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栏目:地理基础知识 2023-02-23 

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综合思维)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1.以区域图、地理事物分布图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带、植被类型及地域分异规律。
2.考查频度较高。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也有考查。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易错辨析1】 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吗?
提示 不是。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同一个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 海陆分布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热状况 地形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技法点拨] 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

(1)沿海地区纬度增加,温度降低,植被类型由热带雨林到针叶林和苔原。
(2)同一纬度,随湿度减小,植被从森林到草原、荒漠。
【易错辨析2】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
提示 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易错辨析3】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
提示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三、非地带性现象
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
2.马达加斯加岛上的非地带性分布(地形、洋流影响)

马达加斯加岛西半部为热带草原,而东半部由于地处山地迎风坡,以及沿岸有暖流经过的影响,却是热带雨林。

考点一 陆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例1】 (2017·全国卷Ⅰ,1~3)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①图中某城市绿化隔离带的景观位于我国1东部地区,季节是2季。
②“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以判断当地春季时树木发新芽,为3落叶阔叶林。
③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一方面说明常绿灌木为栽种,并不是当地原生植被;另一方面说明当时景观规划是相同的。
④常绿灌木的生长需要全年有足够的4热量,且冬季平均气温在0 ℃以上。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D (3)A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主导因素是热量,在高纬度、低纬度地区最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规律):主导因素是水分,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 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主要有两大特点: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变化,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素养 区域认知:自然带类型判读
1.(2014·全国卷,4~5)

右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解析 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 (1)A (2)C
2.(2015·安徽文综,23)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题。

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
A.荒漠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解析 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示地区为北非和西亚,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形成荒漠带。
答案 A
3.[2017·北京文综,41(1),10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与自然带。根据图文中的信息:东非、10°S~15°S、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等可判断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1月为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多,植物繁茂;7月为干季,受信风带影响,气温高、降水少,草木枯黄。
答案 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考点二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例2】 (2016·全国卷Ⅰ,10~11)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 (2)C

1.主导因素:水热条件
由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先增多后减少(一般半山腰最多)。
2.分异规律

(1)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温馨提示 ①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纬度(相同海拔高度,纬度越低越复杂)、海拔(纬度相当,海拔越高越复杂)、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
②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不同山体随纬度增大而降低: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同一自然带海拔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3.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
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如下图所示。

4.分析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差异
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分布海拔高,纬度高,分布海拔低;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③降水:温带地区南北走向的山,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迎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如下图)。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素养一 区域认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判读
1.(2016·全国卷Ⅲ,10~11)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 第(1)题,考查岩石圈(山地)、大气圈(气温)、水圈(冰川)之间的整体性关系。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故选B项。第(2)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具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故选B项。
答案 (1)B (2)B
素养二 综合思维:山地垂直带内部分异分析
2.(2017·全国卷Ⅰ,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按照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可发现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2 000~2 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第(2)题,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扰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明显少于阴坡。第(3)题,阳坡太阳辐射强,热量足,气温高于阴坡,蒸发量大。材料中告知阴、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多少,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第(4)题,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明自然条件的差别变小。主要原因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考点三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十四)


【例3】 (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A


1.以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
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2.以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
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
3.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读世界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回答(1)~(2)题。

(1)该山地位于(  )
A.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D.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该山地迎风坡的盛行风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西风                                                  D.东南季风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落叶阔叶林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上限高于北坡,因此南坡为阳坡,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山麓地带为耕地和牧场,耕地和牧场之上为落叶阔叶林,由此可知,山麓地带的原始地带性植被可能为亚热带常绿林,因此该地区应位于中纬度地区,故选D项。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可排除A、B项;若该山地地处季风区,山地南坡应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排除D项。
答案 (1)D (2)C

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坐标图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2017·北京文综,8)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

该山地(  )
A.海拔3 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变化、板块构造学说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可知,海拔3 000米左右月均温都在0 ℃以上,故没有终年积雪,A项错误;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而递减,B项错误;该山地基带月均温多在15 ℃以上,且山麓海拔低,接近海平面,应该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脉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带,为消亡边界,D项错误。
答案 C
2.(2018·江苏地理,9~10)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解析 第(1)题,根据文字信息可知,该小流域不产生地表径流,水量支出中下渗只占2%,蒸发量占28%,另有70%应该是通过植物截留和蒸腾作用消耗的。这是因为小流域海拔2 500~3 400 m,山地针叶林分布广,森林生长过程中消耗的水分较多,B对,A、C错;小流域海拔2 500~3 400 m不属于冰雪带,降水不会大量转化为固态水,D错。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甲地海拔较高,位于1 700~2 400 m,年平均降水量为230~330 mm,故不可能形成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带,A、C错;北坡海拔2 400~3 400 m范围内降水较多,形成山地针叶林带。甲位于山地针叶林带下方,年平均降水量230~330 mm,应为山地草原带,B对;荒漠带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200 mm以下,甲地降水量较多,不可能形成荒漠带,D错。
答案 (1)B (2)B

考点四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例4】 (2015·江苏地理15~16)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D (2)C

1.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况)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地形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
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自然带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
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2.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照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如40°S~50°S安第斯山的东侧分布着温带荒漠带,因而为非地带性。

(2019·济南市一模)河谷地带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据此回答(1)~(2)题。

昌都地区水系及主要峡谷分布图
(1)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应分布的植被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原与草甸
C.亚热带草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干热河谷”的成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热岛效应                                          D.焚风效应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2)题,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在背风坡产生了焚风效应,降水少。所以D项正确。
答案 (1)A (2)D

素养 综合思维:山地植被垂直变化分析
(高考经典题)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解析 由图可知,①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地处东南信风迎风海岸,且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从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②地地处安第斯山地,气温和降水随海拔升高而产生明显变化,造成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变化。
答案 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梅州一模)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
解析 第1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季雨林;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化,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判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则D正确。第2题,读图,根据气温变化趋势,图中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则A表述正确。图中丙、乙、己植被类型变化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则B表述正确。图中降水变化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C表述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表述正确。
答案 1.D 2.C
(2019·广东深圳一模)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据此完成3~5题。

3.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  )
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
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
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
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4.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
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
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不足
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
5.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流向                                          B.地形格局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温带雨林分布地区多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些地区全年受西风影响,加之受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较为丰沛,但并非所有的中纬度大陆西岸及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都有温带雨林分布;南美洲的温带雨林分布区沿岸有寒流流经。第4题,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冬季气温偏低,所以生物种类较少。第5题,南北美地区的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东部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部,且呈南北条带状分布,故其呈狭长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格局。
答案 3.C 4.B 5.B
(2018·江西八校4月联考)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Ⅰ~Ⅳ)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10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读表回答6~8题。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总计生物量(吨/公顷)
98.25 1.62 0.13 233.49
97.87 2.08 0.05 524.55
97.41 2.45 0.14 415.81
95.06 4.94 20.86

 

6.该海拔范围内物种优势最显著的是(  )
A.苔原                                                  B.草本 
C.灌木                                                  D.乔木
7.植被带Ⅲ是(  )
A.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灌丛带                                      D.高山草甸带
8.推断导致植被带Ⅱ、Ⅲ生物量高于Ⅰ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量                                              D.土壤
解析 第6题,表中信息显示该海拔范围内乔木层所占的比重最大,且总计生物量也最大,则乔木是优势最显著的物种。第7题,该山地位于四川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基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带Ⅲ乔木层占比大,应是森林带;但海拔较高,不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则是山地针叶林带。第8题,“由低到高(Ⅰ~Ⅳ)”,说明“Ⅱ、Ⅲ”位于半山腰,而“Ⅰ”位于山麓地带;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海拔较高处的降水会多于山麓地带,而生物量较大。气温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光照与坡度有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坡度信息;土壤在同一山坡差别不大。
答案 6.D 7.B 8.C
(高考海南地理)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9~11题。

9.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0.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11.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
解析 第9题,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10题,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第11题,喇叭沟门的纬度、海拔都比香山要高,说明热量条件比较差,因此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要比香山红叶稍早。
答案 9.C 10.D 11.B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
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 000万,年增长率为3%。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1)说出图中沿AB线分布的自然带和反映的地带性规律及影响因素。(6分)
(2)说出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8分)
(3)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多特有物种的原因。(4分)
(4)分析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气候类型分布可判断自然带分布,南北方向自然带变化反映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因素是热量。第(2)题,岛屿东西两侧的自然植被类型及形成原因可从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第(3)题,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多特有物种的原因应从岛屿的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第(4)题,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应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自然带分布: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热量。
(2)自然植被类型:东侧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
原因:东侧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气流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易形成降水,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西侧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
(3)该岛长期与大陆分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
(4)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减少;掠夺式猎杀某些种类动物或采伐某些种类植物,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
13.(2018·山东烟台4月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4分)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4分)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中“红石滩”景观主要分布在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可以得出其形成的条件: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橘色藻附着于表面干净的原生岩石上,丰富的矿物为藻类生长提供养分。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南方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可满足“红石滩”形成的条件。第(3)题,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条件主要是水热及其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第(4)题,读图可知,郁闭植被分布区位于流石滩下方,海拔4 000米左右。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且为泥石流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较多的原石。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等。
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西南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
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且为泥石流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的形成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 差异性
  • 上一篇: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下一篇:第17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