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外存一圆洼地,洼地底部直径约80米,深50米,底部有溪水可见,为玉带地下河的一段。洼地右边有一米见方的一个洞口,该洞称“卧龙穴”,古名“银坑洞”。内有拦水坝,布满乱石,古人在此筑高1。 3米的三堵石墙,其上可泛舟游览。在20米高的洞顶上有一长3米的窟窿,光线从此射下,名“亮洞”。洞顶钟乳石如虫L龙,如象鼻,接近水面,船行其间,需俯身而过。出洞处,光柱射入,船从形似龙牙的悬垂钟乳石空隙间穿行划出。
从总体上看,在一片全色的稻田中,儿立着一座不起眼的小石山,漫山苍翠,一切都显得那么普通、平常。根本无法想象,就在这小山脚下和周围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地下艺术宫殿,置身其中,犹如陷入精心设计的“迷魂阵”。特别是通过“神秘廊道”和“百米长廊”时,会叫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内心充满了冒险探奥的快感和适意。这仿佛是漫游阴间地府,黑暗、阴森和恐怖的情景,仿佛又是做了一场“恶梦”,但却是一场幽晦难忘的、神奇i}诈的“恶梦”。
值得提及的是,北龙宫洞的古建筑,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意义。据《安顺府志》记载:“距城二十五里之小洞口不远,有一洞名玲珑洞,平凹不一,半岩半土。山后,左右俱高,洞前凹矮。距洞丈许为通行道路,初进洞高而平,继则形似夹槽,顶如盖覆,两壁悬崖,高约六丈,宽仅三丈。洞内一潭,其深莫测,水凉而甘,盈虚消长,时闻朝沸。里有熊星五者,居近此洞,爱其幽雅,不吝资财进行修建,顶上修天楼作书斋,当建阁时,构筑房屋系由槽底筑基,高处建桥,中有深潭,旁筑小路,左进耳洞,右达寝所。由于地兴工,亦属非难,惟凿眼于岩,修成夏屋,有覆盖,有栏杆,有雕琢,有图画,俨然山水,颇具匠心。”该建筑是利用洞穴口部的空间巧妙布局,突出了洞体的重要性。像北龙宫那样明清时期的洞穴建筑格局,在贵州比比皆是,例如安顺城郊的“华严洞”、下羊场的“吊洞”、镇宁的“双明洞”、关岭的“妙明洞”等。这种既具有普遍性,又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在洞穴文化的建筑艺术中有其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