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担子菌中几种锈菌寄生在小麦上所引起的病害。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在叶子或秆上出现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泡状病斑。显微镜下观察时,可见病斑中为很多单细胞的夏孢子,称夏孢子堆。它们是由侵入到小麦植株内的菌丝体上产生的。小麦锈病在整个生活史中,除了产生夏孢子外,还产生其他类型的孢子,最多的可产生5种孢子,但仍以夏孢子危害严重。夏孢子侵害和蔓延得很快,它从侵入新植株到产生出新的夏孢子只需8~12天。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
小麦锈病有3种:
一为小麦条锈病,是由专性寄生的条形柄锈菌(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和穗上,夏孢子堆小,沿叶脉纵向排列成虚线状,鲜黄色。该病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西南和淮北等地的冬麦区。
另一种为小麦秆锈病,是由禾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也发生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有时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夏孢子堆红褐色,长椭圆形,散生,不排列成条。该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生活史中有2个寄主,一为小麦,在其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再侵害另一类植物,即小檗或十大功劳的叶片上,在其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以后锈孢子又再侵害到小麦上,进行新的循环。但这5种孢子中,对小麦危害最重的仍是夏孢子。全国各地均发现过此病。
第3种为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隐匿柄锈菌引起的病害。病灶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夏孢子堆圆形或近圆形,桔红色。
农业防治
调节播种期
在陇南、陇东、川北、关中、华北等广大冬麦地区,不宜过早播种。播种越早,秋苗条锈病发生越早、越重,为当地提供了越冬菌源。不仅本地块受害,还可传染其它麦田,引起更大范围的发病。 华北的中北部和陕西的关中地区,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华北南部10月15日左右播种,鄂西北平原10月下旬,山区10月上旬播种,甘肃天水地区川地10月10日左右播种,四川平坝地区10月中下旬播种,四川北部山区松潘等地9月20日至10月初播种,各地以上时间播种,均极少发病,或基本不发病,而且产量比早播的要高。因此,在保墒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不要早播。
叶锈病在早播麦田上也是这种情况,因此,也要避免早播。福建东南部,过去多种“年糕麦”,9~10月播种小麦,以后,取消了早播习惯,延迟到11月播种,收获期为3月中、下旬,从而使秆锈病始发期往后推迟30~40天之久,有效地铲除了早发地区的菌源,使北部次要越冬区的秆锈病发生既迟又轻。
及时灌水和排水
锈病发生后,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可以减轻损失。南方麦区,雨水多,麦田湿度大,有利于锈病发展,加强开沟排水,可以减轻为害。
合理、均匀施肥
氮肥应避免使用过多,以防止贪青晚熟,加重锈病为害。 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增施这两种化肥,也能减轻锈病为害。粪盘要清好,化肥要施匀。
消灭自生麦苗
及时中耕,消灭秋作田间的自生麦田拖拉机深翻地,消灭麦田中自生麦苗; 结合沤绿肥,铲除地边、路旁的自生麦苗; 增加耕翻次数(一般两次以上),消灭歇茬地内的自生麦苗。以上措施可消灭大量条锈病越夏菌源,显著压低秋苗发病率,达到减轻条锈病为害的目的。
药剂防治
拌种
甘肃、陕西、川北、华北、湖北、云南等地区,在小麦秋苗期早播地常受条锈病侵染,造成为害,可采用拌种方法进行防治。
药剂:三唑酮(粉锈宁)
用量:种子重量的0.03%(药剂的有效成分)
用法:干拌种,然后按常规播种。
效果:
对冬前苗期条锈病平均防治效果99.6%,几乎可完全不受侵染。成株期可推迟流行暴发期19.7~22.4天,最终控制效果平均68%~83.5%~85.8%,
喷雾
粉锈宁 可兼治白粉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白秆病等。在成株期喷雾防治1次,可控制整个成株期条锈病流行为害。
用量
在防治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每亩用药(有效成分)7~10克
大范围使用,每亩用药5~7克;
若病情重,流行期长,用量可增到10~14克。
用药期
小麦初见旗叶时,为施药适期。
三唑醇(羟锈宁)具有同样的防治效果,也可使用。
对小麦叶锈病和秆锈病,粉锈宁和羟锈宁有相似的防治效果。因此,可根据这两种锈病防治的需要,安排拌种或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