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 麓台地。从纽约向西南延伸,宽度逐渐增大,海拔一般为 200~400 米。从沿 海平原观之似一台地,但它又处在兰山以东的山麓,故名山麓台地(即皮德 蒙山麓高原)。地面起伏平缓,蚀余山峰顶齐一。山麓东缘为一陡崖,与沿 海平原相接,河流在此具有陡急的比降,构成一条瀑布线。
(2)兰山。在山 麓台地西侧,为一崎岖山地,兰山为其主干。由于岩性坚硬,所以高度较大, 南部可达 1,800 米以上,阿巴拉契亚山地的最高峰密契尔山(2,037 米) 即位于此。
(3)岭谷区。位于兰山以西,在阿巴拉契亚运动中形成的一系列 平行褶皱和冲断层,经长期侵蚀,硬岩为岭,软岩成谷,岭谷相间。东部因 褶皱较开敞,软性岩石出露也较广,故形成所谓大谷地;西部褶皱紧密,岭 谷相间的特征更为典型。
(4)阿巴拉契亚高原。处于岭谷区前沿,属山前拗 陷,承受深厚古生代沉积,地层平展,褶皱缓和,地表起伏不大,海拔约 300~ 600 米。 东北区,属加里东褶皱带,经长期侵蚀,成为波状起伏高地,海拔为 300~ 600 米,向东、南低斜。反映在次一级地形单元上,发育不如西南区完整。
(1)新英格兰高地。相当于西南区的山麓台地,所占范围最广,包括纽芬兰 中部、加拿大东南沿海大部地区和美国新英格兰的中部和东部。
(2)格林山 等,在新英格兰高地的西缘,它相当于西南区的兰山。
(3)哈得孙—善普伦 谷地。具有岭谷相间的特征,在东北区中,相当于西南区的岭谷区和阿巴拉 契亚高原的部分,所占范围不大。
总之,阿巴拉契亚山地,在构造上属古生代褶皱带,现在的山地,是准 平原化后再度上升,又经侵蚀,因岩石抗蚀力的差异,而构成丘陵地形。海 拔一般为 600~1,000 米,自东向西缓倾,与沿海平原和大平原交接处以陡 崖或陡坎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