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2(广东专用)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高考·新动向:主要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储备情况、关键能力的掌握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命题并不拘泥在过细、零散、死记硬背的知识上,仍坚持了能力覆盖、知识取样的特点。
高考·新考法:人文地理类的试题主要以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来实现考查目标,往往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如第1-2题,以德化白瓷产业传统工厂和现代工厂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第4-5题,以青岛市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分布为背景,考查城市中各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以及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命题·大预测:本卷命题在关键能力方面突出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如第17题,以云南元阳哈尼红米稻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第19题,以地中海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釉色纯净、温润、致密的德化白瓷,被誉为“中国白”,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福建省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区,拥有丰富的优质高岭土(铝、硅含量较高,天然适合烧制白瓷),是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白瓷“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近年来,当地政府坚持“一个产业抓到底”,大多数白瓷企业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基本全覆盖,在设计上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造型上和烧制技术上融入现代的元素。图1为传统工厂景观图,图2为现代工厂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f70a8a8-4c36-4922-ac77-973df19fd009    @@@f6e01e5b-8e5b-4f69-bf09-6d761ad1ea91
1.德化白瓷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要得益于(   )
①高岭土质地优良  ②现代科技融入  ③传统工艺精巧  ④生产总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近年来,德化白瓷产业传统工厂和现代工厂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有了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及原因主要是(   )
A.传统工厂青年人占比高,主要因为社会声誉高,工作环境好
B.现代工厂青年人占比低,主要因为发展潜力小,工作环境差
C.传统工厂青年人占比低,主要因为社会声誉低,工作环境差
D.现代工厂青年人占比高,主要因为发展潜力大,工作环境好
【答案】1.A    2.D
【解析】1.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产品。由材料可知,德化本地高岭土质地优良,铝、硅含量较高,天然适合烧制白瓷,传统工艺精巧,造就了高品质的德化白瓷产品,使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①③正确。现代科技融入和生产总量大是德化白瓷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征,与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没有直接关系,②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一般来说,现代工厂青年人占比高,传统工厂青年人占比低。由材料“现代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人工智能技术”等可知,青年人进入现代工厂主要因为发展潜力大,工作环境好,B错误,D正确;传统工厂因为时间较为久远,建造条件和生产工艺限制,所以工作环境差,但社会声誉并不低,A、C错误。故选D。
我国北方冬季来临前,护林员都会给树木底部约1米以下的树干部分涂成白色,如图1,涂白剂大多是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等,其中的生石灰在吸收潮湿的过程中会转变成熟石灰,呈碱性,其生成的氢氧化钙可使蛋白质变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ea5668f3-964d-4316-a46d-1b45e97801cd@@@d41c816b-4af9-4af7-bca2-e513a73eebfa
3.冬季时给树木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
①使林木看上去更美观;                          ②有杀虫抑菌效果;
③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给树干保暖; ④预防冻害,避免树干被冻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4.图2为我国北方某城市近地面不同日期的城区与郊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从气温影响的角度分析图中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3.D    4.D
【解析】3.使林木看上去更美观不是冬季时给树木涂白的主要目的,①错误;涂白剂大多是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等,有杀虫抑菌效果,②正确;树木涂白能够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不会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③错误;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预防冻害,避免树干被冻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预防冻害,避免树干因昼夜温差过大造成冻裂是树木涂白的主要作用,图中显示郊区昼夜温差大于城区,①③为城区气温日变化曲线,不是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排除AC;②昼夜温差较④小,且②最低温在0°C以上,树木不容易遭到冻害,不是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B错误;④昼夜温差最大,且最低温远低于0°C,是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D正确。故选D。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特征,轨道交通站点可以划分为就业导向型、职住混合型、居住导向型和娱乐购物型等四类,不同类型站点的乘客出行特征和进出站客流分布特征均有差异。下图1示意青岛市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图2示意青岛市某类型轨道交通站点进站客流时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97486f7b-265b-4f97-a922-b304f20a8e4f      @@@a96e186c-7e86-4bdb-bd5a-2b916eb4fab6
5.图2 所示的轨道交通站点类型为(   )
A.就业导向型      B.职住混合型           C.居住导向型            D.娱乐购物型
6.为满足高效快捷的通勤需求,青岛市交通部门对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服务的优化措施为(   )
A.增加接驳公交发车频次                       B.构建公共交通循环线路
C.对接接驳公交运营时刻                        D.增设城市干道潮汐车道
【答案】5.B    6.C
【解析】5.职住混合型站点的进出站客流在一天中相对较为均衡,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集中高峰时段,读图可知,该交通站点进站客流量较少,只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有少量的客流量,且下班时间远低于上班时间的客流量,说明居住区距离工作区较近,能够在较短的步行距离内完成日常出行需求,符合职住混合型特点,B正确。居住导向型站点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时段会有明显的进出站高峰,上班时间进站高峰,下班时间出站高峰,一般客流量较大,C错误。就业导向型站点在早高峰时段以出站为主,晚高峰时段以进站为主,A错误。图2所示的进站客流在7点之后逐渐增多,8点之后明显减少,人们通常不会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娱乐购物活动,不符合娱乐购物型站点的客流时间分布特征,D错误。故选B。
6.为满足高效快捷的通勤需求,青岛市交通部门对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服务的优化措施为对接接驳公交运营时刻。这样可以使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后,能够及时换乘接驳公交,减少等待时间,提高通勤效率,C正确。增加接驳公交发车频次、构建公共交通循环线路、增设城市干道潮汐车道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交通状况,但对于满足高效快捷的通勤需求来说,对接接驳公交运营时刻更为直接有效,ABD错误。故选C。
区域双核结构,是指由两个极核城市(通常是端点城市)及其连线所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伴随着两大极核城市崛起,位于两大城市之间的中间城市出现“收缩型”城市的征兆,被形象地概括为“中部塌陷”。下表为我国部分典型区域双核结构的基本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双核结构 端点城市间的直线距离(千米) 中间城市 2022年端点城市人均GDP(元) 2022年中间城市人均GDP(元)
广州-深圳 104 东莞 广州:153625
深圳:183274
106803
杭州-宁波 142 绍兴 杭州:152588
宁波:163911
137522
济南-青岛 305 淄博、潍坊 济南:128774
青岛:145427
淄博:94373
潍坊:77729

 

7.区域双核结构中两个端点城市(   )
①城市职能相同②空间距离适中③空间结构相同④经济发展水平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为缓解“中部塌陷”,中间城市应(   )
A.提高城市化水平                                 B.承接产业转移
C.提高城市等级                                    D.扩大城市规模
【答案】7.C    8.B
【分析】7.结合材料“区域双核结构,是指由两个极核城市(通常是端点城市)及其连线所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以及“伴随着两大极核城市崛起”可知,两端的极核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④正确。根据表格中“广州-深圳”、“杭州-宁波”以及“济南-青岛”三个区域双核结构的端点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较为适中,不远不近,②正确。端点城市的城市职能、空间结构不会完全相同,①③错误。综上所述,②④正确,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8.为了缓解“中部塌陷”,中间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双核结构的空间结构优势,承接端点城市的产业转移,B正确。承接产业转移,可以促进中间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等级、扩大城市规模,但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等级、扩大城市规模三个方面不是缓解“中部塌陷”的最直接有力的措施,ACD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下图)海拔较低(一般不超过7米),在高潮线附近呈岛链状断续延伸。贝壳堤岛沉积物剖面分层明显,上层为贝壳砂(贝壳及碎块)层、下层为粉砂粘土层。完成下面小题。
@@@9871a34d-14b4-499d-a9b0-c80a472cb549
9.贝壳堤岛沉积物的主要特点是(   )
A.分选性上层差下层好                          B.平均粒径上层细下层粗
C.磨圆度上层好下层差                          D.沉积年代上层老下层新
10.贝壳堤岛的形成过程是(   )
A.河流沉积—风暴潮侵蚀—风暴潮堆积 B.河流沉积—风暴潮堆积—风暴潮侵蚀
C.风暴潮堆积—河流沉积—风暴潮侵蚀 D.风暴潮堆积—风暴潮侵蚀—河流沉积
【答案】9.A    10.B
【解析】9.贝壳堤岛沉积物剖面分层明显,上层为贝壳砂(贝壳及碎块)层、下层为粉砂粘土层。贝壳砂层是贝壳及碎块层,颗粒大小不一,而下层粉砂粘土层颗粒物均较小,因此,沉积物分选性上层差下层好。平均粒径上层粗下层细,磨圆度上层差下层好,沉积年代一般上层新下层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结合贝壳堤岛的沉积剖面结构可推测该地先有河流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后因入海泥沙减少,适于各种贝类生长,在高潮线附近因风暴潮的堆积作用,在岸上形成数条贝壳堤,当海水动力的冲蚀大于淤积,沉积动态失去平衡,岸线后退,部分贝壳堤残留被海水包围即成贝壳堤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苔藓等植物与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最具特色的生物景观之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腹地,生物土壤结皮对其流动沙丘的固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的结皮生物仅在冬春季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季节处于休眠状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生物结皮对流动沙丘具有固定作用,其主要原因是(   )
①增大地面摩擦②加速岩石风化③增加沙丘水分④供给有机养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植物冬春季节生长,其他季节休眠是因为冬春季(   )
A.太阳辐射强     B.降水量较大           C.热量条件好            D.水分供给多
【答案】11.C    12.D   
【解析】11.结合材料可知,生物土壤结皮是由苔藓等植物与砂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其对流动沙丘有固定作用,主要是因为生物土壤结皮可以增大地面的摩擦力,削减风速,减少流动沙丘的移动,①正确。生物土壤结皮由苔藓等植物与砂砾黏结形成,因此可以吸收水分,涵养水源,增加沙丘的水分,并且植物可以为当地提供有机质,改善局地生态环境,进而减少流动沙丘的移动,③④正确。生物结皮加速岩石风化,碎屑物增加,不利于流动沙丘的固定,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C符合题意,故选C。
1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腹地,冬春季节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且白昼较短,因此太阳辐射较弱,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的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B错误。冬春季节,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影响,温度低,热量条件差,C错误。冬季当地积雪较多,并且有冻土形成,春季气温回升,有冰雪融水补给,此时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因此水分供给较多,利于这里的结皮生物生长,D正确,故选D。
2020年2月13至16日,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地区,2月13日夜间至14日白天,北京市出现了明显的雨雪过程。降雨前东南风异常偏强,该日降水量超过了北京市2月历史极值。下图示意北京市东部某气象站13-14日降水、气温、风向等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45bdb9e556e34542b86aa894faebc748
13.有关北京市该次天气变化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降水历时短,降水少                          B.东南风偏强,暖气团主动
C.降水强度小,降水少                          D.冷空气南下,冷气团主动
14.北京市此次降水量超过2月历史极值的主要原因(   )
A.水汽充足         B.冷风强劲               C.地形平坦               D.对流旺盛
【答案】13.D    14.A
【解析】13.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从 14 日凌晨开始,一直持续到 14 日傍晚,历时较长。并且题目中提到该日降水量超过了北京市 2 月历史极值可知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量大,A、C错误;材料提及“一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且天气变化过程中出现了降温、雨雪天气,应为冷锋过境,B错误,D正确。故选D。
14.降雨前东南风异常偏强,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的水汽,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冷锋过境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A正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降水量超过极值,虽然冷空气南下对天气变化有影响,但强劲的冷风本身不是导致降水量超过极值的主要原因,B错误;地形平坦不利于水汽抬升产生降水,C错误;对流旺盛一般会形成对流雨,其降水特点是强度大、历时短。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次降水从 13 日夜间至 14 日白天,历时较长,更符合锋面雨的特征,而不是对流雨,D错误。故选A。
冰雹是一种典型的强对流天气现象。阿克苏地区(79°44'E~82°E,39°30'N~41°30'N)冰雹多发生在4-9月。下图反映2009—2020年间该地逐时冰雹发生总次数。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当地“冰雹期”延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25c6714-00aa-4118-8acb-74b23af488e0
15.图中X最可能是(   )
A.4时                 B.8时                       C.12时                     D.16时
16.“冰雹期”延长反映了阿克苏地区气候(   )
A.暖湿化            B.暖干化                  C.冷湿化                   D.冷干化
【答案】15.D    16.A
【解析】15.由材料可知,冰雹是典型的强对流天气,近地面气温高,对流旺盛,易产生冰雹,一天中正午前后气温较高,晴朗天气一般14点左右气温达到最高,图中冰雹次数多的时间段为北京时间X时到X+3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与阿克苏地区经度差约40°,地方时相差约2小时40分钟,故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4:40,北京时间16点,阿克苏地方时约13:20,此时刻后气温也较高,对流旺盛,容易形成冰雹,故X可能是16时,D正确;北京时间4时、8时、12时,阿克苏地方时均不到正午,对流弱,不易产生冰雹,ABC错误。故选D。
16.由材料可知,冰雹主要发生在4-9月,当地较温暖的时期,气温较高的时段,气温高,对流旺盛,再加上水汽相对充足,容易形成冰雹,故“冰雹期”延长说明气候暖湿化,为冰雹形成提供水汽和强对流天气,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和品质鉴定的优良品种,在维持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稳定和物种遗传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红米稻至今仍采用纯净山泉水灌溉、原生态积肥滋养、人工除草的传统耕作方式,每个哈尼梯田上方都有一片被当地乡规民俗严格守护的森林。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除旅游发展类村落外,红米稻逐步被杂交水稻取代,面积逐渐减少。近年,为实现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动态保护,元阳县部分地区尝试多种措施恢复红米稻种植。
材料二:元阳在云南的位置和哈尼梯田景观空间结构示意图。
@@@d32e998c5a8e444f8e64ef8044d200fe
(1)分析图中红米种植区的自然环境特征。(8分)
(2)分析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答案】(1)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且气候垂直差异显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多为红壤和水稻土;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源充足,多小溪流;生物种类多样。(答出4点得8分)
(2)相比于杂交水稻,红米稻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较小;经济效益低。(也可从杂交水稻的产量高,经济效益高等方面分析)(6分)
(3)因地制宜的发展立体农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如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观光农业;保护稻作梯田系统,维持当地物种多样性;该地地形崎岖,对外联系不便,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特色农林产品的外销。(答出4点得8分)
【详解】(1)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低纬度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垂直气候差异显著,生物种类多样,且适合不同的稻种生长;土壤多为红壤和水稻土,山顶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作用,水源充足。
(2)据材料可知,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和品质鉴定的优良品种,红米稻至今仍采用纯净山泉水灌溉、原生态积肥滋养、人工除草的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于杂交水稻,红米稻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市场占有量小,收益相对较低。
(3)依据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山地丘陵地形,发展立体农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以当地悠久的梯田文化为背景,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保护稻作梯田系统,维持当地物种多样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克服地形崎岖对交通带来的不便,促进特色农林产品的外销。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玉门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范例。1957年建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开始转型,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煤炭,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五大产业。图为河西走廊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0ad2861f-154d-429d-8911-4cce4fd9f67f
(1)简述河西走廊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的制约条件。(6分)
(2)简述太阳能开发利用对玉门市能源产业转型的作用。(6分)
【答案】(1)特征: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2分)太阳辐射总量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地处甘肃西北部,低值区地处甘肃东南部;中部、东部太阳辐射空间变率更大。(答出任一点得2分)
制约条件:远离市场,输电距离远;经济落后,资金不足;人才不足,技术水平低;交通和基础设施滞后。(答出任一点得2分)
(2)调整能源结构,增大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延缓资源枯竭;降低能源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轻环境污染,增强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有利于玉门市继续发挥能源产业优势,维持其能源产业地位。(答出三点得6分)
【详解】(1)由图可知,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区域内部差异较大;太阳辐射总量整体分布规律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高值区地区位于甘肃西北部,低值区地区位于甘肃东南部;中部、东部太阳辐射线较为密集,太阳辐射空间变率更大。
河西走廊发展太阳能的制约条件:远离东部市场,输电距离远,成本较高;该地经济较为落后,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资金不足;高科技人才数量较少,技术水平较低;交通不发达,工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2)太阳能的开发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传统能源的比重,增大清洁能源比重;减轻对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依赖,延缓资源枯竭;太阳能的开发能降低能源开发成本,带来收益,提高经济效益;太阳能属清洁能源,可减轻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增强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新能源上下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有利于玉门市继续发挥能源产业的优势,巩固其能源产业资源型城市的地位。
(3)由材料可知,2009年开始转型,利用本地资源和外地煤炭,引入外地资源,弥补本地资源的不足;通过发展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发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如文化旅游等,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改变了产业结构单一的经济模式。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距今596万~533万年期间,原来连通大西洋的地中海多次发生部分甚至全部干涸,称为地中海盐度危机。模拟研究表明,地中海西部B盆地在干涸过程中,强烈的蒸发作用促使碳酸盐-硫酸盐-石盐依次结晶析出,在海盆中形成巨量的化学沉积岩(下图)。
@@@f74400c549e0470195956eea0fa169e7
(1)概括图所示化学沉积岩的分布特征。(4分)
(2)从构造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地中海盐度危机的诱因。(6分)
(3)推断地中海全部干涸对周边气候和全球海洋环境的影响。(8分)
【答案】(1)不同沉积岩在水平方向从盆地边缘向中心呈环状分布;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排列为碳酸盐、硫酸盐、石盐。(4分)
(2)构造因素:板块碰撞挤压导致直布罗陀海峡地壳抬升。(2分)
气候因素:冰期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海平面下降;从而隔绝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水体交换,地中海逐渐干涸。(4分)
(3)对周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全部干涸,海盆裸露,使得盆地周边气候变得更加干旱(2分),气温变率升高。(2分)
对全球海洋环境的影响:干涸时蒸发的海水通过大气输送与降水分散到其他海区,(2分)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全球大洋平均盐度下降。(2分)
【详解】(1)图中可看出,不同沉积岩在水平方向从盆地边缘向中心呈环状分布,沉积岩层自下而上逐渐形成,故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排列为碳酸盐、硫酸盐、石盐。
(2)板块构造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会导致直布罗陀海峡地壳抬升,使得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联系被切断,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被隔绝。气候因素:距今596万~533万年是冰期,冰期全球气候变冷,气温较低,冰川融化量减少,导致海水减少,海平面下降,导致地中海逐渐干涸。
(3)对周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全部干涸,导致海盆直接裸露出来,水域面积减小,对海盆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作用减弱,导致周边地区气候变得更加干旱,气温变率更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地中海全部干涸,大量的海水被蒸发,进入大气,经过大气环流分散到其他海区,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其他海洋,其他海洋获得大量的淡水补给,导致全球其它海区海平面上升,平均盐度降低。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信息卷
  • 上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1(
  • 下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3(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