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碑林荟萃话龙隐

时间:2022-04-07 归属:中国名洞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公园中还有一座月牙山,由玉衡、开阳、瑶光三峰组成。山腰有一岩(洞),远望酷似一弯高悬于天际的新月,故称“月牙山”。山之东南麓有龙隐洞、龙隐岩,因此,月牙山又叫“龙隐山”。龙隐洞和龙隐岩不仅洞景优美,传说神奇,而巨还是洞穴文化中碑褐荟萃的洞府。

  龙隐洞长仅64米,高一般6--12米,宽20米。洞穴的断面形态变化不大,是一个依临河谷的穿洞。其实龙隐洞是远古时代的一条地下河道,由于水流的溶蚀和冲刷作用,使洞体越来越大;又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河中水流逐渐消失,就成为今天所看到的干洞了。洞的顶板上留有一条与洞同长的婉蜒弯曲的石槽;科学称石槽为“天沟”,沟壁上也留下有大量圆形、碟形的浅穴,宛若龙鳞。酷似游龙的夭沟和两壁的浅穴,使人产生对龙的逻想,从而形成龙的佳话: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曾有一条苍龙隐匿于此,人们便给溶洞取名“龙隐洞”。后苍龙腾空而起,天矫而去,在洞壁中留有非常醒目的“破壁而飞”的古人题刻。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人们特别喜欢龙,钟爱龙,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洞穴无不和龙联系在一起。其实,洞顶的天沟也好,构壁的浅穴也罢,是洞穴形态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可以指示该洞穴形成的环境和水流流动的方向。龙隐洞傍依小东江,一条小径从丹桂岩而来,往龙隐岩而去,穿越洞腹,一边紧贴洞壁,一边紧邻江水,行此颇觉清幽恬静。行在其中,俯身弯腰,即可手掏江水,耀足清流,情趣盎然。春夏水满可达1-2米,游人可乘小舟游弋洞中。古人每喜从此登舟,顺流而下,入漓江,游雄山,得山水之乐,渔樵之趣。

  龙隐洞中,历代留下的诗文石刻甚多,仅宋代题刻就有50余件。洞的右壁有12幅唐宋石刻,其中最早者(公元894年)已历时1099年。但因受小东江上涨洪水的侵蚀,有的碑刻字迹已荡然无存,只有高出洞底1。 5米以上的才能保留下来。其中《平蛮三将题名》大摩崖,记载了北未皇佑年间,广源州侬氏首领依智高率众反宋,“临十二郡,据邑州”后,朝廷命狄青率兵平乱,征服浓智高,班师至桂林时,刊刻同僚34人的姓名和封赏情况于洞壁的情形。这是狄青平蛮的史实,也是研究南方少数民族与皇朝关系的重要历史文物。南洞口左壁上有《龙图梅公瘴说》石刻。四川新繁人梅挚,官拜龙囤阁学士,曾任待御史,后为右谏议大夫,公元:034年(景佑初年)出任昭州知府,写了一篇揭露贪官污吏恶行的作品,这就是《龙图梅公瘴说》。他认为岭南自然界中的瘴气并不可怕,而“仕有五瘴”实足可畏。他提出仕瘴为祖赋上的“急征暴敛,剥上奉下”;刑狱上的“深文以逞,良恶不白”;饮食上的“昏晨醉宴,弛废土事”;货财上的“侵牟民利,以实私储”,帷薄上的“盛拣姬妾,以娱乐色”。他这瘴说,是对当时政弊、恶吏的抨击和痛斥,就是对今天来说,也有其积极的意义。难怪郭沫若当年;此时,也曾发自肺腑地赞叹:“梅公瘴说警人心。”除宋人题刻以外,唐人张浚、刘崇龟亦有镌刻;清人有大字榜书“龙命”、“破壁”等。

  龙隐岩龙隐岩位于龙隐洞之南数十米处,状为穿隆,高亮宽敞,冬夏宜人。传说龙隐岩也是老龙蜷伏的地方,又与龙隐洞紧邻,故以洞名名岩。岩洞顶和洞壁上有宋明时代刻的“龙隐岩”、“龙隐”、“龙腾”、“布袋岩”等榜书题名,可见洞名之多。在桂林众多的洞穴中,没有一个像龙隐岩这样,在洞中刻石殆遍,可谓“壁无完石,有碑如林”,故也有“桂海碑林”之美称。当然龙隐岩之有名,也就是胜在岩内摩崖石刻,前人留下珍贵的人文景观。

  在龙隐岩的石刻中,有宋、明、清三代石刻100余件,其中以宋代的石刻最多,占一半以上。最为有名的是《元裕党籍碑》,一向为国内学者所称道,它生动地反映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历史。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宋徽宗赵估听信宰相蔡京的话,将元裕年间反对土安石新法的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309人列为元裕奸党,由赵估亲自书写刻石立于文德殿门之东壁。又令蔡京书写,在全国刻石立碑。次年皇帝就“固随感悟”,下令毁碑。龙隐岩这一块是时隔93年后,即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由被列为元裕党人之一梁熹的曾孙梁律到桂林为官时在龙隐岩内重新刊刻的,他一来表示自己对奸债小人的愤慨,一来用以自矜祖先的为人。这石碑是全国仅存的最完整的一块。明人罗作观此,曾感赋一律:“元裕由来五百秋,党人姓字此间留。中衰宋室匡枚定,贝锦谗言潜不体。岩石坚刚胜竹帛,薛萝掩覆着金C}。贤良自是流芳远,追贬徒劳奸债谋。”碑的左下侧是清末康有为的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碑林荟萃 话龙隐
  • 上一篇:泻玉流光天泉洞
  • 下一篇:琀岈奇绝栖霞洞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