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冲刺2023年新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技法5 观点探究类

归属:地理高考专栏 2023-08-09 
一、题型简介
1.探究类设问即地理开放性试题,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过程体现探究性、知识呈现体现综合性、思维方式体现发散性等特征。试题常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为命题材料背景,考查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
2.常见设问词有“大力发展……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说出你支持……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评价……是否合理”“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不足”等
二、典例在线
例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非金矿资源丰富。该国金矿开采工作面一般位于地表2 000米以下,最深近4 000米,开采时面临地球内部的高温威胁。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推进,矿石平均品质逐渐下降,加之冶炼过程对水消耗较多,且易造成污染,近年黄金冶炼成本不断上升,部分金矿企业已经不再赢利。下图示意南非黄金主产区位置。

你是否赞成关闭南非部分亏损金矿企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赞成关闭。黄金开采与冶炼易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水资源短缺;亏损金矿企业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等。
[或不赞成关闭。保护民族工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等。]
三、解题技巧
1.答题思路
(1)仔细审题,明确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
(2)仔细阅读材料,寻找题目材料与所学知识的结合点。
(3)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具体分析,对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若赞同,则从当地的优势条件分析;若不赞同,则要考虑当地的劣势。
(4)组织答案。答案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语言规范。注意:理由不能和观点相矛盾。
2.答题规范
问题 赞同理由 反对理由
是否赞成在某区域大力发展某农作物种植 自然条件好(如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适合某农作物生长);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等) 当地自然条件差(如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土壤贫瘠等,大力发展会加剧水源短缺);社会经济条件差(距市场较远,与另一地竞争处于劣势等)
社会意义:能够增加就业,有利于摆脱贫困,促进民族团结等。经济意义: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方面:若是外来物种,容易导致生物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等
有人建议在某地引进某种外来物种,是否可行 两地自然环境具有相似性;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经济效益高,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消费市场大等 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种植经验不足;加工技术较落后;破坏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入侵,给当地物种带来灭顶之灾,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是否赞同某地发展或引进某种工业 有利自然条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等);有利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充足,能源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国际市场广阔;技术力量强,国家政策支持等) 不利自然条件(如水资源、能源资源不足);不利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较远;技术水平低;该工业附加值较低等)
经济意义:发展某工业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意义:可以拉动就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 生态方面:发展某工业会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是否赞成在某河段建水电站 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水能开发程度低;该河段距离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较近;能源需求量较大;可有效扶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该地人口稀少,库区淹没范围小,移民数量少 在该河段修建水电站会破坏生态环境;可利用当地丰富的地热能和太阳能替代水能;距经济中心远,输电投资大;当地经济落后,耗电量不大;修建水电站的环境条件恶劣,施工难度大;大坝阻断河道,切断鱼类的洄游线路,破坏生态,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是否赞成某区域发展风力发电 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风能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技术相对成熟;当地资金雄厚;国家政策支持等 风力资源有间歇性,发电量不稳定;占地面积大;破坏生态环境
有人提出在某地附近建核电站,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该区域经济发达,人口集中,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地区适应性强,安全高效等;与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相比,核电能量巨大,环境污染小 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或人口少),耗能相对较少;该地区附近有梯级开发的水电供应;核电站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

 

四、变式训练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肯尼亚是世界主要的鲜花出口国,以出口玫瑰为主,绝大部分玫瑰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一枝早上7:00采摘的玫瑰,次日早晨就能抵达荷兰,再由荷兰的市场销往世界各地。肯尼亚一年四季均可以生产玫瑰,但每年的6~9月是其玫瑰销售的淡季。
材料二 奈瓦沙湖畔(如下图)是肯尼亚著名的玫瑰产地,玫瑰农场众多,其全部采用温棚种植玫瑰,使用计算机控制玫瑰的生长条件,产出的玫瑰品质好。在温棚里,每平方米土地每年可以收获220~240枝玫瑰花,是露天种植的两倍。

(1)分析肯尼亚众多玫瑰农场集聚奈瓦沙湖畔的主要原因。
(2)有人建议在奈瓦沙湖畔继续扩大玫瑰种植规模,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气候较为温和,光照充足;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土地面积广,地价低;附近有机场,便于玫瑰运输。
(2)赞成。玫瑰市场需求大,而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条件好,扩大玫瑰种植,可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
不赞成。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或水资源紧张);扩大玫瑰种植规模,破坏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第(1)题,奈瓦沙湖位于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湖畔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利于玫瑰生长;靠近湖泊,水源丰富、优质,灌溉水源充足;附近有机场,便于玫瑰运输。第(2)题,若赞成,可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奈瓦沙湖畔玫瑰生产条件好,玫瑰的市场需求大,效益高;扩大玫瑰种植规模,可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若不赞成,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花卉种植需水量大,引湖水灌溉,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区域内水资源紧张;扩大玫瑰种植规模,容易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刷模拟
1.(2022·山西太原·统考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兰县地处阿里地区南部,平均海拔3936米,是阿里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兰县蔬菜生产从无到有,发展迅速。2013年,其蔬菜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16%,可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20%,其余均需从新疆和拉萨调进。下图示意普兰县位置及地形水系。

(1)推测普兰县粮食生产基地的分布区域,并说明理由。
(2)分析普兰县2013年蔬菜种植面积占比较小的原因。
(3)与新疆、拉萨相比,说明本地蔬菜在普兰县的市场竞争优势。
(4)有人建议普兰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答案】(1)河流谷地。海拔相对较低,热量较充足;有冰雪融水、河流、湖泊,灌溉水源较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较肥沃。
(2)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保障阿里地区的粮食供应;农业生产条件差,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当地农牧民对蔬菜种植及其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资金不足等。
(3)距市场近,运费低,价格低;可快速运往市场,蔬菜新鲜且损耗小。
(4)赞成。普兰县蔬菜市场潜力大;蔬菜质量高,具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好;可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反对。普兰县气候寒冷干旱,生态脆弱;蔬菜生产受气候制约较大,生产成本高;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增加水资源压力,导致生态破坏;种植观念陈旧,农牧民积极性不高;若生产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分析】本大题以普兰县位置及地形水系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普兰县粮食生产基地的分布、蔬菜种植的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普兰县地处阿里地区南部,平均海拔3936米,气候高寒,发展农业只能在地势略低的河流谷地。海拔相对较低,热量较充足;河谷有冰雪融水、河流、湖泊汇集,农业的灌溉水源较丰富;河谷地形平坦,便于耕作,而且土壤较肥沃。
(2)普兰县是阿里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为保证粮食播种面积,保障阿里地区的粮食供应;普兰县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河流谷地,农业生产条件差,土地资源有限,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当地农牧民以传统农牧业生产为主,对蔬菜种植及其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收入低,资金不足等。
(3)与新疆、拉萨相比,本地蔬菜运费成本低,蔬菜价格较低;本地蔬菜采摘后可快速运往市场,保证新鲜程度且损耗小。
(4)赞成理由有2013年,其蔬莱播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2.16%,可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20%,因此,普兰县蔬菜市场潜力大;高原昼夜温差大,蔬菜质量高,具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好;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可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反对的理由有普兰县气候寒冷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蔬菜生产受气候制约较大,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种植,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业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量较小而且季节变化大,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业,会增加水资源压力,导致生态破坏;种植观念陈旧,当地农牧民以传统农牧业生产为主,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不高;若生产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2020春·江西赣州·高三江西省会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河水系为南美洲第三大水系,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流域面积约88万平方千米(下图)。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众多支流;河口三角洲一带满布沼泽,洪水定期泛滥。该河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沙峰(河水中含沙量大)。

(1)指出甲河河口处洪水泛滥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2)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A-B河段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3)分析甲河一年中汛期出现前后两次沙峰的成因。
(4)你是否赞成甲河大力发展水电?请说明理由。
【答案】(1)5~10月(或夏季);甲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5~10月为湿季,降水丰富,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此时会出现洪水泛滥现象。
(2)A-B河段降水量大、汇流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
(3)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形成第一次沙峰。在汛期的退水期间,干流水位下降,干支流比降增大,支流流速增大,支流回水携带汛期时淤积的泥沙重新流入干流,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4)赞成。理由:甲河上游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发展水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修建大坝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不赞成。理由:甲河流域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电力需求较小;交通不便,技术较落后,发展水电能力有限;建坝可能破坏河流生态。
【分析】本大题以南美洲北部的奥里诺科河流域为背景,以相关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航运价值、含沙量季节变化、水电开发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相关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甲河河口处洪水泛滥的时间应根据流域内气候特征进行判断。材料信息表明,甲河水系为南美洲第三大水系,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圭亚那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因此甲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北半球夏半年(5~10月)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容易形成丰富的降水,河流径流补给量大,径流量,加上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此时甲河河口处会出现洪水泛滥现象。
(2)题意表明,A-B河段航运价值高的原因应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图中显示,A-B河段流经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河流侧蚀明显,河道宽阔;A-B河段的干支流流域降水量大、河水补给量,图中显示,该河段有大量支流汇入,汇流量大,使得河流径流量大,河水较深,因此航运价值高。
(3)甲河一年中汛期出现前后两次沙峰的成因应从径流变化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当地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相对较长,甲河流域雨季开始时,河流开始流量增大,流速增大,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使得河流含沙量大,形成第一次沙峰。在河流汛期维持期间,干流水位高,对支流河水具有顶托作用,支流流速下降,泥沙在支流沉积,河流含沙量变小。雨季节结束时,径流补给量减少,干流水位下降,干支流水位差异加大,支流流速增大,支流携带汛期时淤积的泥沙重新流入干流,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4)本试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说明相应的理由,切忌模棱两可。如果选择赞成,则理由应从水能资源、水电开发的效益等方面阐述,图中显示,甲河上游等高线密集,落差大,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水量大,因此该河水能资源丰富,能够大力发展水电;发展水电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促进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开发水电而修建大坝还具有防洪、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如果选择不赞成,则理由主要从水电需求、技术、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甲河主要流经委内瑞拉,该国是世界上主要石油生产国,能源充足,不需要大量开发水电补充能源;甲河流域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水电市场需求量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交通不便,技术较落后,开发水电的资金、技术等能力有限;大力开发水电,就必须在河流上修建多个大坝,修建水坝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3.(2018·湖北孝感·孝感高中校考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央谷地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中部的断裂陷落带(位置见右图),位于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冲积平原。谷地北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0mm,南部只有200~400mm,部分地区不到100mm;各地内3/4的降水量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两季。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共建。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1)说出中央谷地水资源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分析加州水道系统建设的不利条件。
(3)说明加州水道系统对南部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4)若中央谷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答案】(1)夏秋季水资源短缺,冬春季水资源较丰富。
中央谷地为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蒸发旺盛,此时正值作物生长旺季,需水量大;冬春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此时作物生长需水量少。
(2)引水区降水不充沛。水量较小;引水线路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难度高工程量大;线路较长,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蒸发、渗漏等)较大;
(3)缓解南部缺水状况,增加农业灌溉用水,(使其光热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蔬菜水果产量,促进农业发展。
(4)赞成。理由:当地生产的水果、蔬菜品质好;临近美国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消费市场广阔。
不赞成。理由:夏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生产将加剧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
【详解】(1)结合该地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该类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其降水多少与西风影响时间长短有关。北部地区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南部地区西风影响时间短,纬度较低,蒸发较大,作物需水多,用水量大,这些都导致南部地区水资源较少。
(2)加州水道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不利条件应充分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地质、气候、饮水区的水量等条件可能对工程量大小、水源、输水过程中的损耗等的影响,如引水区降水不充沛,水量较小;引水线路所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难度高工程量大;线路较长,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较大等。
(3)南部地区水资源较少,是受水区,因此工程对该地农业的影响可从缓解农业缺水状况以及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分析。
(4)该小题为开放性题目,支持何种观点都应表明态度并提供有力论据。如果赞同,则从该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说明理由;如果反对,可从该地大力发展水果和蔬菜生产可能造成水资源更为短缺及生态负面影响方面分析。
4.(2018·湖北·校联考一模)麻阳处于南北西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倾斜盆地中,主要土壤是富含硒等微量元素的砂壤土,盛产冰糖橙,有“中国冰糖橙之乡”的美誉。所产冰糖橙色香味兼优,果汁丰富,含糖和矿物质特别是抗癌元素硒的含量很高,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很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作为副业,农户们利用房前屋后的小片空地种植清一色的小果冰糖泡,并向周边乡镇出售以贴补家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通过引进世行贷款并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战略,推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技术能人帮扶制度,选育出锦玉(大果冰糖橙)等品牌,通过合作经营和电商平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图为麻阳县的位置图。

(1)分析麻阳冰糖橙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2)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比较,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麻阳冰糖橙的销售量与销售范围大幅扩大的原因。
(3)为进一步将冰糖橙产业做大做强,当地政府计划大力发展冰糖橙浓缩橙汁产业,你是否赞成?请说出理由。
【答案】(1)处于向东开口的倾斜盆地中,既可减少低温冷害的影响,又有利与暖湿气流深入,冰糖橙的生长周期长,积累的养分多;处在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日照适中,光照充足;倾斜盆地坡度适宜,排水条件好.渍涝灾害少;砂壤土的透水通气性好,土壤中多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利于果实获取更多的有益成分,提升水果品质   (2)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与投人力度;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营销,扩大市场影响力;培育了品牌,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行了规模化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   (3)赞成。当地盛产柑橘,原料丰富,运输成本小;发展浓缩橙汁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麻阳冰糖橙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阔:可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果农收入;能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赞成。麻阳冰糖橙地域性强,原料有限,难以保证长时期大规模稳定生产的需要;大力发展浓缩橙汁产业会带来环境污染,影响冰精橙的品质;会冲击原有冰糖橙种植业的生产规模;当地技术水平低,浓缩橙汁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等
【详解】(1)农业发展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因素分析。根据材料,麻阳处于向东开口的倾斜盆地中,既可减少冬季低温冷害的影响,又有利于夏季暖湿气流深入,冰糖橙的生长周期长,积累的养分多。处在第二级阶梯,地势较高,日照适中,光照充足。倾斜盆地坡度适宜,排水条件好,渍涝灾害少。砂壤土的透水通气性好,土壤中多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利于果实获取更多的有益成分,提升水果品质。
(2)销售量扩大,说明市场扩大。市场扩大主要从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政策支持等方面分析。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与投人力度。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电商平台进行营销,扩大市场影响力。培育了品牌,丰富了产品种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行了规模化生产,扩大了生产规模。
(3)当地盛产柑橘,原料丰富,运输成本小。发展浓缩橙汁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麻阳冰糖橙品质优良,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广阔。可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果农收入。能带动商贸、物流等产业发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赞成。
麻阳冰糖橙地域性强,原料有限,难以保证长时期大规模稳定生产的需要。大力发展浓缩橙汁产业会带来环境污染,影响冰精橙的品质。会冲击原有冰糖橙种植业的生产规模。当地技术水平低,浓缩橙汁的品质难以得到保证等。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不赞成。
5.(2022·内蒙古包头·统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原首都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东南沿海,曾是巴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60年,巴西迁都至内陆高原上的巴西利亚,该城市空间结构呈"飞机"形状,"机头"与"机身"前半部是政府办公区,"机身"后半部由教堂、公园、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组成;"机身"两侧的"机翼"伸展出立交公路,沿线是居住区与商业网点,"机尾"是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仪器加工厂、汽年维修处等工业区。该城市各功能区集中与分离相结合,没有传统的市中心,有人评价"好看不好用"。下图为巴西利亚功能区规划图。

(1)说出巴西利亚的主要职能,并分析巴西迁都至巴西利亚的主要原因。
(2)说明巴西利亚居住区与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3)你是否赞同对巴西利亚城市布局"好看不好用"的评价?请简述理由。
【答案】(1)巴西利亚的主要职能是政治、行政管理中心的职能。迁都的原大∶原首都里约热内卢人口、产业密集。迁都可以减缓该城市功能过多导致的城市。问题;巴西利亚地处高原,地势高,气候较凉爽舒适,适合居住∶开发较晚,十地资源充足,新城市规划的实施较容易;巴西利亚位于巴西内陆,可促进内陆地区开发,加强对广大内陆地区的管理。
(2)居住区布局在交通主干道的两侧,方便居民出行;居住区沿湖泊的湖岸分布,环境优良。(居住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既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又能减少交通拥堵等问题)工业区位于主城区西侧的"机尾"处,远离主城区,减少对主城区的污染。
(3)赞同。理由∶过分强调功能分区,有的居住区与工作地点(工业区、政府办公区)距离过远;主干道不是四通八达,绕行距离远等。不赞同。理由∶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能有效利用土地;绿地和湖泊面积大,接近自然,有宜人的生活环境等。
【分析】本题以巴西利亚功能区规划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巴西利亚的主要职能,并分析巴西迁都至巴西利亚的主要原因、巴西利亚居住区与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巴西利亚作为巴西首都,其主要职能是政治、行政管理中心的职能。迁都的原因可以从里约热内卢不足和巴西利亚优势来入手分析。原首都里约热内卢人口、产业密集,交通、住房拥挤,社会问题多,迁都可以减缓该城市功能过多导致的城市问题。首先,巴西利亚地处高原,海拔地势高,气候较凉爽舒适,适合居住;其次,该地开发较晚,土地资源充足,相对而言新城市规划的实施较容易;最后,巴西利亚位于巴西内陆,可促进内陆地区开发,加强对广大内陆地区的管理。
(2)根据巴西利亚功能区规划图来作答。由图可知,居住区主要布局在交通主干道的两侧,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出行;居住区沿湖泊的湖岸分布,居住环境优良;工业区位于主城区西侧的"机尾"处,远离主城区,减少了对主城区的污染。
(3)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论述。若赞同。则阐述巴西利亚布局的不好用,如:过分强调功能分区,有的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造成工作、生活不便;主干道不是四通八达,绕行距离远等。若不赞同。则阐述巴西利亚布局的优点。如:巴西利亚布局用地分工明确,功能清楚,布局合理,能有效地利用土地;绿地和湖泊面积大,人们能够接近自然,有宜人的生活环境等。
六、刷真题
6.(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日本处于西北太平洋岛弧链,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岛。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海道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国平均水平,水稻等粮食产量位于日本前列,素有日本“食材库”之称;北海道旅游业具有冬、夏双旺季的特点。
表为北海道水稻生产信息和日本总水稻生产信息对比
  北海道 日本
耕地占比 26 100
北海道土地大小占比 22 100
65岁以上水稻种植人口占比 38 66
单位成本(日元) 199 260
单位面积耕种时长(时) 17.8 24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日本群岛的成因。
(2)北海道纬度较高,但水稻单产却是日本最高的,分析北海道水稻单产高的原因。
(3)分析日本北海道旅游形成双旺季的自然资源条件。
(4)北海道主要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请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评价其合理性。
【答案】(1)日本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边界,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亚欧板块隆起抬升,形成日本群岛。
(2)北海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北海道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北海道耕地面积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量较高;北海道劳动力平均年龄较小,劳动力投入较大。
(3)北海道纬度较高且海洋性强,夏季较为凉爽,适宜避暑纳凉;冬季降雪丰富,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山地冰雪旅游业的发展。
(4)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适度发展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北海道群岛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且平原面积较广,发展水田农业,可充分利用人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北海道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时间较长,适宜发展旅游业,且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
【分析】本大题以日本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水稻生产、旅游业双旺季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农业发展方向及特征、旅游资源的时间分布特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日本处于西北太平洋岛弧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群岛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的岛弧,且位于亚欧板块上,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知识可知,其具体形成过程是日本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边界,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亚欧板块隆起抬升,形成日本群岛(岛弧链)。
(2)单产高的原因可从优越的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札幌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北海道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单产高;由表格可知,北海道耕地占比大于其土地大小占比,说明北海道耕地面积较大,结合日本社会经济概况可知,北海道人口较少,即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程度较高,产量较高;由表格信息可知,北海道65岁以上水稻种植人口占比远远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说明北海道从事水稻种植的劳动力平均年龄较小,体力和精力充沛,可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较大,使水稻单产高。
(3)本小题可从北海道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其冬夏季的自然旅游资源。由札幌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纬度较高且海洋性强,相较日本南部,夏季较为凉爽,适宜避暑纳凉;由气候资料图可知,北海道冬季气温低于0℃,降水量较大且多以降雪的形式降落,由等高线图可知,北海道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故其冬季适宜山地冰雪旅游业的发展。
(4)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结合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可知,北海道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渔业。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产业等,结合北海道的社会经济状况可知,北海道的第三产业主要指旅游业。根据题意,本小题主要分析日本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条件,并说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或可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由所学洋流知识可知,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是世界著名的渔场,渔业资源丰富,适度发展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北海道群岛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且平原面积较广,发展水田农业,可充分利用人工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由上一小题可知,北海道夏季可避暑纳凉,冬季山地冰雪旅游优势明显,故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时间较长,适宜发展旅游业,且发展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可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7.(2022秋·重庆北碚·高三西南大学附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分析】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详解】(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8.(2021秋·福建龙岩·高三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见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校;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环境破坏大。
(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详解】(1)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可抓住文字材料中“两岸植被繁茂”,图片材料中的纬度、等高线等信息,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回答。
(2)该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可结合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从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以及该区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修建桥梁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等方面作出回答。
(3)该题是开放性试题,应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理由可从该区域发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赞同)和不利条件(不赞同)及发展旅游观光给该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赞同)和不利影响(不赞同)等方面回答。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考地理 大题限时集训 观点探究类
  • 上一篇:冲刺2023年新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
  • 下一篇:冲刺2023年新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