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阳自古被誉为“中州粮仓”,主要得益于( )
A.传统的种植技术
B.丰富的农业种源
C.充足的劳动力
D.优越的自然条件
2.南阳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主要目的有( )
①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②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③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④防止耕地大量撂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南阳市小麦的收获时间一般为( )
A.5月
B.7月
C.9月
D.11月
【答案】1.D2.C3.A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信息“南阳地处河南西南部,三面环山,西邻关院,东达江淮,南通荆湖,城宽野平,丹水泱泱,曾是重耕之地”可知,南阳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D正确;种植技术、农业种源、充足的劳动力对农业产量的影响较小,不是影响南阳自古被誉为“中州粮仓”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2.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网、渠网、路网、林网、电网“五网”配套,改善了农田的生产条件,完善了农业基础设置,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①③正确;没有扩大农业种植面积,②错误;无法判断南阳存在耕地撂荒现象,④错误。所以选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阳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主要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南阳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上旬成熟,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4.1990~2008年,川渝地区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A.以同外部流动为主
B.以省市内流动为主
C.互相流动人口变化幅度大
D.省市内流动人口均小于同外部的流动人口
5.2008年以后,川渝地区人口流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川渝地区( )
A.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B.户籍管理政策放宽
C.交通运输发展滞后
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答案】4.A5.D
【解析】
4.读图可知,1990~2008年川渝地区人口流动数量关系为:川渝同外部流动>省市内流动>川渝互相流动,所以可以得出川渝地区人口流动的特点为以同外部流动为主,A正确;同时排除B;互相流动人口变化幅度最小,C错误;省市内流动人口2008年同外部的流动人口数量相当,D错误。因此选A。
5.读图可知,2008年后川渝地区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省市内流动和川渝同外部流动,且人口数量增加明显,表明川渝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D正确;同时排除A;此题所给的是流动人口数量,不涉及户籍人口,所以无法判断户籍政策的影响,B错误;2008年后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川渝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会比较迅速,故C错误。因此选D。
【点睛】近年来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①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减少,就业机会减少;②产业升级后,需要技术人才,原农民工技术水平低,不能适应新的就业需求;③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成本居高不下;④中西部农村、城镇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多;⑤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乡镇企业、个人创业机会增多;⑥个人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主动返乡创业。
6.曲线1、2、3分别代表( )
A.4月、5月、6月
B.4月、6月、5月
C.5月、4月、6月
D.5月、6月、4月
7.站点3盐度总体低于站点1,据此可以判断长江冲淡水的( )
A.水量大小
B.扩展方向
C.盐度梯度
D.水温变化
8.在站点3曲线1盐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该月份( )
A.口门外潮流较强
B.季节性积雪融水多
C.受台湾暖流影响大
D.冬季风势力较强
【答案】6.A7.B8.D
【解析】【分析】
6.根据材料“冲淡水的时空变化是影响其在口门外海域盐度分布的关键因素”并结合图示可知,无论哪个站点,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都是曲线3>曲线2>曲线1。长江地区6月份迎来雨季,降水较多,盐度最低。4月份降水少,海水表层盐度最高。可知曲线1、2、3分别代表4月、5月、6月,A正确,排除B、C、D选项。故选A。
7.根据题意“站点3盐度总体低于站点1”并结合材料“下图示意长江口门外自北向南三个站点”可知,站点3盐度总体低是因为长江入海时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部分入海河流偏南入海,南部海水受河流冲淡影响大,盐度低,北部入海河流水量少,盐度高。这种差异反映了南北入海河流水量的差异,故可以判断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方向。B正确。长江冲淡水的水量大小无法造成南北的盐度差异,A错误。长江冲淡水的盐度梯度是指该区域的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不是表层盐度南北的差异,C错误。盐度的高低与水文的高低无必然联系,无法反映出长江冲淡水的水温变化,D错误。故选B。
8.由图可知,站点3曲线1盐度最低,而1曲线代表的是4月份,结合区域可知,4月份为春节,长江地区受冷空气的影响较大,冬季风势力较强,水温较低,风向与河流入海的分析一致,促进了淡水向海洋的推进,导致盐度偏低,D正确。口门外潮流较强会导致盐度偏高,A错误。长江地区位于亚热带,春季无季节性积雪融水,B错误。长江口地区受台湾暖流影响小,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结冰与融冰等等。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盐度低。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结冰与融冰:海水结冰,盐度变高;海水融冰,盐度变低。
9.导致该日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形
②云层厚度
③气团性质
④光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若甲、乙两侧的气团势力相当时,该日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 )
A.暖锋
B.冷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11.该日后一段时间零风速线缓慢向高海拔抬升,其主要原因是( )
A.暖空气抬升
B.冷空气堆积
C.冬季风减弱
D.太阳辐射增强
【答案】9.B10.C11.B
【解析】【分析】
9.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某年1月12日等温线随海拔线随海拔变化情况, 甲地和乙地分居山脉两侧,乙地气温大致为15°C,甲地气温小于5°C,乙地气温高于甲地。图b示意同一时间风速随海拔变化状况, 乙地几乎无风,甲地风力大且与乙山坡的风向相反,说明甲地为冬季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风来自高纬度,气温低,导致该日甲地气温较乙两地气温低,因此,该日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气团性质,①、③对;资料中没有云层厚度和光照的信息,②、④错。①③对,故选B。
10.若甲、乙两侧的风向相反,气团性质不一样,势力相当时,该日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最可能为准静止锋, C对;暖锋是暖气团势力强,A错;冷锋是冷气团势力强,B错;反气旋与甲、乙两侧的气团势力强弱无关,D错。故选C。
11.读图可知,乙地该日出现零风速。该日后一段时间由于冷空气越过山脉下沉到地面,地面冷空气堆积,乙地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出现逆温,大气稳定,零风速线缓慢向高海拔抬升,B对;由于冷空气的堆积而导致暖空气抬升,因此暖空气抬升,不是零风速线缓慢向高海拔抬升的主要原因,A错。冬季风减弱,冷空气不容易越过山脉下沉到乙地,从而不会导致零风速线缓慢向高海拔抬升,C错;太阳辐射增强会导致地面温度高,地面对流增强,风速会加大,D错。故选B。
【点睛】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是由于来自西伯利亚冷空气进入准噶尔盆地后,停滞不前,在天山北侧形成的地形锋性质的准静止锋。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高沟镇电缆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2)说明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初生期的特点。
(3)与发达城市高新产业集群相比,简述高沟镇电缆企业集群的劣势。
(4)请为高沟镇扩大电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
(1)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2)网络主体单一,创新主体少;网络联结强度较低,网络密度和规模小;中心节点少,企业的创新技术扩散缓慢,自主创新能力弱。
(3)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集群与外界沟通联络的半径小;技术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在有效利用各类扶持政策及政府提供的便利条件等方面存在不足。
(4)企业利用集群的空间邻近优势,加强沟通与合作,构建创新网络核心知识圈层;政府应加强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推动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当地企业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外部企业合作的模式,形成多元企业集群网络创新联结。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高沟镇的电缆和地理位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集聚的利弊、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解读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该企业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安徽省淮安市的镇上,该地劳动力充足,可满足电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由图可知,该地有铁路、省道和主干道,交通运输便利。该地电缆产品质优,知名度高,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消费市场广阔。
(2)根据材料“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是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中心节点),通过内部交流共享渠道与其他企业、政府、研究组织在长期交互联站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可知,在初期,加入该系统的网络主体单一,创新主体规模较小,数量少。初期企业、政府、研究组织在长期交互联站下形成的网络联结不够稳定,强度较低,网络密度和规模小。由于创新主体相对较少,中心节点少,企业的创新技术相对集聚,向外扩散速度缓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3)相对于发达城市,高沟镇电缆产业由于缺乏充足的经济支撑,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快捷交通、信息与通信等相对落后,产业集群与外界沟通联络的半径小。该地区经济落后,收入较低,吸引人才的能力较弱,导致技术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该地企业多为个体私营企业,自身规模、财力相对较弱,在有效利用各类扶持政策及政府提供的便利条件等方面存在不足。
(4)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从企业和政府量大角度进行分析。对企业来说,企业可利用集群的空间邻近优势,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创新网络核心知识圈层。当地企业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外部企业合作的模式,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多元企业集群网络创新联结。从政府角度看,当地政府应加强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激励,给予更多的优惠和支持,打造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
【点睛】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墨脱成为西藏“雨窝”的有利自然条件。
(2)根据墨脱降水概率图,指出墨脱日降水的特征。
(3)分析墨脱日降水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补给丰沛;位于河谷地带,且喇叭口朝南,有利于水汽的进入;下垫面多由砾石组成,升温快,有利于维持大气垂直运动;北部为陡峭的山地,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显著。
(2)白天降水概率低,夜晚降水概率高,多夜雨;降水多集中在凌晨1:00至上午9:00;其中凌晨3:00至7:00的降水概率占一天的50%以上。
(3)白天山地接收的光照较谷地多.气温较高,山地气流上升,谷地气流下沉,风由谷地吹向山地,形成谷风,白天降水少;夜晚山地降温快,气温较谷地低,形成了山地的相对冷高压与谷地的相对热低压,风由山地吹向谷地,谷地水汽含量丰富的暖气流被迫上升,水汽在抬升过程中凝结,形成夜雨。
【解析】【分析】本题以雨窝以及2012~2018年墨脱年均降水量分布和2012~2018年墨脱逐时降水概率分布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以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材料信息“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东侧、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地区”可知,墨脱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充沛水汽;根据材料信息“地势北高南低,北、东、西三面环山,形成一个‘八’字形的嘲叭口。”可知,墨脱为喇叭口地形,开口朝南,利于来自印度洋的水汽深入;根据材料信息“下垫面多由砾石组成”可知,下垫面以砾石为主,升温较快,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水汽的上升运动;根据材料信息“地势北高南低”可知,北侧地势较高,西南季风进入的过程中,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较强,水汽上升运动强烈。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墨脱的日降水主要集中在夜晚,多夜雨,主要集中在凌晨1:00至上午9:00之间,其中,凌晨3:00至7:00时间段的降水概率占了一天的50%以上。白天降水的概率较低。
(3)根据材料信息“白天吹较强的谷风”可知,该地白天山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升高较快,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山谷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谷风,山谷地带的墨脱降水较少。夜晚,山地降温较快,谷地降温较慢,山地为冷源,盛行下沉气流;谷地相对为热源,近地面为山风,谷地的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所以夜晚降水较多。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答案】
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流呈现出周期性循环的季节性差异;旅游流旺季集中在4~10月。优势条件:旅游景点多,分布集中,且知名度高;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红色旅游在国内发展势头强劲,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解析】【分析】本题以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为背景,考查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流的特点以及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优势条件分析,第一问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和描述能力,第二问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调动旅游开发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对于井冈山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流的变化特征,根据井冈山旅游流时间演化图谱进行分析即可,由图可知,井冈山旅游旺季从清明小长假开始至十一黄金周期间,10月至次年3月较少,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差异性;在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条件方面,结合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分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红色旅游胜地,具有知名度的特点,吸引能力强,客源市场广;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地域组合好,集聚程度高;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国内发展势头强劲,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广阔;以及景区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等。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随着人口增长、产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改善,海岛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固废”)大幅增加。一般而言,海岛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为主。下图示意海岛固废一般处理方法(包括收集、转运、末端处理等环节)。
【答案】
人口密度较小,分布分散,收集困难,人力成本高;废弃物回收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回收处理设施投入大;四面环海,转运成本高;转运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末端处理技术不成熟,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海洋污染。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海岛固废处理的两种方式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固废处理遇到的难题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海岛众多,岛上人口呈分散分布,人口密度较小,导致固废分布分散,收集困难,工程量大,固废收集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海岛面积小,随着人口增长、产业发展、生活水平改善,固废产生量大,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回收处理设施投入大、压力大。海岛四面环海,固废量大,如将固废转移到大陆,转运距离远,难度大,转运成本高。固废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散落、污染大气、污染海洋等,造成二次污染。海岛固废处理时末端处理技术不成熟,处理过程中尾气、残渣等没有彻底治理,易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海洋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