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热量来源。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
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一部分射向宇宙,另一部分射向(长波辐射)地面,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会使近地表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图1 大气的受热过程
例题
22、下图图a为沪昆高铁(贵昆段)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b为图a中甲地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统计情况。
(1)简述甲地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季节变化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图a所示地区石漠化非常严重,从地貌和气候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3)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①特点:夏秋小、冬春大
②原因:夏秋季节降水多,云量多,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因此夏秋季节月平均气温日较差较小;冬春季节反之。
(2)①石灰岩广布,易溶蚀、成土慢;②地势起伏大;③降水丰沛且集中,流水作用强烈;④土层浅薄,石漠化后恢复困难。
(3)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②地势起伏大;③降水丰沛且集中;④地表植被对水土的保持能力差。
精讲精析:(1)分析气温日较差的季节变化。①从图b可以看出,甲地6~10月气温日较差较小,其他季节气温日较差较大;②这主要与大气的受热过程有关,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云量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表温度升高较慢;夜晚云层的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地表温度降低较慢。即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③冬季温和少雨,云量较小,白天升温快,温度高;夜晚降温快,温度低,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大。
(2)分析石漠化的成因。①图中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容易受水的溶蚀,因此土壤形成得较慢;②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地势起伏较大,并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流水侵蚀作用较强;③该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因此一旦形成石漠化,恢复较为困难。
(3)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动较为活跃,岩石破碎;②山高坡陡,地势起伏较大;③受夏季风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且集中;④土层稀薄,石漠化严重,地表植被对水土的保持能力较差。
总结
- 滑坡、崩塌、泥石流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根据该地区夏季、冬季的降水,分析云量变化,进而分析云量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云量下夜晚和白天升温、降温速度,进而分析日较差的大小;②根据该地区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岩石岩性、地表起伏、降水特点、土层厚度等方面,分析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原因;③根据滑坡和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岩石破碎)、滑动面的条件(山高坡陡)、滑动动力(降水丰富)、其他因素(地表植被的水土保持能力差)。
在地形坡度较大的山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多,它们发生的条件如下:
(1)滑坡、崩塌
①基础条件:地形坡度较大、岩性松软、结构不完整(裂隙发育)、软硬夹层等;
②外界条件:风化作用较强,暴雨、洪水、融雪、水库渗漏溃决、人工灌溉或排水、地震、人为爆破、工程开挖、填弃碴土等。
(2)泥石流
①基础条件:地形坡度较大、流域面积较大、松散堆积物较多、天然植被较少;
②外界条件:降水丰沛(暴雨多发)、冰川积雪迅速消融,河堤(水库、冰湖)溃决等。
图2 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