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考地理中的荒漠化

归属:地理高考专栏 2024-11-14 

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关系到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什么是荒漠化呢?荒漠化是指土地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逐渐失去生产力,最终变成类似沙漠状态的过程。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因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而出现荒漠化。

 
图片
 

一、荒漠化概念

 

图片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主要类型及成因

 

1.类型

图片

①沙漠化: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图片

 

②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图片


③土壤盐碱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图片


④石质荒漠化:在原来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图片

 

⑤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寒漠地区的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岩屑。

 

图片


⑥水土流失:以流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华北东北的丘陵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等。例如,由于人类剧烈的活动,黄土高原如今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图片
 

2、成因


(1 )土地沙漠化

 

图片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樵采(如在干旱区大量砍柴作燃料)、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过度开垦(把草原等开垦为耕地,破坏植被)、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如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因缺水死亡)等。


(2)石质荒漠化(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

 

图片


①自然原因:该地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侵蚀作用强。


②人为原因:过度樵采(砍伐森林作燃料等)、陡坡开垦(在陡坡上开荒种粮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形成石漠化。


(3) 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灌溉农业区。

 

图片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聚在地表),导致土壤盐分含量过高而出现盐渍化。

 

 

 

三、防治措施

 
图片
 

1. 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进灌溉技术,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①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营造防护林带等,增加植被覆盖率,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如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②工程措施: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沙障),拦截沙源,削弱风力,固定沙丘;修建梯田等防止水土流失。

 

图片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还林还牧。

 

图片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对薪柴的依赖,从而避免过度樵采。

 

5. 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和压力,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好地实施荒漠化防治措施。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 荒漠化
  • 上一篇:高考地理中的非地带性规律
  • 下一篇:高考地理中的产业转型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