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战后南斯拉夫的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时间:2022-11-27 归属:世界地理问题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为南欧国家,西临亚得里亚海,西北部与 意大利、奥地利为邻,北接匈牙利,东连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南与希腊、 阿尔巴尼亚接壤,面积 25.5 万平方公里,人口 2,243 万(1981 年)。首都 贝尔格莱德,人口约 146 万。 南斯拉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 500 多年中,一直处在外族的侵略、役 役之下,经济非常落后。
  战后虽然获得独立,但仍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上的 附庸,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斯拉夫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期间, 又遭到严重破坏,约有九分之一的人丧生,40%的工矿企业、四分之一的农 业和四分之三的车辆、船舶被破坏,使其经济倒退了约 20 年。战后,南斯拉 夫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实行了工业国有化和土地改 革,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 40 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建设,国民经 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相当发达的、基本上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工业农业国。1945~1982 年,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 6%以上,人均国民收入 也由 100 多美元增加到 3,000 美元。战后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9%,是 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解放 初期的 18%,上升到 40%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由 1952 年的 54 万增加到 1981 年的 242 万,在全部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也相应由不到三分之一上升到五分之 二;工业部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除原有的造船、采矿、纺织等部门继 续得以发展外,新兴的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等发展更快;工业设 备绝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许多产 品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进入了国际市场,工业品占出口总额的 95%。战后, 南斯拉夫的农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产值增加近两倍,是世界战后农业发展 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和良种化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 水平。南斯拉夫的农林牧渔各业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粮、油、肉、乳、蛋、 水果等除供国内需要外,尚有部分出口,农业也是外汇收入的来源之一。近 年来,南斯拉夫粮食总产达 1,600 多万吨,人均 700~800 公斤;肉类 120~ 130 万吨,人均 50~60 公斤。 战后南斯拉夫工农业生产取得的另一突出成绩是生产力布局发生了巨大 变化。解放前,南斯拉夫工业生产畸形地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广大的中部和 南部都是落后的农业区。解放后,除继续发展先进地区,使之成为社会主义 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外,重点发展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如波斯尼亚——黑塞 哥维那、黑山、马其顿三个共和国及科索沃自治省,战后发展尤为迅速,不 仅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生产发展,而且也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南斯拉夫 工农业生产
  • 上一篇:罗马尼亚有哪些重要资源?
  • 下一篇:南斯拉夫从西部沿海到东部内地在自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