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传统橡胶坝相比,该地采用气囊坝的优点是气囊坝能够( )
A.调节径流 B.降低成本 C.抵御冲击 D.减轻淤积
2.在借鉴欧洲气囊坝结构的基础上,我国工程师提出增设延长板体与铰链连接座,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多数河流( )
A.流量大 B.流速快 C.含沙量大 D.水位变化大
3.气囊坝体中部留有豁口,其目的是便于( )
A.泄水排洪 B.放水冲沙 C.鱼类洄游 D.水体更新
【答案】1.D 2.D 3.C
【解析】1.气囊坝、橡胶坝都能调节径流,A错误;气囊坝增加了曝气装置,成本提高,B错误;气囊坝、橡胶坝抵御冲击能力相对钢筋水泥大坝都较低,C错误;气囊坝可以曝气,搅动底层河水流速加快,减少淤积,D正确。故选D。
2.欧洲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我国多数河流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我国工程师增设延长板体与铰链连接座,可以适应水位变化大这一特征,D正确。增设延长板体与铰链连接座对于控制流量、流速、含沙量的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
3.气囊坝体中部留有豁口,其目的是便于鱼类洄游,C正确;豁口对泄水排洪、放水冲沙、水体更新作用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欧洲位于大陆西海岸中纬度地区,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无明显汛期,水位较稳定;我国夏季多雨,河流以夏汛为主,冬季为枯水期,水位季节变化大。
洱海根据轮廓可分为北、中、南三个湖区。受北岸农业发展和雨季水土流失影响,大量人类生产生活污染物流入湖泊。某研究团队发现,洱海污染物随风成环流运动扩散。在西南风影响下,北部、中部湖区各形成两个环流,南部湖区形成一个环流。读洱海水系图(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4.在西南风影响下,污染物在①、②区的运动方向分别为( )
A.逆时针、顺时针 B.顺时针、逆时针
C.逆时针、逆时针 D.顺时针、顺时针
5.甲、乙、丙、丁四处湖泊水文观测点中,( )
A.丙流速最快,甲水质最差 B.丙流速最慢,丁水质最差
C.丙流速最慢,乙水质最好 D.丙流速最快,丙水质最好
6.洱海的的水质污染,可能会造成( )
①西部藻类生物数量较东部更多②短期内湖泊生态功能大幅破坏
③南部沉水植物长势较中部更好④洱海湖泊水体含氧量逐渐减少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4.B 5.C 6.A
【解析】4.由材料可知,洱海水流运动形式为风成环流,在北部湖区和中部湖区各形成2个环流。①湖区位于北部湖区的北部,受陆地轮廓影响,在西南风影响下,污染物随湖水顺时针流动,AC错误;②湖区位于中部湖区南部,据题干信息“北部、中部湖区各形成两个环流,南部湖区形成一个环流”信息,可推测,南部湖区受西南风和陆地轮廓影响,形成顺时针环流,位于其北侧的②湖区应该形成与之不同的环流,即污染物随湖水逆时针方向运动,B正确,D错误。故选B。
5.丙处位于南部湖区和中部湖区的连接部分,同时受两湖区环流影响,湖水向两岸流动,但是由于丙处湖区狭窄,向岸水受陆地阻力大,流速慢;甲乙丁处湖水运动皆为环流,流速较快,故丙的流速最慢,AD错误;洱海湖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为北岸农业发展和水土流失,北部湖区同时受两种因素影响,故甲水质最差;乙位于中部湖区中部,距陆地污染源较远,且环流速度快,污染物易扩散,故水质最好;丙处水流速度慢,来自南部大理市区的污染物不易扩散,水质较差;丁靠近大理市区,水质较差,B错误,C正确。故选C。
6.由材料可知,水土流失会影响湖泊水质,洱海西岸径流多,雨季水土流失更严重,故西部污染物更多,湖水有机质、无机盐含量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数量比洱海东部多,①正确;洱海水质污染属于积累性环境问题,不会短时间内使生态功能大幅减弱,②错误;由上一问可知,南部湖区水质较中部水质更差,浮游藻类生长状况南部较中部更好,而浮游植物会遮蔽沉水植物所需阳光,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故南部沉水植物长势更差,③错误;污染物增多会造成水华现象,会遮蔽沉水植物光照,减少湖水含氧量,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A。
【点睛】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水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自古是茶叶盛产区,蜀茶自唐代起便作为贡茶,宋人黄庭坚描述的“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揭示了当时茶马互市的景象。雅安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成为内地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联系的纽带。完成下面小题。
7.宋代曾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说明蜀茶具有的特点是( )
A.品质好 B.价格高 C.产量高 D.名气大
8.“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可能( )
A.造成蜀茶产量减少 B.促进内地与东北的经济交流
C.缓解内地战马稀缺状况 D.促进大规模人口迁移
9.雅安成为茶叶盛产区的区位优势有( )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适宜 ②有适宜茶树生长的棕壤、紫色土
③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④附近人口众多,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7.A 8.C 9.B
【解析】7.“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指明雅安茶是交换战马的专用茶叶,而战马是稀缺商品,作为交换物的雅安茶必须品质高,深受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喜爱,A正确;价格高、产量高、名气大不能直接体现雅安茶是稀缺的、品质高的商品,BCD错误。故选A。
8.藏区喜食肉,需茶降脂祛病,内地古往战事纷扰,需好马役使,两地便想到了茶马互换、各取所需的好方法,经年以往,茶马古道由此而生。以茶易马,缓解内地战马稀缺状况,C正确;茶马互市的兴盛,促使川茶产量大幅度增加,A错误;茶马古道,促进了内地与藏区的经济交流,B错误;茶马贸易涉及的劳动力较少,不会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D错误。故选C。
9.茶树种植自然区位包括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的酸性土壤(红壤)、利于排水的地形,②错误;茶叶盛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种植技术、生产工艺、消费市场。地处横断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利于茶树生长,①正确;该地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正确;横断山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
【点睛】种植业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川藏公路是指318国道的成都至拉萨段,全长约2142千米,是进出西藏的重要通道。川藏公路沿途需要翻越1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垭口,路况险峻,通行难度大,但公路两旁密集地分布着绝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地文化景观,因此被称为“最美国道”。下图示意川藏公路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川藏公路沿线最多且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是( )
A.庙宇 B.盐湖 C.日照 D.雪山
11.川藏公路上车流粘滞性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景观优美,游客停留时间较长
B.公路建设标准低,车流通过率低
C.路况复杂,车辆被动大幅减速
D.沿途补给站集中,造成车辆驻留
【答案】10.D 11.C
【解析】10.由材料可知,川藏公路沿线需要翻越12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垭口,沿途可欣赏独特的雪山景观,D正确;庙宇属于人文景观;日照不属于独特的自然景观;川藏公路沿线盐湖少,ABC错误。故选D。
11.由材料可知,川藏公路地处高原向盆地的过渡段,路况险峻;且天气复杂多变,极端天气多发,路况复杂,为保障行车安全,车辆被动大幅减速,导致车流粘滞性高,C正确。沿途景观一般只能远眺,停留时间不会过长,A错误;公路建设标准低,对车流粘滞性高影响不大,B错误;沿途人口稀少,补给站不多,D错误。故选C。
【点睛】川藏公路,是古代川藏线的现代升级,东起四川省会成都市,西止西藏首府拉萨市,由中国的318国道、317国道、214国道、109国道的部分路段组成。是中国最险峻的公路。分为南北线。在南北线中间有一些连接的线路一般也归为川藏公路的一部分。
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昼长缩短至12小时以下才能开花,而长日照植物则只有当昼长增长至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下图示意北半球长日照植物开花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只有一条曲线正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长日照植物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我国双季稻产区每年7-8月份为“双抢季”(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由此可知( )
A.早稻晚稻均为长日照植物 B.早稻晚稻均为短日照植物
C.早稻为长日照植物,晚稻为短日照植物 D.早稻为短日照植物,晚稻为长日照植物
14.下列自然带没有短日照植物分布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极地苔原带
【答案】12.A 13.C 14.D
【解析】12.由材料可知,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昼长增长至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北半球为夏季,纬度越高昼越长,故纬度越高,长日照植物开花越早,时间相差越近,甲、丙曲线均表示随纬度增加,时间越早;甲曲线在较低纬度处变化较快,在纬度50-60°的地区由于受到热量的限制开花时间相差较小,A正确、C错误;乙、丁曲线都是随纬度增加,时间越晚,B、D错误。故选A。
13.早稻7-8月收割,其生长期主要为夏半年,夏半年昼长夜短,故早稻为长日照植物;晚稻7-8月种植,主要生长期为冬半年,昼短夜长,故晚稻为短日照植物,故选C。
14.在低纬度地区,只具备短日照条件,如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般只分布着短日照植物,A、B错误;在中纬度地区,昼长差别较大,所以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均有分布,C错误;在高纬度地区,长日照条件和短日照条件都具备,但在短日照条件下,温度极低,不适宜植物生长,所以高纬度地区只有长日照植物分布,极地苔原带属于高纬度,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表碛是指存在于冰川表面的冰碛物(包括砾、砂、粉砂和黏土等物质),覆盖在冰川消融区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研究表明,当冰川表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冰川消融的影响会产生改变。下图示意1990年与2019年海螺沟冰川表磧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5.2019年海螺沟冰川表碛厚度比1990年增加最厚的海拔范围是( )
A.3000~3250m B.3400~3500m C.5150~5250m D.5500~5650m
16.表碛厚度对冰川消融的影响表现为( )
A.表碛薄,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加速消融 B.表碛薄,反射更多太阳辐射,抑制消融
C.表碛厚,反射更多太阳辐射,加速消融 D.表碛厚,吸收更多太阳辐射,抑制消融
【答案】15.C 16.A
【解析】15.由图可知,在海拔约5150~5250m时,2019年冰川表碛厚度相较于1990年的增加最多,C正确。其他选项所描述的海拔高度上两年的冰川表碛厚度变化不是最厚,ABD错误。故选C。
16.当表碛较薄时,表碛因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而升温,加快下覆冰川消融,当表碛覆盖超过一定厚度,会起到阻热效应,进而抑制冰川消融,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温升高,冰层变薄,大量冰川内碛裸露于冰川表面,成为表碛;冰川后退过程中,山体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大,岩石风化形成的松散物质因重力作用,掉落至冰川表面,使表碛增多(冰川减薄后,两侧基岩裸露区扩张导致大量的冻融和风化侵蚀岩屑物增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栓皮树喜光、耐旱,防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树皮(软木)可厚达8~9厘米,是制作葡萄酒瓶塞、软木地板和墙板等软木制品的优良用材;采剥后树皮还可再生,采剥周期(同一棵树2次采剥的间隔时间)为9~12年。葡萄牙的阿连特茹地区(如图)是世界最主要的软木和葡萄酒软木塞产地,发展软木加工业已逾200年历史。
(1)从气候角度说明阿连特茹栓皮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的原因。(6分)
(2)分析阿连特茹地区发展软木塞加工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3)从环境效益角度,说明阿连特茹地区大力发展栓皮树产业的原因。(6分)
【答案】(1)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表层土壤水分较少,地下水埋藏较深;根深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满足生长的需要;(叶片小且硬实)可减少蒸腾,保证栓皮树体内水分稳定。
(2)该地区栓皮树种植面积广,栓皮产量高,产业基础好;发展软木加工业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熟练工人多或经验丰富);邻近葡萄酒产区,软木塞(市场)需求量大。
(3)栓皮树防风,大面积种植可减少风力侵蚀,抑制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采剥后树皮还可再生,使用软木无须伐树,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软木制品可以回收利用,减少资源耗费,且易降解,环境污染较小。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湖区。湖区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马拉开波湖早期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
材料二马拉开波湖简图。
(1)解释马拉开波湖湖水北咸南淡的原因。(4分)
(2)分析马拉开波湖湖区“热”的自然原因。(6分)
(3)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分析马拉开波湖湖区冬、夏半年降水都较多的原因。(6分)
【答案】(1)该湖北部与外海相通,受海水影响,盐度高,湖水咸;南部多入湖径流,对湖水的稀释作用明显,湖水淡;湖盆封闭,南北部湖水交换弱。
(2)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地形封闭,风力较小,盆地内热量不易散失: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夏半年,受赤道低压带上升气流控制,降水充沛;冬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东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到湖泊四周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1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8分)
材料一:粮食产后损失是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黄淮海地区农时的抢收抢种,玉米收获时含水量高,需采取脱水措施以防止玉米出现霉变、发芽、裂纹等损耗和质量问题。
材料二:解决玉米含水率过高的常见脱水措施有三种:
①铺地晾晒:直接将玉米铺在地面上晾蒸干。(图1)
②热力烘干:采用电热、烘烤的方式使水分蒸出。
③机械通风:通过建造风仓,加大风速,增强蒸发。(图2)
材料三:铺地晾晒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下玉米含水率随天数的变化(图3)。
(1)对比铺地晾晒与机械通风两种脱水方式的工作环境,分析二者脱水效率的差异。(6分)
(2)从玉米种植农户的利益出发,说明采用机械通风代替传统铺地晾晒的好处。(6分)
(3)在三种脱水方式中,专家最终选择了机械通风,试从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角度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6分)
【答案】(1)铺地晾晒与空气接触面小,而机械通风增加了通风面积,利于水分蒸出;积雪融化和阴雨天气下地面较为潮湿,而机械通风与地面相离,利于降低水分含水率;机械通风风速快,水分蒸发速率较铺地晾晒大。
(2)减少玉米的产后损失,利于保障玉米产量;避免玉米霉变、裂纹质量问题,提升玉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晾晒玉米的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3)与铺地晾晒相比,机械通风脱水可以有效脱水,减少玉米产后损失、提高玉米质量、保障玉米产量,为我国粮食储备、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与热力烘干相比,机械通风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