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1.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距行政中心更近 C.环境质量更好 D.交通更为便捷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bcd四个区域的地租水平均高于周围地区,由于影响地租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因此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有可能是因为该地区交通通达性较高,形成次一级商业中心,因此地租水平均高于周围地区,D正确。地租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和距行政中心距离,社会知名度与环境质量关系较小。答案D
2.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福建)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台湾)……四时皆然。”下图示意鹿耳门港的位置。清代我国商船每日借助风力进出鹿耳门港的规律是
A.早晨进港,下午出港 B.下午进港,早晨出港
C.早晨进港,中午出港 D.傍晚进港,中午出港
【解析】有题干可知,“内地(福建)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台湾)……四时皆然”,读鹿耳门港位置图,该港口位于台湾岛西南部,西侧濒临台湾海峡,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早晨台湾气温较低,形成高压,台湾海峡形成低压,风从台湾吹向台湾海峡,为东风,傍晚相反为西风。早晨吹东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利于商船出港,下午吹西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利于商船顺风进港。答案B
锋前增温是指某地在冷空气到来之前,高空低压气团下沉到地面,气压升高压缩增温。2022年11月下旬,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多地气温急剧下降,但是27日~29日广东顺德日最高气温却由27℃持续上升至31℃.下图示意29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
3.图示时刻,顺德比郴州 ①气温高 ②风力大 ③气压高 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由图可知郴州已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低,顺德气温高,①正确;郴州比顺德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郴州风力比顺德大,②错误;从等压线分布可知郴州气压高,顺德气压低,③错误;顺德处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郴州处在冷锋后,阴雨天气,云量多,太阳辐射弱,④错误。答案C
4.冷空气来临之前,顺德持续升温是因为
①天气晴朗大气辐射增温 ②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③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 ④偏南风带来暖气流增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顺德持续升温与天气晴朗关系不大,①错误;读图可看出,顺德此时并不受副高控制,②错误;南下冷空气对暖气团造成挤压,暖气团热量更集聚,会增温,③正确;从气压图可知,顺德吹偏南风,偏南风从较低纬度输送热量,可致增温,④正确。答案D
按照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可将省际要素流动的空间模式分为以下四种(如图),其中“核”指的是省级行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要素流动。
5.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更接近于
A.极核交互型 B.邻域渗透型 C.溢出型 D.核心-边缘型
【解析】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与河北的经济差距大,北京经济发达,且北京市被河北省包围着,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应以北京为中心相互交换流动,为核心—边缘型,D正确;极核交互型应适用于经济发达且实力相当省级行政区之间的要素流动,A错误;邻域渗透型和溢出型都没有“核”,说明应是同一行政区之间的要素流动,不符合北京与河北的关系,BC错误。答案D
6.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动,需要
A.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 B.限制劳动力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
C.增加各要素流动的次级中心城市 D.分散技术要素至周边中小型城镇
【解析】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动,应是京津冀之间要素互通互流,不能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而忽略河北,A错误;京津冀地区城乡发展差距也大,要协同发展得促进劳动力向乡村汇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B错误;可以增加各要素流动的次级中心城市,促进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C正确;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不仅是技术要素的流动,还有很多要素,近靠技术流通是不够的,且周边中小城镇科技力量落后,直接给予技术要素,可能无法承受,D错误。答案C
下图为寒武纪到古近纪生物多样性统计图和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图。
7.最大的一次物种灭绝发生在 A.前寒武纪 B.二叠纪末 C.三叠纪末 D.白垩纪末
【解析】在图示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中,位于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幅度最大,且这一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在几次大灭绝中也是最少,这反映了二叠纪末物种灭绝的规模最大。答案B
8.图中
A.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
C.古生代生物比中生代生物更复杂 D.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
【解析】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A错误;侏罗纪是属于爬行动物时代,不是属于哺乳类动物时代,B错误;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据图中的生物多样性显示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比中生代生物多样性高,C错误;图中的实线是全球海平面变化,黑点表示的物种大灭绝多出现在全球海平面的阶段低值区附近,所以推断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D正确。答案D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机碳储量,其大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福建省不同生态系统3种厚度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趋势。
9.福建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
A.随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减少 B.在同一厚度的土壤上差值不大
C.森林比果园垂向增加更显著 D.在不同厚度的土壤上差值相同
【解析】阅读图表可知,福建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随着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增加,A错误;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在0-0.2m处差值不大,但0-1.0m和0-1.5m厚度下,具有明显差异,B错误;阅读森林和果园不同厚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可知,森林比果园垂向增加更显著, C正确;在不同厚度的土壤上差值并不相同,0-1.0m与0-0.2m的差值大于0-1.0m与0-1.5m的差值,D错误。答案C
10.造成福建省森林和草地两类生态系统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较高的主导因素是
A.地貌 B.海拔 C.光照 D.土壤质地
【解析】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受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森林、草地、茶园等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且均处于较高地势,湖泊生态系统相对不稳定且均处于地势较低区域,福建省总体上表现出海拔越高、生态系统越稳定,所以其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就越大,主导因素为海拔,B正确;地貌、光照、土壤质地对土壤发育形成(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森林和草地两类生态系统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较高的主导因素。答案B
11.不利于提高农田有机碳密度的农事是 A.深耕 B.合理施肥 C.秸秆还田 D.间作轮作
【解析】从图表信息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深耕会破坏深层的土壤有机质,不利于提高农田有机碳密度,A正确;合理施肥、 秸秆还田、 间作轮作能够较好的保护土壤有机质,提升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答案A
2023年2月,M奶茶公司澳大利亚店正式试营业。仅仅四年时间,M公司就成功打开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多国市场。下表为M公司商业模式表。
12.M公司的成功,除了为消费者提供极具性价比的茶饮品,更加注重
A.形象视觉和门店设计 B.自主研发和独立生产 C.品牌营销和创新管理 D.控制原料和研发成本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M公司的成功,除了为消费者提供极具性价比的茶饮品,其核心资源、关键业务,价值主张也更加注重品牌营销和创新管理,C正确;形象视觉和门店设计、自主研发和独立生产、控制原料和研发成本材料并没有体现。答案C
13.M公司多在高校附近选址。但在日本的首店一反常态,选址在主打高端时尚和创意服饰的商业区,主要原因是
A.人流量大,市场广阔 B.打响品牌,促进销售 C.参与竞争,提高收入 D.便于管理,吸引加盟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可知,选址在主打高端时尚和创意服饰的商业区,可以打响品牌,促进销售,B正确;高端时尚和创意服饰的商业区人流量并不一定比高校附近大,A错误;该地区没有体现有其他相同类型公司入驻,无法表明其入驻是为了参与竞争,C错误;入驻该地并不一定便于管理,D错误。答案B
苏木吉林湖为我国西北地区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盐湖,面积1.24km²,流域内平均年降水量约100mm,年平均蒸发量大于3000mm。苏木吉林湖的水温垂直分布和水流运动状态较为独特。通常情况下,浅碟形湖泊难以形成冷暖水混合层,而苏木吉林湖冷暖水混合层的厚度为4~9m;温跃层(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往往极大地限制了上下层水体交换,而苏木吉林湖的温跃层仍然存在单一方向的水体交换。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的水体模型。
14.浅碟形的苏木吉林湖也能形成冷暖水混合层,主要是因为
①风速较大 ②太阳辐射较强 ③蒸发较弱 ④地下水排泄较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西北沙漠地区风速较大,对湖水的扰动较强,上层较为温暖的湖水和下层较冷的水体交换,形成冷暖水混合层,①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辐射穿透的深度较大,使得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湖水都能获得太阳辐射,导致较深处湖水温度升高,有利于形成冷暖水混合层,②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③错误;由图可知,苏木吉林湖既有浅层地下水排泄,也有深层地下水排泄,地下水排泄较多,使得水温较低的泉水涌出后,形成向上的水流,与上层较为温暖的湖水进行水体交换,最终形成冷暖水混合层,④错误。答案A
15.苏木吉林湖温跃层水体交换的主要方向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向下,重力作用 B.向下,盐度差异 C.向上,密度差异 D.向上,温度差异
【解析】由图可知,苏木吉林湖既有浅层地下水排泄,也有深层地下水排泄。同时湖底存在湖底泉,湖底泉水涌出后,因盐度、密度均小于盐湖苏木吉林湖的咸水,形成向上的水流,最终汇入冷暖水混合层,形成水体交换。答案C
壶穴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微观地貌,常形成于落差较大的急滩上,为形似壶形、内壁较光滑的基岩凹坑。近两年,四川涪江部分河段基岩河床上的壶穴群浴水而出,其总规模大、数量多、密度大、形状各异,为国内之罕见。除壶穴外,该河床上还分布有大量的水蚀槽、水蚀洼地、水蚀垄等,共同组成“涪江石画”。下图示意“涪江石画”景观。
16.推测“涪江石画”中大量壶穴的成因是
A.基岩河床受冰川作用的历史遗迹 B.地壳抬升导致河流沉积物被风化、侵蚀
C.水流裹挟的砾石、泥沙磨蚀河床 D.基岩河床中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沉淀
【解析】“涪江石画”主要由大量的壶穴和水蚀槽、水蚀洼地等构成,是河床中的水蚀地貌景观。其成因是由于基岩河床砂岩长期受到急流、漩涡裹挟的泥沙、砾石的磨蚀,日积月累慢慢形成的,C对;涪江纬度较低,冰川活动少,A错;是流水侵蚀而不是地壳抬升的风化侵蚀产物,B错;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沉淀形成喀斯特地貌,D错。答案C
17.观赏“涪江石画”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四川涪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为枯水期,河床出露面积大,为最佳观赏季节。答案D
18.“涪江石画”近几年浴水而出的原因可能是
A.流域降水增加 B.上游建库蓄水 C.下游河道淤塞 D.流域蒸发加剧
【解析】“涪江石画”浴水而出说明河流水位下降明显,最可能是由于该河段上游建库,蓄水后导致下游河流水位下降明显,B对;降水增加,河流水位会上升,A错;下游河道淤塞不会导致上游河段水位下降,C错;流域内蒸发量变化短期内对河流水位影响较小,D错。答案B
虚拟电厂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电厂,是指利用软件系统参与电网的运行和调度的智能电网技术。虚拟电厂平台可直接调度分散分布的发电装置、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站等的电能,使电力资源再分配,实现削峰填谷。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城市“冬、夏季风电与光伏发电量日变化预测”。
19.图中的曲线②代表 A.夏季日风电 B.冬季日风电 C.夏季日光伏 D.冬季日光伏
【解析】读图可知②④白天功率大,夜间停止发电,符合光伏发电的昼夜变化的特征,①③昼夜均能够发电风力发电特征,A、B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比冬季太阳高度角更大、昼长更长,②的发电功率大于④,且发电时间较长,判读为夏季,C正确,D错误。答案C
20.下列地点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参与虚拟电厂调度响应合理的是
A.地铁适当调低空调的温度 B.汽车充电站提高其充电功率
C.机械厂开足马力全力运行 D.企业储能设备放电返充电网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地铁适当调低空调的温度、机械厂开足马力全力运行不涉及分布的发电装置、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站等的电能,A、C错误;汽车充电站提高其充电功率可能使用电高峰电力缺口增大,B错误;企业储能设备放电返充电网属于电能调度,且一定程度补充了高峰期的用电缺口,D正确。答案D
答题卡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生产软木的主要树种有木栓栎、栓皮栎。通常20年生或以上、胸径大于20厘米的植株即可进行第一次采剥,以后每隔10~20年再采剥。软木采剥后露天日晒半年,然后再用100℃的沸水蒸煮,后堆放在室内三周,才能加工成各种制品。软木具有非常好的弹性、密封性,加上无毒、无味、比重小、手感柔软、不易着火、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优点,至今仍没有人造产品能与其媲美。
材料二 葡萄牙被称为“软木王国”,因其境内特殊气候和多山地形,适宜软木原材料的生长,每年的6~8月进行软木人工采剥,同时葡萄牙是世界上对软木资源的开发、原材料出口以及产品深加工最早的国家之一。
(1)简述葡萄牙选择在夏天采剥树皮的原因。(4分)
【解析】依据图A信息,可知葡萄牙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高温少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树皮养分积累,树皮较厚;树干的水分较少,和树干的粘结度较差,有利于剥离树皮;夏季高温少雨,所以光热充足,树木生长旺盛,树皮剥离后,有利于树皮恢复生长;夏季多晴朗天气,便于开展采剥和后期的晾晒工作,使软木品质有保证。
【答案】该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光热条件好;树皮养分积累充分,树皮较厚;树干的水分较少,利于剥离树皮;树木生长旺盛,有利于树皮恢复生长;天气晴好,便于开展采剥和后期的晾晒工作。
(2)葡萄牙是世界上最大的软木生产和加工出口国,但每年仍需大量进口软木,请分析其原因。(4分)
【解析】葡萄牙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软木原料生产国,但是由于葡萄牙软木生产技术水平高,生产能力强,生产规模大,软木原料的需求量大,本国的原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其生产规模的需要,所以每年仍需大量进口软木;由材料“通常20年生或以上、胸径大于20厘米的植株即可进行第一次采剥,以后每隔10〜20年再采剥。”可知,软木生长周期长,成材速度慢,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本国种植的软木不能满足其加工所需;由图A所示可知,周边国家的气候与葡萄牙的气候接近,适合软木生长,原料来源丰富,距离近,运输成本低,有利于软木输入。
【答案】葡萄牙软木产品加工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水平高;软木用途广,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对软木原料的需求量大;软木生长周期长,本国种植的软木不能满足其加工所需;周边国家原料丰富,距离近,利于软木输入;保护本国森林资源。
(3)简述用软木做葡萄酒瓶塞的优势。(4分)
【解析】由材料“软木具有非常好的弹性、密封性,加上无毒、无味、比重小、手感柔软、不易着火、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优点,至今仍没有人造产品能与其媲美。”可知,软木具有非常好的弹性、密封性、隔热性,加上无毒、无味、比重小、手感柔软、不易着火等优点,制作成软木塞便于装瓶和拔出;软木塞密封性好,可以隔绝葡萄酒和外界空气的流通;软木塞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影响葡萄酒品质;软木塞无毒无味,不会破坏葡萄酒口味。
【答案】软木塞弹性好,便于装瓶和拔出;软木塞密封性好,可以隔绝葡萄酒和外界空气的流通;软木塞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影响葡萄酒品质;软木塞无毒无味,不会破坏葡萄酒口味。
2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下图为西伯利亚某处自然景观,图中四周林木茂密中间塌陷。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自然环境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图示区域的问题在西伯利亚正不断发生。
说出图示区域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形成过程。
【答案】问题:冻土融化,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加剧。过程: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导致地面下的冻土层发生融化,从而引起地面沉降;随着地面沉降,地面坡度加大,植被被破坏,冻土融水和降水导致地表被冲刷,引起水土流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