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 昼长、夜长
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
①春分-夏至-秋分(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
②秋分-冬至-春分(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北半球纬度越低,昼长越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图1 昼夜长短的变化
例题
下图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四地3月21日~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①④③
4、下列关于④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中纬度
B.在图中所示时间内,白昼越来越长
C.一定处于冰川覆盖的地区
D.不可能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答案:B、D
精讲精析:(1)分析各地的纬度。【1】从图中可以看出,3月21日为春分,全球昼夜等长,各地都是6点日出;【2】从3月21日到6月30日,即从春分开始,到夏至(6月22日左右),然后经过夏至。即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北半球(赤道——>北回归线——>稍向南以东),北半球所有地区昼长夜短;【3】随着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极点首先出现极昼,之后80°N、70°N、66°34′N,即从北极点开始,极昼范围逐渐扩大至北极圈;【4】因此北极点首先是极昼,即0点日出;其次80°N、70°N...依次出现极昼,0点日出;图中①②③依次为0点日出,因此纬度①>②>③;【5】图中④地没有0点日出,即没有出现极昼现象,因此④地位于北极圈以南,因此纬度最低。因此四地的纬度①>②>③>④,即由低到高为④③②①,选项B正确。
(2)分析④地的位置。【1】从图中可以看出,夏至时④地大约3点日出,因此昼长=(12-3)×2=18小时;【2】此时为夏至,晨昏线与赤道、北极圈相交,赤道昼长为12小时(昼夜平分),北极圈昼长为24小时(极昼),因此该地昼长(18小时)恰好位于赤道和北极圈之间,因此纬度也大约位于这二者之间,即该地纬度≈(0°+66°34′N)&pide;2=33°17′N;【3】因此该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选项A错误;图中所示为春分-夏至-夏至后,因此昼长:12h-大于12h-小于12h,即先增加后减小,选项B错误(也可以由日出时间计算,日出时间先减小后增加,昼长=(12-日出)&pide;2,即昼长与日出呈反比,先增加后减小);【4】④地纬度较低,除非位于该海拔地区,才可能有冰川覆盖,选项C正确;【5】④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不会有太阳直射,选项D正确。
总结
- 日出、日落时间与方位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各地的日出时间,并结合各地进入极昼的早晚,判断各地的纬度高低;②根据夏至的日出时间,计算昼长,并根据夏至时赤道和北极圈的昼长,大致估算该地的纬度,进而判断是否有太阳直射。
日出、日落的时间,与昼长的关系为:
①日出时间=12:00-(昼长&pide;2)
②日落时间=12:00+(昼长&pide;2)
不同的季节,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日出日落方向为: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③春分/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南半球的日出、日落方位与北半球相同,但北半球的太阳运动轨迹向南偏移,南半球的太阳运动轨迹向北偏移。
图2 日出、日落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