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3.1 水循环教师教学用书(2)

时间:2023-05-05 归属:人教地理必修
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其中“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难点。
课时建议    2课时。
实施建议
第一课时
【导入】
教科书以《宋书·天文志》中关于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设计情境,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引出水循环的概念,体会自然界水量平衡的思想。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古人思想,鼓励学生寻找、理解、尊重自然规律,在学完本节内容后正确解释“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这一问题。也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导入。
方式一:提问“水从哪里来?”“水往哪里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展开讨论,建立与问题相关的思维链条,感知水循环的自然现象。例如,水从天上来(降水),水从上游来(地表径流),水向大海去(地表径流),水向地下去(下渗),水向天上去(蒸发)等。
方式二:朗诵古诗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设问“天上’指的是什么?”“黄河之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还’吗?”板画黄河干流示意图,标出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引导学生感知水循环的自然现象。
方式三:观看视频“小水滴的旅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体在地球各圈层之间、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转换和运动,感知水循环的自然现象。
也可以从观察模拟水循环实验或者结合当地的河流考察开启新课。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类型。具体教学过程应该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进行:第一,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第二,人类活动与水循环过程是如何协调的?
一、运用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说明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的概念内涵丰富,既包含水体运动的空间范围,又涵盖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还蕴藏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背记概念,可从情境设计提取有指向性的信息,引导学生对照教材中图3.2或自绘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概括水循环的概念。
教学中可以运用“水滴旅行”情境引导学生对照图3.2绘制水循环模式图。绘图时注意海陆空间尺度,完整地呈现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并运用水循环环节描述水循环过程,划分水循环类型。
教材中水循环的环节是明线,水循环的动力是暗线。教学时要注意对暗线的把握,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会循环运动”,从而理解水循环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通过教科书的“活动”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理解水循环原理;另一方面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影响,渗透资源意识、环保观念、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协调观。
二、运用水循环示意图,划分水循环类型
水循环类型可以分为海陆间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水循环是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来划分的。教学中要注意空间尺度的变化,结合典型的、学生容易感知的案例进行教学,注意比较三类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异同。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以从水量平衡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海陆间循环可近似看作一个既无输出、也无输入的封闭系统,而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既有水分输出也有水分输入,是一个开放系统。
比较而言,海陆间水循环是最重要的一种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广,参与的环节多且复杂,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应该作为教学重点。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深入解读水循环示意图(图3.2):图示有哪几种水体?这些水体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存在哪些补给方式?水循环的动力是什么?联系哪些地理要素?涉及哪些地球圈层?在水循环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解读这幅图时,不仅要弄清楚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补给类型,还要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感知水量平衡原理,为后面章节学习做好铺垫。
图3.2也显示海上内循环,可以引导学生与海陆间水循环进行对比自学这一内容。对图上不明显的陆地内循环,教学中可以提供具体的案例进行扩充。可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为例,引导学生绘制陆地内循环示意图,识别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描述陆地内循环的过程。引导学生与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比较,认识陆地内循环发生的范围小,参与的水量少,水资源再生速度慢,但对内陆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动: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
在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的教学中,重点是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但人类认识水循环的意义则在于利用水循环规律为人类造福。通过这个“活动”教学要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可以利用和改造某些水循环环节,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特别是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宁夏砂田为案例,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砂田与裸田的景观差异,理解砂石覆盖层对径流、下渗、蒸发等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观图片和统计图并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查阅地图册,回顾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补充介绍宁夏砂田的具体耕作方式和产生的效益,为学生回答问题提供支撑。
问题1:观察教材中图3.3可以发现,和裸田相比(展示宁夏裸田的景观图片),砂石覆盖层增加地表粗糙度,可以削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
问题2:对比教材中图3.4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曲线,可以发现砂田与裸田的蒸发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较为相似。但无论何时,砂田的蒸发量总是小于裸田的蒸发量,说明砂石覆盖层可以有效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
问题3:对比教材中图3.5砂田和裸田的土壤含水量曲线,可以发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不同,其中水分变化以0-10厘米最为明显,随着深度变大,砂田与裸田的土壤含水量差距在逐渐变小,但在同一深度上砂田的土壤含水量总是大于裸田,说明砂田覆盖层具有蓄水保墒的作用。
综合上述问题,可以得出结论: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砂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保墒:砂田是干旱地区一种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方法。
“活动”的三个问题虽然只字未提人类活动,但砂田作为一种人文景观,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智慧,反映了人类活动影响局地水循环,渗透着人地协调发展的科学思想,这是“活动”教学的意义所在。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水循环 教师教学用书
  • 上一篇:问题研究 何时“蓝天”常在教师教
  • 下一篇:3.2 海水的性质教师教学用书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