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新建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共建地理周练试题4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2-10-15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

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
3.与下图裁弯取直措施最适合的图幅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D 2.C 3.B
  解析 第1题,根据河谷的发育,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第2题,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第3题,裁弯取直工程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后期进行,且图中弯曲状况与乙图相符。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完成4、5题。

4.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地壳抬升作用
  B.地壳下陷作用
  C.长江的侵蚀作用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
5.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受侵蚀,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答案 4.D 5.B
  解析 第4题,图中为长江南京段,此处没有地壳的抬升作用;此处也没有地壳的下陷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八卦洲在长江下游,是一个河心岛,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长江位于北半球,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向右偏转,南岸以冲刷作用为主,北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因此八卦洲将与北岸相连。

  读“我国东部某地区图”,完成6、7题。

6.图示区域水灾多发的自然原因最不可能是
  A.支流众多
  B.河道弯曲
  C.降水集中
  D.山高谷深
7.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河流  ②气候 ③植被 ④地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图示区域为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多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水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支流众多,河道弯曲,导致排水不畅,很容易发生水灾。
  第7题,该地区聚落多沿河分布,主要是因为该地区地形平坦,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淡水和运输功能。

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湄公河的入海口处,该处形成了湄公河三角洲,该三角洲的形成是由于湄公河入海口处地势变缓,水流变慢,泥沙大量沉积。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常出现在干旱少雨的地区,流水侵蚀往往形成峡谷,不会形成三角洲。故C项正确。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由于流水的冲刷与侵蚀,河道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为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所以称之为牛轭湖。读图,完成9~11题。

9.河流地貌演变的时间顺序应为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10.牛轭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河流
  A.沉积作用   
  B.搬运作用     
  C.向下侵蚀   
  D.侧向侵蚀
11.图①的a、b、c、d四部位中,河流沉积作用较强的部位是
  A.a         B.b      C.c      D.d
  答案 9.B 10.D 11.B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的河道的弯曲分析,此处的河流地貌从②开始演化,在河流的拐弯处形成凹岸和凸岸,在凹岸是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是以堆积作用为主,所以从②逐渐演变为①。随着时间的延长,流水作用时间也延长,长时间的侵蚀和堆积形成了弯道连接的河流④,最后形成牛轭湖③。所以图中的地貌演化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第10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牛轭湖是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结果,而河流的裁弯取直是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
  第11题,读图,可知a、c、d均位于河流的凹岸,外力以侵蚀作用为主,而b位于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读图,完成12、13题。

12.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洪(冲)积扇、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13.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13题,a区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安徽九华山地质公园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山岳型地貌,其南缘为石灰岩地貌。图1为九华山景观图,图2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5.九华山地质公园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喷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 14.B 15.A
  解析 第14题,由图可知,丙为沉积岩,甲为沉积物,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戊为变质岩。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第15题,由于花岗岩属于侵入岩,且九华山南缘为石灰岩,因此其形成过程为先受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再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经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将花岗岩上的石灰岩侵蚀掉,使花岗岩裸露。

  隧道施工过程中,穿过溶洞发育(尤其是地下暗河)的地段、厚层含水砂砾石层或与地表水连通的较大断裂破碎带等极易发生突水事故(突然大量涌水现象)。龙厦铁路象山隧道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南靖县境内,该地段四面环山,覆盖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下图为隧道沿线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施工中易发生突水事故的地点是
  A.甲、戊    B.乙、戊    C.乙、丙     D.甲、丙
17.该区域
  A.甲处岩石由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B.乙处地层形成年代早于戊断层
  C.丁地位于背斜顶部受侵蚀成谷
  D.在内力作用下发生过四次褶皱
  答案 16.B 17.B
  解析 第16题,覆盖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说明冲洪积层是含水层,是透水层。穿过溶洞发育(尤其是地下暗河)的地段、厚层含水砂砾石层或与地表水连通的较大断裂破碎带等极易发生突水事故。甲处为花岗岩,不易发生突水事故;乙处为石灰岩,易受水溶蚀,且距冲洪积层较近,易发生突水事故;丙处为砂岩没有含水层,不易发生突水事故;戊处位于断层处,且地表有冲洪积层,易发生突水事故,故选B项。
  第17题,甲处岩石为花岗岩,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排除A项;图示无法判断该地的褶皱状况,排除C、D两项;乙处地层紧邻花岗岩,但没有变质岩,可能是变质岩由于断层错位造成缺失,故乙处地层形成年代早于戊断层,B项正确。

  河曲,指河道弯曲,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当河水行至拐弯处时,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所以沉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据此完成18、19题。
1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曲处横向水流的是

19.清朝熊起潘曾说:“凡到一乡之中,先看水域归哪一边,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堪舆泄秘》)”所谓“水抱边”,指河流的内湾处(即凸岸),宜造住宅;所谓“水反边”,指河流外湾处(即凹岸),一般不宜造住宅。凸岸宜造宅、凹岸不宜造宅的原因是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D.凸岸泥沙淤积,易淹没农田
  答案 18.A 19.B
  解析 第18题,根据题干中“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等信息,判断A项正确。
  第19题,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表较平缓,土壤肥沃,且易取水;凹岸受侵蚀严重,陡峭,易坍塌。由此可知,B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在考察前,地理兴趣小组组长准备在W、X、Y、Z四处中选择一处安排露营,最不适合的地点是
  A.W处        B.X处     C.Y处    D.Z处
21.该地区拟规划建设一条铁路,该小组成员设计了一选线方案,绘制在该地形图上。该铁路线甲、乙、丙、丁四段中最合理的是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答案 20.D 21.A
  解析 第20题,由图中等高线可知,Z处位于山谷,易受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威胁,且Z处地势较低,易受河水上涨的威胁,最不适宜露营。
  第21题,甲段铁路线经过附近的聚落边缘,可缓解聚落交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乙段铁路线绕了一段弯路,但没有联系更多的居民点,且跨越河流,建设成本高;丙段铁路线从聚落中部穿过,容易带来噪声污染,且不符合聚落交通的合理规划;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丁段铁路线经过多条等高线,坡度较大,增加了铁路建设的难度和成本。

22.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V”形,B处呈“U”形。(8分)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并分析其成因。(共10分)
  冲积扇 河水流出山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共9分)
  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2016年该地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共10分)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解析 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形;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U”形。
  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周练试题
  • 上一篇:2021年怀化市高三3月一模地理试题
  • 下一篇:广东省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