而不应该盲目加快工业化进程,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城镇人口总量下降,有可能出现了城市中心萎缩的现象,因此要加大城市中心的建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相城区集中,振兴中心城市,D正确;吸引农村人口要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就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而并不是通过盲目建设新城区来吸引农村人口,C错误。
【答案】23.CD24.AD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
【解析】(4)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投资,促进水果加工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和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当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加强宣传,提高当地水果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在水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展与水果种植相关的旅游项目,如吸引游客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促进水果、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地区接待能力。
【答案】(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5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6分)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4分)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考查南方地区滑雪场分布原因、意义和经营成本等,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大,且山区海拔高气温较低,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分布在“山地丘陵中”,而浙江省山地丘陵的分布散布于省内的不同地区,因此滑雪场可建设的地点多、散布于省内多个地区;南方(浙江)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普遍在0°C以上,降雪频率小、积雪量少,居民对雪和滑雪好奇心强,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因而各地都有建设滑雪场的需要;为满足各地居民对雪和滑雪的观赏、游玩需求,让居民更好地体验滑雪乐趣,滑雪场适合分散在省内不同地区便于居民就近游玩。
(2)建设在旅游景点内或其附近地区,有利于利用旅游景区的道路、车辆、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从而节省建设成本、缩短滑雪场的建设周期,使滑雪场可更快更好地运营;建在景区及其附近,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和提高滑雪场知名度,同时滑雪场与景区在一起使旅游活动更丰富,有利于其扩大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
(3)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频率小、积雪融化快,地表多无天然积雪可利用,需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维持低温条件),因而雪道建设成本高;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C且往往高出较多,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快,为保障雪道的积雪厚度,需经常造雪、补雪,造成雪道维持成本高。
(4)该题为开放类问题,学生可作答赞同反对皆可,但作答时必须先表明观点且阐述的理由必须与自己的观点一致。赞同,可从转变、增建的必要性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好处等方面思考:由一日体验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使游客游玩的天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收入且可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增建酒店有利于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更多滑雪者的住宿、度假需求;当前滑雪场主要是初级雪道,建设中高级雪道可增加雪道类型,可满足运动型滑雪者的滑雪需求,有利于增加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
反对,可从转变、增建方面存在的困难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问题等方面思考:浙江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滑雪期短,滑雪场营业时间短,因此滑雪场年营业收入有限,建设中高级雪道和酒店所需资金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大;与北方地区相比,浙江滑雪场滑雪期短、场地规模较小,且雪道建设、维持成本高,发展度假型滑雪竞争力较差,难以成为运动型滑雪者的首选目的地;各地滑雪场应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该地的资金、市场等条件进行评估、合理规划,而不应盲目跟风转变,各滑雪场都一样转变使滑雪场失去自身特色,不利于滑雪场的持续发展。
【答案】(1)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3)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太,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4)赞同: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反对: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2019年北京卷•节选】36.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促进相邻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2)阐述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8分)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豆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3)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10分)
【解析】(2)跨境经济合作区对当地减少贫困的积极作用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对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建设、相关产业发展和居民就业、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有利于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交通条件改善,跨境合作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如可以发挥当地特色和边境优势发展旅游等,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解答本题要注意抓住“多种”“优质”等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区域地理环境进行解答。老挝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水热条件充足,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该地地形复杂,垂直差异大,可以发展多种种植,如在气候较温凉地区可以种植玉米等;根据材料,“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说明该地工业少,环境污染少,农作物品质优良;并且农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答案】(2)发展边境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培养人才,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
(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2019年天津卷】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波兰中部的罗兹市曾是欧洲最主要的纺织工业中心,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停滞。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
(1)罗兹市为了充分发挥货物集散地的作用。应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是_______。(2分)
(2)中欧班列的运行,为我国相关港口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什么?(6分)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3)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6分)
欧洲国家对义乌生产的小商品需求量很大,当地却很少生产。近年来,这类小商品利用中欧班列大量运往欧洲国家。
(4)说明欧洲国家发展这类小商品制造业的不利区位条件。(4分)
【解析】本题通过中欧合作,切合一带一路的相关热点,考查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农业的区位自然地理条件和工业的区位地理条件的相关知识点。
(1)从材料中得知,中欧班列的开通,使该市成为中国货物在欧洲中部的重要集散地。关键词:货物集散地。得知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应该是物流仓储。
(2)该题属于原因分析类题,关键词“港口、经济效应”,解题方向“为什么”。可以关联到所学的港口建设社会经济区位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交通、政策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描述的是经济效益,只从经济腹地(增加了腹地的服务范围、增加了港口运输量),交通(海陆联运,提高了港口的运营效率),组织答案: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
(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亚热带地区、不适宜、油橄榄树”,解题方向“自然条件”。从材料中得知,油橄榄的生产条件: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再结合我们所学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分布区的气候(降水、光照)特点、土壤特点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在江南丘陵地区,土壤偏酸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连续的阴雨天气导致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该题为区位条件分析题,关键词“欧洲、小商品制造业”,解题方向“不利区位条件”。小商品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工业的区位条件一般从:自然因素的地理位置、土地、水源、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农业因素,政策因素等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要求的是不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材料来源、劳动力、土地租金等对比的劣势进行分析组织答案:产业配套不足,原材料不足;工资和土地租金高昂,劳动力、土地成本高。
【答案】(1)物流(仓储)
(2)扩大了服务范围;增加了吞吐量;提高了港口运营效率。(答出两点即可)
(3)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4)原材料(零部件)不足;劳动力、土地等成本高。
【2019年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16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17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3分)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____________(4分)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____________(3分)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____________(4分)
【解析】考查区域城市化相关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城市化的表现区域差异,对于去发展的影响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治理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度一般,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有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这些都是城市化的标志。
(2)由材料可知,该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都是能源,因此该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如能源行业、也可以发展化工,尤其是重化工业,有色金属冶炼,食品和纺织等轻工业,该区草原广布,饲料充足,适合牛羊放牧养殖,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如炼乳等。
(3)既要面对生态破坏,又要防止环境污染问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黄河流域特殊的黄土层,以及夏季多暴雨的特点引发的水土流失,该区域发展重化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4)城市群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具有示范作用。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从对外开放的作用来说,对于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尤其是内蒙古东西跨度广,邻国较多,有利于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
(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
(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2019年江苏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图18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19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地理专题14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解析】(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2分)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____________(3分)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4分)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3分)
【解析】考查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原地占有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有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
(2)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有力减缓水土流失,在相对低是较低的饭破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
(3)有材料一可知,该村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存的人口36%以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
(4)根据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可以积极拓展产业:该地松林、竹林兼具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的木材加工产业,立体农业相对较典型,可以发展观光农业,农产品的销售,可以依靠互联网,进行网上销售,发展农村电商。
【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
(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

【2018年】
【2018全国卷II】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据此完成1~3题。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图1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
3.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据图1,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答案】1.A 2.D 3.A
【2018全国卷II】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1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表1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解析】本题组以汾川河流域降水后水文特征的变化为载体,考查植被对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9.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10.第5次只有两天,历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时间较短,但降水量在几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降水强度大,②对;前面连续的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达到饱和,大量降水以地表径流形势汇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对;植被对径流汇聚的作用每次降水都相同,④错。B项正确,A、C、D项错误。
11.河流形成洪峰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能够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项错误。裸露坡面植被覆盖率低,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少,C项错误;经过连续的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堆积物冲走,导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选项正确。
【答案】9.B 10.B 11.D
【2018全国卷III)】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等级要低,所以基础设施相对较差,A错误;中心集镇的交通落后于县城,人群的消费量和消费能力低于县城,市场并不优于县城,B错误;中心集镇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县城,资金较县城不足,C错误;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距乡村近,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可优先获得农民就业的青睐,从而更易招募农村劳动力,D正确。故选D。
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城镇更易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
5.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
【答案】3.D 4.C 5.B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第7题。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解析】
7.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B。
【答案】7.B
【点睛】共享单车是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是一种低碳、绿色出行方式,不是循环经济。
【2018海南卷】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A.市场B.原料
C.交通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解析】
1.根据材料提示: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可以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可知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把大量的煤炭转化成液态的油,则可知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即为原料,选B。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水资源不足,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长期开发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远程调水成本高,地下水窖的水源来自雨水,在地表水匮乏地区降水量少,雨水也不充足,所以选A。
3.材料提到,我国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由于煤制油并没有增加我国能源总量,因而不能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也不会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我国任然需要大量进口石油,也不会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所以选C。学科#网
【答案】1.B 2.A 3.C
【2018JS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图10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17~18题。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17.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18.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A.人类活动较多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D.地处荒漠边缘
【解析】
17.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详尽的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检测,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
18.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答案】17.D 18.D
【2018JS卷】“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表1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23~24题。
表1

23.“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
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
24.“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
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
23.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故A、C项正确。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B、D项错误。
24.读图可知,“十二五”期间,杨树林面积比重不断下降,即用材林面积比重减少,可能导致木材供应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项正确。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比重升高,果品供应能力增强,C项错误。根据材料,整个江苏省造林面积较大,森林覆盖率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项正确,B项错误。
【答案】23.AC 24.AD
【2018全国卷I】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为背景,暗含热点国家生态文明的考查,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整体考查自然地理,如第(1)问实际上考查影响湿地形成的条件,第(2)问考查了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点难度,第(3)问考查了影响盐度的因素,承接上题,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1)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2)据材料中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尾闾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3)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流域,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2018天津卷】13.(20分)度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我国的攀枝花市与俄罗斯的新库兹涅茨克市都是本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城市。
(1)两市发展钢铁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是靠近煤、铁矿产和水源,不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请各举一例。(6分)
(2)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8分)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攀枝花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由乡村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3)据图11中信息,概括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比较分析。两地的自然条件分析从其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结合区域具体分析;两地纬度不同导致了种植产品类型的不同。人口分布特点的差异从图中直接读取即可。
(1)钢铁工业发展需要的自然条件有水源、地形、资源等。除资源条件外,两城市的自然条件优势分别体现在:攀枝花市附近有河流,水量丰富,水能丰富;新库兹涅茨克市位于新西伯利亚平原,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攀枝花能种植多类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较好。
(3)攀枝花市人口分布的两个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注意整体总结及迁入集中地的说明。读图可知,
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地区迁入人口少。
【答案】(1)攀枝花市:附近河流水能丰富(靠近钛矿)。新库兹涅茨克市:地表相对平坦开阔。
(2)纬度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3)特点: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分布不均);1965年后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区和西区,其他区域迁入人口少。
【2018JS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进口国和第一大粗钢生产国,2015年粗钢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50%,但高端钢材生产不足。图17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图”。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材料二有研究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2015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分别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图18为“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与人均GDP关系示意图”。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材料三产能利用率是指行业发挥生产能力的程度,是实际产量与设计产能的比率。一般认为,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78%~83%时较为合理,低于75%则为产能严重过剩。图19为“我国2010年~2015年粗钢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统计图”。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1)我国铁矿石进口最主要的源地是,从该地进口铁矿石在运输上的优势是。(2分)
(2)推测我国未来粗钢需求量将出现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3分)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分)
(4)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是。(4分)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钢铁产业为载体,考查世界地理特点、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图17可知,我国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源地为澳大利亚(65600.9万吨);与其他几个进口源地相比,澳大利亚距离我国较近,交通运输成本较低。
(2)结合图18可知,在人均GDP在6000—7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最大,而我国在2015年、2017年人均GDP都已经超过7000美元,之后人均粗钢需求增幅减小但仍为正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上升;当人均GDP大于12000美元时,人均粗钢需求增幅为负值,我国粗钢需求量下降。实际上这是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引起的,即改变了高消耗的发展模式。
(3)我国粗钢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三关于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和粗钢产能的变化,从产能、对原料和市场的依赖性、经济效益、技术水平、能耗及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4)我国粗钢生产领域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针对以上的问题逐条进行整治。如去产能、拓宽原料进口渠道、加强技术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环保力度等。
【答案】
(1)澳大利亚运输成本低(距离相对较近)
(2)先升后降经济水平提高;产业升级转型
(3)产能过剩;对原料和市场依赖性强;经济效益低;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
(4)去产能;多种途径保障原料供给;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保力度



【2017年】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解析】
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河段与之对应,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
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选D。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故选D。
【答案】1.C 2.D 3.D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图1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来源:学#科#网]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
【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
2.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
3.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选D。
【答案】1.D 2.B 3.D
【2017北京卷】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图4
6.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内蒙古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析】
6.根据图中内蒙古Ⅱ用地类型比重最大,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则可知Ⅱ为牧草地,黔为贵州的简称,贵州Ⅰ用地比重较高,仅低于林地,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是新疆。
7.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水能资源不丰富,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西部离海洋远降水量少,内蒙古虽然地势平坦,但水资源不足,荒漠化严重,不适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大,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答案】6.A 7.B
【2017江苏地理卷】图12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B.潍坊市C.青岛市D.威海市
24.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GDP消耗大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GDP污染小D.城市发展水平低
【解析】
23.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好,读图可知青岛和威海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最高。
24.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低、经济发展水平指数高,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小、单位GDP消耗小、城市调控能力好、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答案】23.CD 24.BC
【2017江苏地理卷】图13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6.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解析】
25.读图可知,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在2000-201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较接近,但不是相同,其中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26.读图可知,1978~ 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年均增速差异较大,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西部地区2000-2015年增速最快,反映了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答案】25.BD 26.AB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4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
4.据图4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B.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D.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5.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运输B.劳动力成本C.技术水平D.距市场远近
【解析】4.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读图分析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但年平均工资却较高,说明应该是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A正确;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这是其产业份额增长快的原因,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B错误;苏浙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由于这里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新工艺、新技术的提高,C错误;新疆是我国的棉花重要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故本题选A。
5.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答案】4.A 5.B
【2017天津卷】14.(15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1)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6分)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3分)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6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而且,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雄厚,利用交通建设和技术条件越有保障;而且从图示来看,津、京两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的中转量大,交通压力大,因此该区域的交通密度较大。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题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能够带动该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而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旅游资源的破坏。
【答案】
14.(15分)
(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2017江苏地理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5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16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简述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______
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6分)
(2)据图16,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_______(4分)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_______(3分)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高缺粮省市的分布区域主要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均耕地少,进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所以成为我国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是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根据图16可知,苏州、无锡和常州市位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少,粮食增产慢;徐州、盐城等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江苏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可从市场需求、技术、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
(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
【2017江苏地理卷】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图17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图18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4分)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_____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1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三可知,1980年,我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是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
(2)与深圳特区相比,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市的浦东新区滨江临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经济腹地大。
(3)读图可知,雄安新区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雄安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快速交通的发展好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改善了雄安新区的基础设施。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因地制宜的重要思想。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2016年】
(2016•海南卷)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7—9题。
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
8.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
9.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答案】7.C8.C9.B
(2016•江苏卷)图8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⑤C.③④⑥D.②③⑥
16.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答案】15.A  16.C
(2016•上海卷)(八)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1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1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答案】15、A 16、B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②①③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答案】2.D
(2016•浙江卷)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7、8题。
7.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8.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答案】7. B 8.A
(2016•新课标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答案】3.B 4.A 5.D
(2016•新课标Ⅰ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4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2016•上海卷)(十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3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2分)
3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
3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2分)
3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4分)
3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31.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带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
32.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3.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
3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3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3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2016•新课标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5分)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表l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 。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②、、。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该题主要考察河流的治理措施,整治河道,截弯取直,主要是增加河道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开发河道的航运功能;梯级开发,整理河谷可以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同时整理河谷可以利于本地的土地开发。
(3)“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拥有重要的作用与权力,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的建设的原因。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们的利益,河流流经地区较多,开发和整治困难较大,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一个统一的机构作为保障,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考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答案】
(2)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
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本小题共5分)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本小题共4分)
(2016•浙江卷)36.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分)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10分)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答案】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2016•新课标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能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3分)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3分)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3分)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分)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2分)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2分)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2分)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2分)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4分)
(2016•江苏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图14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15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1)图15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4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这主要是因为。(3分)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月份。(3分)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4分)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4分)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
(1)昌都冬冷夏凉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 水位季节变化大4(或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
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
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2016•上海卷)(二十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准扶贫,需要厘清贫困的主要原因。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
材料二:怒江州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1.31%。
材料三: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建设淹没了部分谷地农田。
48.说明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6分)
49.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4分)
2016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
48、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
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
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
49、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 地理信息技术 区域可持续发展 真题分类
  • 上一篇: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旅
  • 下一篇:2016~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交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