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槽台论的基本观点,地壳的发展和地表形态的演化,大致经历了如 下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1)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壳普遍处于不稳定的地槽状态,造山运动比较 频繁。那时地表还没有广阔的大陆,到元古代中期,开始出现广大的相对稳 定地区,逐渐转化为古陆台。如非洲陆台、南美陆台、澳大利亚陆台、印度 陆台等组成的冈瓦那古陆,以及北方的俄罗斯陆台、西伯利亚陆台、中国东 部陆台、北美陆台。它们被蒙古地槽、乌拉尔地槽、加里东地槽、阿巴拉契 亚地槽和古地中海地槽所隔开。此外,还有科迪勒拉地槽、安第斯地槽、西 太平洋地槽等。
(2)古生代后期。加里东运动发生,这在加里东地槽、蒙古地槽北缘、 阿巴拉契亚地槽北段等表现尤为强烈,使原来的沧茫海底,褶皱成山,陆地 范围扩大。
(3)石炭纪到二迭纪。海西运动掀起,许多地槽区先后褶皱隆起。中国 的大部、欧洲中部、北美东部、非洲西北部、澳大利亚东部,以及亚欧之间 的山脉都是海西运动的产物。这时亚欧大陆连成一体,陆地面积空前扩大。 而冈瓦那古陆出现分裂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拗陷和下沉,海水侵入。
(4)从侏罗纪开始到白垩纪。太平洋运动(称旧阿尔卑斯运动)使环太 平洋地槽靠大陆部分的内带发生强烈的褶皱,造成东亚大陆边缘和美洲西部 高大山系,陆地又向外扩展一步。与此同时,在一些相对稳定的陆台区,地 壳又重新趋于活动,产生断裂,大规模岩浆侵入和喷发,以及大幅度的拗陷。 到中生代末,冈瓦那古陆彻底解体,南方各大陆及印度洋、南大西洋已基本 形成。
(5)新生代。这是最终形成现代地表形态的一个发展阶段,通过第三纪 中期开始的新阿尔卑斯运动(也称喜马拉雅运动),古地中海地槽发生强烈 褶皱,形成了横贯东西的、年轻高大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 地槽的外带也相继褶皱上升,形成东亚岛弧山脉和美洲西岸山脉。新阿尔卑 斯运动的影响还扩及大陆的其它地区,如中亚、西欧等古生代褶皱带又被抬 升和断裂,东非大裂谷继续扩大,并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活动,等等。 到第三纪末,全球海陆分布轮廓和起伏形态已接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