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自然带是指地球表面按照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特征划分的自然区域。
一、主要类型及特点
1. 热带雨林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
(2)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3)植被:以高大茂密的热带雨林为主,植物种类丰富,层次复杂。
(4)动物: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如猴子、鹦鹉、蛇、昆虫等。
(5)土壤:由于高温多雨的气候,土壤淋溶作用强烈,肥力较低,多为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与热带
2.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是在具有明显干、湿变化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与热带稀树草原之间的一个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呈不连续的带状分布于亚洲、非洲、美洲热带地区,我国的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南亚热带的一些河谷和南坡沟谷也有零星分布。
例如云南的季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以下的河流开阔河段两岸和一些开阔河谷盆地受季风影响最强烈的地段,在云南南部湿润地区, 它与热带雨林交错分布在一些干坡、河岸及盆地。在干热河谷, 它则分布在一些相对湿润的沟谷, 与热带稀树草原植被交错分布。
热带季雨林区内年均温20~25℃,最冷月平均气温10~13℃,年降水量1 000~1 800毫米,降雨季节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80%以上,干、湿季交替明显。
相比于热带雨林,季雨林群落高度较矮,结构相对简单,缺少附生植物,落叶树种占到一半以上。
3. 热带草原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如非洲中部、南美洲巴西高原等地。
(2)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3)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草类茂盛,有稀疏的树木。湿季时草原一片葱绿,干季时草木枯黄。
(4)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大型野生动物。
(5)土壤: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多为燥红土。
4. 热带荒漠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地区,如非洲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等地。
(2)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3)植被:植被稀少,以耐旱的灌木和仙人掌等植物为主。
(4)动物:动物种类较少,有骆驼、蝎子等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
(5)土壤:土壤贫瘠,多为荒漠土。
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如中国南方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
(2)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3)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树木四季常青。
(4)动物:有猕猴、穿山甲、松鼠等动物。
(5)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肥力一般。
6.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地区。
(2)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3)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叶片较小且坚硬,表面有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
(4)动物:有山羊、狐狸等动物。
(5)土壤:以褐土为主,肥力较高。
7.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和西岸,如欧洲西部、中国北方地区等地。
(2)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3)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秋季树叶变黄飘落。
(4)动物:有鹿、松鼠、刺猬等动物。
(5)土壤:以棕壤和褐土为主,肥力较高。
8. 温带草原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内部,如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洲中部等地。
(2)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草类生长茂盛。
(4)动物:有马、羊、狼等动物。
(5)土壤:以黑钙土和栗钙土为主,肥力较高。
9. 温带荒漠
(1)分布: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内部,如亚欧大陆中部和北美洲中部的沙漠地区。
(2)气候:终年干旱少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植被:植被稀少,以耐旱的灌木和半灌木为主。
(4)动物:动物种类较少,有骆驼、蝎子等适应干旱环境的动物。
(5)土壤:以荒漠土为主,肥力极低。
10. 亚寒带针叶林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加拿大北部等地。
(2)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松、云杉、冷杉等。
(4)动物:有熊、狼、麋鹿等动物。
(5)土壤:以灰化土为主,肥力较低。
11. 寒带苔原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北冰洋沿岸。
(2)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属于寒带苔原气候。
(3)植被:以苔藓、地衣和矮小的灌木为主。
(4)动物:有驯鹿、北极狐等动物。
(5)土壤:土壤发育程度低,多为冰沼土。
12. 寒带冰原带
(1)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等地。
(2)气候:终年严寒,降水极少,属于寒带冰原气候。
(3)植被:几乎没有植被生长。
(4)动物:有企鹅、海豹等动物。
(5)土壤:没有土壤发育。
二、影响因素
1. 气候:气候是决定陆地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2. 地形:地形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山地的垂直地带性会导致自然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此外,地形还会影响气候的分布,从而间接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 洋流:洋流对沿海地区的气候和自然带分布有重要影响。暖流会使沿岸地区气候变暖,自然带向高纬度延伸;寒流会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冷,自然带向低纬度延伸。
4.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产生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放牧、土地开垦等活动会破坏自然植被,导致自然带发生变化。
三、高考考查角度
1. 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考查不同自然带的分布位置、气候特点、植被和土壤类型等。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地图或文字描述,准确判断出某一地区所属的自然带。
2. 自然带的成因分析:分析某一自然带形成的原因,包括气候、地形、洋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
3. 自然带的变化: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山地垂直地带性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分析具体问题。
4. 人类活动与自然带的关系: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带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考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