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树林”有哪些类别?
树,有乔木,也有灌木。
一般我们所讲的树大多是乔木类,
高中地理中大多以林来讲树。
在不同的自然带,
林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雨林、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一般以最热月10℃作为
林与草的分界(在纬度地带性中),
在山地上也大多以
最热月10℃等温线是植被带
针叶林与高山草甸的分界线。
▲自然带及气候区
常绿林
常绿植物在植物学中
指的是一种全年保持叶片的植物,
叶子可以在枝干上存在12个月或更多时间。
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
多年生木本植物。
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
只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
寿命长一些,
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
松树叶可活3年~5年,
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年~8年。
常绿树每年春天都有新叶长出,
同时也有部分老叶脱落,
但茎上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
所以称作常绿树。
常绿树有硬叶、阔叶和针叶三类
(也有资料上分为两类即阔叶与针叶)
▲阔叶
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一般不耐寒,
如棕榈、香樟、柑橘、珊瑚树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如我国的长江流域、日本的南部
和美国的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
非洲东南部以及南美洲的东南部。
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
林相整齐,林冠呈微波状起伏。
叶片椭圆形,革质,具光泽,
没有茸毛,叶面向着太阳光,
能反射光线,
所以这类森林又称为“照叶林”。
林内最上层的乔木树种枝端的冬芽有芽鳞保护,
而林下植物则没有芽鳞保护。
此外,在常绿阔叶林中,
没有热带雨林中常见的
板根、老茎生花、叶尖滴水和附生现象。
▲硬叶
常绿硬叶林亦称
硬叶常绿林、硬叶林,
是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
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
乔、灌木的叶子具有典型的旱生结构,
常绿硬叶林林叶片常绿坚硬,
叶片不大,多有蜡质膜,
机械组织发达,
常披茸毛或退化成刺,
以适应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
地中海沿岸及各大陆西部
(加利福尼亚沿岸及其一部分内陆地区、智利中部、非洲的西南角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
由于夏季气候干燥,
硬叶常绿林的上层乔木生长稀疏,
林木也不高大,
林内不仅没有附生植物,
就是藤本植物也很少。
但林下常绿植物很多,生长茂密。
▲针叶
常绿针叶树广泛分布于温带和寒带地区,
具备耐寒的特性,
多半是裸子植物,
如松树、柏树等。
针叶林有的并不落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因为暖季短根本来不及换叶长新叶;
二是蒸发弱;
三是针叶受冻面积小等。
落叶林
春季长新叶、秋季落叶的落叶树
主要只生长在温带。
而两极冰雪地区和寒带,
根本没有落叶乔木;
在赤道,那里气候暖热,
一般也没有因秋季低温而落叶的
温带落叶树。
但是落叶不仅仅是
温带落叶林在秋季所特有的现象。
夏季在某些区域如背风坡,
因气温高而雨量少,
乔木根部供水减少。
因而纷纷落叶以自我保护,
等到旱季过去再重新长叶。
在亚热带常绿林中也并非不落叶,
比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春天是它们的集中换叶期,
每年三四五月,
随着气温上升,
常绿树新陈代谢也较旺盛,
新芽大量长出,
老叶也就脱落更新得快一点。
只是落旧叶与长新叶是同时进行的,
所以看起来一直是常绿罢了。
▲落叶凋落可以减少水热损耗
绿叶的主要用途是
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以及蒸腾水分。
蒸腾水分可以使树木在
炽热的阳光下不致于被灼伤,
通常是气温越高,
树木水分蒸腾得越多。
一到秋冬季节,
雨水稀少,空气干燥,
土壤中的含水量也随之减少,
再加上太阳移至南半球,
北半球全部接受阳光斜射,
白昼日照时数一天天缩短,
此时树叶中就会产生一种激素——脱落酸,
促使落叶,有利于树木休眠过冬。
秋天树木落叶能
降低水分蒸腾和减少养料的消耗,
让树木能安全度过寒冷干燥的冬季。
当叶片中的脱落酸输送到叶柄的基部时,
在叶柄基部会形成一层
非常小而细胞壁又很薄的
薄壁细胞(科学家称这种薄壁细胞为离层),
离层的形成会使水分
不能再正常输送到叶子里。
在脱落酸的作用下,
离层周围会形成一个自然的断裂面。
叶子由于得不到水分的正常补充,
会逐渐干枯,
自然断裂面越来越明显,
经秋风一吹,
便会落叶纷飞,
甚至无风亦会自动飘零落下。
叶片里脱落酸的产生
主要跟日照长短有关。
树木在日照变短后,
叶片就开始积累脱落酸,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叶片便会自动脱落。
由于各种树木
对日照长短变化的敏感度
和水分需求的不同,
所以落叶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即使同一种树木,
若所处的环境不同,
其落叶时间也不会一样。
比如大家经常可以看到
靠近路灯的树上
与较远的已经落叶的树相比
还有很多叶片在树上,
这是因为
路灯的照射
弥补了自然日照缩短
而造成的结果。
所以,园艺上常用
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
来延缓花木早衰与落叶。
而松树、柏树等常绿树木,
因其叶片上有蜡质层保护,
叶面又比较窄小,
所以常青不落,经冬不凋。
02
森林分布及生态环境效益
世界主要森林分布区
目前保持较为完整的森林有两大类:
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非洲刚果河流域、
东南亚马来群岛、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亚寒带针叶林生长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带,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北纬50°以北至北极圈左右的地区。
主要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
东欧平原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和北美洲北部(加拿大大部分地区)。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
吸烟除尘、保护生物多样性、
美化环境等功能,
森林也称之为“地球之肺”。
03
树林如何实现其生态效益的?
如何涵养水源的?
▲“涵养水源”即养护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那你知道,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森林是如何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吗?
①林冠和林下植被层就像一把伞,削减了雨滴势,也拦截了部分降水。植物截留量包括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水量,以及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这部分最终也消耗于蒸发。
①截蓄降水
当林冠和林下植被层的承雨能力达到饱和后,从树冠和植冠上落下的水滴对地面土壤具有更大的冲击力,此时森林的枯落物所形成的枯枝落叶层就构成了第二道屏障。这些枯落物具有很大的孔隙度,可以吸收和渗透降水,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性能。
②改善土壤性质
枯枝落叶层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和有机质,参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特别是还能组合粗粒土壤和增加粘重土壤的孔隙度,促进雨水的迅速下渗,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
③阻延径流,防洪减灾
当降水强度超过林冠截留和森林枯落物与土壤的临界持水能力时,就会产生坡面径流。由于枯枝落叶层的存在,则阻碍了坡面径流产生的侵蚀力。
④抑制土壤蒸发
枯枝落叶阻碍了土壤表面蒸发水分,土壤蒸发量减少,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根系土壤层
固土护坡——植物根系起到固土的作用,减少雨水侵蚀产生的危害。
如何调节气候的?
②植被截留阻止了雨滴击溅表土,避免了土壤颗粒被击碎,减弱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量。
③林冠可减少太阳短波辐射,降低风速和气温,减小林地空气饱和水气压差等,从而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
(1)使温差变小
白天,浓密的林冠可以阻挡太阳辐射,
使温度不至于太高;
晚上林冠也可阻挡热量逃逸,
使温度不至于过低。
与无林地相比,
林地冬暖夏凉,
在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
(2)使湿度变大
森林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水汽,
所以林内的空气湿度比林外要大。
随着湿度的增加,
也加大了雾、露和降水出现的可能性。
在条件相同地区,
森林地区要比无林地区降水量一般要大。
另外,森林还可对
蒸发、风速等要素起到调节作用。
如何防风固沙的?
(1)屏障的阻挡防风
当风受森林阻挡之后,
风被迫分成两路前进,
一路从森林的缝隙中穿流而过,
风力消散在枝叶的摆动上;
一路被迫从林冠上越过。
这样森林附近风力一般可降低。
据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
林带的防风作用是:
在迎风面距树高5倍处风速开始减弱,
在背风面距树高3-5倍处
风速达到最低,
以后则逐渐升高。
(2)根系的盘结固沙
由于树木、灌木根系错根盘结,
固着沙地土壤,
使沙粒不能移动,
从而固定了沙地。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种类的生态林主要发挥的作用也略有差异。
04
森林不是万能的
千万棵树构成了森林。
森林既是一种自然资源,
可以为人类生产、生活
提供木材及其它林产品,
又是一种环境资源,
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但森林又不是万能的。
不是所有地方的生态环境治理
都需要植树造林,
因为树林的需水量大,
树木的生长一般要求年降水量在400m以上。
所以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
比如我国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中
就不能盲目的提植树造林。
不是所有树都可以任意成林的,
正所谓因地制宜,
栽种时要避免外来物种的侵扰,
让树林在该存在的地方存在。
一旦有外来树种大规模入侵,
必将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妨碍其它生物生长,
导致森林结构变化,
破坏原有的食物链,
减少以此树植为食的动物数量。
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
作为外来物种的欧美黑杨
开始引入洞庭湖区,
成为造纸用林。
欧美黑杨喜湿润、高大挺拔,
木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 、
轮伐期短,林木蓄积量多。
3到4年树龄的就可以用作造纸原料,
5到8年树龄的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建材。
每年洞庭湖涨水时,
如果树梢被淹不超过一周,
就不会淹死,
生命力超过本土任何树种。
但是大面积的杨树降低了湖水流速,
使湖洲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洪水期时,易阻碍行洪。
由于黑杨大面积种植,
导致本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防治病虫害期间喷洒的
大量杀虫剂对原有的
湿地植物造成毁灭性打击。
它们的密集树冠霸占了光照养分,
让周边植物陷入灭顶之灾。
据湖南省环保厅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
2017年12月底,
洞庭湖核心保护区欧美黑杨已经全部砍伐。
再比如速生桉,
原产于澳大利亚,
适应性强,生长迅速;
高大挺拔、病虫害少、用途广;
主根深扎地下,
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在我国西南有引种,
但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05
地理题中的“林”
1.(2013年新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6中的a、b分别示意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
(2)读图6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
(4)变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
答案:
(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能涵养水源。(2分) 过程:藏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
(2)植被变化 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退化;(2分)沼泽萎缩。(2分)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4分)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3分)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3分)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2.(惠州市2017届高三三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速生桉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其特点之一是“疯长”,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国外桉树轮伐周期一般超过8年。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引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速生桉人工林遍布于山坡,该区也建立了大规模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工业生产基地。但近年来,该区各地却掀起了“禁桉”风潮:认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下图为我国桉树主要种植区分布及广西某地速生桉产业模式图。
(1) 指出我国桉树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8分)
(2) 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常致林下“寸草不生”,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8分)
(3) 近年来,广西多地掀起了“禁桉”风潮,但也有人反对“禁桉”,请你为反对“禁桉”阐述理由。(6 分)
答案:
(1)特点:主要分布于南岭及其以南(热带、亚热带);分布集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种植范围广(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得4分) 原因: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地形,宜林地广;气候适宜(地处南亚热带,高温多雨,与原产地气候条件相似),适合桉树生长;(每点2分,共4分)
(2)种植密度大(郁蔽度高),林下光照条件差;轮伐周期短(速生桉初期生长旺盛)、种植密度大,耗水耗肥量大;大量施用除草剂,抑制林下灌草生长;炼山烧荒,破坏原生灌草植被(每点2分,共8分)
(3)理由:控制种植密度,延长轮伐周期,生态可良性发展;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可保障经济收入;相关产业基础好,林纸浆产业链完善,社会效益高(每点2分,共6分)
3. (2016年高考海南地理卷)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 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 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
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 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答案: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 与松柏 (常绿针叶树) 相比, 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 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 太阳高度角较小, 落叶阔叶树落叶后, 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 提高室内温度 (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
4.(2018年海南卷)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8分)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4分)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3分)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3分)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分)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2分)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3分)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分)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
5.(2017·新课标卷Ⅱ)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10分)
答案:
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