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探究4 河流地貌与冲淤平衡

栏目:地理试题解析 2023-03-21 
 河流地貌与冲淤平衡
  核心知识
一、河流的侵蚀方式
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流变长。
下蚀:向河床底部的侵蚀,使河流变深。
侧蚀:向河流两侧的侵蚀,使河流变宽。
溯源侵蚀常考查的两个主题:河流袭夺和瀑布。
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

不同时期,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
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分布在河流上游。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一般位于中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拓宽呈宽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一般位于下游。
二、河流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会形成不同级别的沟谷:细沟、切沟、冲沟、坳沟、河沟。
河流侵蚀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差异侵蚀:上面的岩层硬,下面的岩层软)。
河流主要的侵蚀地貌及形成过程:
(1)V形谷(峡谷):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
(2)曲流(河曲)——一般见于地形平坦的草原地区。
形成过程:地势平缓、河床由松散沉积物构成的平原上;流速缓慢,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草场茂盛,草根固土作用较强。
(3)曲峡: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
三、河流的堆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较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岩石风化作用更显著,山区有大量岩石松散堆积物,当山地降水较多时,更利于洪积(冲积)扇的形成。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河流凸岸堆积,堆积不断扩大并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3.河口三角洲:
当河流入海或入湖时,若入海处或入湖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作用,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方法技巧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2.泥沙沉积。(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4.海底地形。三角洲知识框架


四、河流冲淤

 
                
 
河流的冲淤原理
1.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
2.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
3.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五、河流的剖面形态

河流发育于河谷地区,河谷主要由谷坡和谷底组成。
①谷坡:是河谷两侧的斜坡,不会被水淹没。主要地貌是阶地。
②谷底:由河床和河漫滩组成。
③河床:是河流平时或洪水季节占据和通过的地方,而不是整个河谷的范围。随水位的涨落而变化,其形态更是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如土壤、流域植被、流速(冲刷、搬运能力、堆积)等。
六、河流阶地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黏土,具有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
河流阶地按组成物质及其结构分为以下4类:
①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往往很少保留冲积物。
②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根据河流下切程度不同,形成阶地的切割叠置关系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是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上;内叠阶地,新阶地叠于老阶地之内。
③基座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超过了老河谷谷底而达到并出露基岩。
④埋藏阶地。即早期的阶地被新阶地所埋藏。
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年代学的方法研究阶地的级数、结构、年代、成因、分布的规律在科学上与经济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技巧
侵蚀与沉积的答题思路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侵蚀
地貌
 
河谷、沟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的CO2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沉积
地貌
 
       河流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强化训练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1)~(3)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
A.1~3月B.3~6月
C.6~9月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
A.径流量增大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析】(1)由材料可知,甲时河床最低,以侵蚀为主,应该为当地汛期;乙时河床抬高,为枯水期,以淤积为主;由甲到乙,应该是由汛期结束进入到枯水期的过程。结合该地位于我国的浙江,浙江河流的汛期在夏季,汛期结束开始进入枯水期,外力作用由侵蚀转为淤积。故选D。
(2)该题考查水库建成后的影响。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河流的流速减慢,径流的冲刷力度减小,淤积加重,河床抬高,由于淤积加重,冲刷减弱,河床不易展宽。故选B。
(3)由上题分析可知,水库修建后导致下游河道淤积加重,枯水期潮流沿河口倒入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使河口泥沙大量淤积。大型水闸修建在河口,可以拦截枯水期的潮流,切断潮流泥沙补给,防止泥沙的沉积,A对;河口位置的水闸,对河流汛期的洪水下泄会起到减缓作用,B错;水闸拦截潮流,会减弱潮流沖淤作用,C错;在河口拦截河流的入海泥沙,只会增加河口泥沙的淤积,不可能是该工程的主要作用,D错。
【参考答案】(1)D (2)B (3)A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读图,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B.T1
C.T2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解析】(1)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他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
(2)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3)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参考答案】(1)A (2)A (3)D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河流地貌 冲淤平衡
  • 上一篇:探究5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 下一篇:探究3 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