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
A.12 hPa
B.13 hPa
C.14 hPa
D.15 hPa
答案:B
解析:①数值为1010hPa,②数值为1022--1024hPa之间,交叉相减得范围为1012--1014hPa之间。
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A.西风
B.南风
C.北风
D.东风
答案:C
解析:按照标风向的步骤,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考虑北半球偏转即可。
3.关于甲、乙两处风速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 ②甲<乙 ③甲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摩擦力小 ④乙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摩擦力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乙等压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又在海洋中,摩擦力小,故风更大。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4~6题。
4.此时,P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D
解析:P地东侧为低压中心,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侧,此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侧发生偏转,故该地此时盛行西北风,D项正确。
5.此时,P、Q、M、N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P地
B.Q地
C.M地
D.N地
答案:A
解析: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P、Q、M、N四地中,P地等压线最为密集,故P地风力最大,A项正确。
6.图示甲处
A.为低压中心
B.为高压中心
C.天气以晴朗为主
D.风力强劲
答案:A
解析:此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从甲地来看外围等压线数值高,向内数值降低,故应为低压中心,A项正确,B项错误。低压中心以上升气流为主,水汽易凝结,多阴雨天气,C项错误。此处等压线稀疏,风力相对较小,D项错误。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7~8题。
7.关于图示箭头代表的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b表示风力沉积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答案:A
解析:图中a、b、c、d代表的外力作用类型分别是风力侵蚀、风力搬运、流水搬运、流水沉积。A项正确。
8.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处于黄土高原的下风向
B.蒙古高原的沙丘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相同
C.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与黄土高原沟壑并无关联
D.华北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发育与海水运动无关
答案:B
解析: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处于黄土高原的上风向,A项错误。蒙古高原的沙丘与黄土高原的成因都是风力沉积作用,B项正确。黄土高原为黄河三角洲的发育提供泥沙,C项错误。华北平原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影响,D项错误。
福建省海坛岛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的“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左图为“双帆石”景观图,右图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9~11题。
9.右图中示意“双帆石”景观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右图中①为海蚀崖、②为海蚀穴、③为海滩、④为海蚀柱,故选D项。
10.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右图中②为海蚀穴,受海水的侵蚀,目前其规模仍在不断扩大;③为海滩,随着海水对海蚀穴、海蚀崖等的侵蚀,海岸地带堆积物增多,海滩规模也会不断扩大;①(海蚀崖)受到海浪侵蚀,高差会变小;④(海蚀柱)受到海浪侵蚀,高度会变小甚至消失。故选B项。
11.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A.海浪侵蚀和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和海浪沉积
C.海浪侵蚀和海浪沉积
D.海浪沉积和风力沉积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可知,海坛岛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海坛岛附近海底沉积物,在海浪和其他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在潮间带堆积形成海滩;当退潮时,在向岸风作用下,海滩上泥沙向高处搬运、沉积形成较多沙丘,D项正确。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12~13题。
1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D.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答案:D
解析:赤道附近温度高,体积大密度小;赤道地区尽管盐度比副热带地区小,但全球比较,特别是与高纬度比较,盐度还是比较高的。
13.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组合,正确的是
A.赤道海区—密度小—水温高
B.极地海区—密度大—盐度高
C.表层海区—密度大—压力大
D.深层海区—密度小—压力小
答案: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甲处洋流的流向与性质是
A.东南、暖流
B.西北、寒流
C.东南、寒流
D.西北、暖流
答案:B
解析: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读图可知,甲处海水等温线向西北凸出,所以该处洋流向西北流,即由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性质为寒流,B项正确。
15.甲附近海域
A.海水的盐度和密度都很大
B.不易受北部石油泄漏的污染
C.有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
D.比同纬度的海水蒸发旺盛
答案:B
解析:甲附近海域纬度低,海水温度高,密度小,A项错误;甲处洋流向西北流动,因此易受南部石油泄漏的污染,北部石油泄漏对其影响不大,B项正确;该海域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C项错误;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下降,蒸发作用减弱,D项错误。
(2024·山东泰安高一期末)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垂直于波浪方向的每米宽度,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能量)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6~17题。
16.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仅考虑发电效率,年均波浪能流密度越大,发电效率越高。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的年均波浪能流密度分别为小于0.4、2.0~2.4、0.8~1.2、2.4~2.8,丁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发电效率最高,因此,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丁,D项正确。
17.关于波浪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波浪能是不可再生的新兴清洁能源
B.波浪能较稳定,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C.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波浪能较大
D.北半球比南半球洋面广,能量更大
答案:C
解析:波浪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波浪能稳定性差,受天气、陆地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南半球比北半球洋面广,南半球比北半球波浪能量更大,A、B、D三项错误;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还会出现台风,波浪能较大,C项正确。
(2024·湖南衡阳高一期末)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它对流经的地表不断进行侵蚀和堆积,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下图为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V”形河谷一般分布于河流的
A.入海口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答案:B
19.冲积扇边缘处
A.地势低洼,多地质灾害
B.沉积物颗粒大,地表水易下渗
C.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
D.土壤肥沃,适合农耕
答案:D
20.下列关于图示辫状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输沙量大
B.径流量季节变化小,输沙量小
C.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输沙量大
D.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输沙量小
答案:C
(2024·新疆高一期末)萤火虫水洞位于山东临沂市沂水县城西南19 km处,洞内地下暗河众多,溪流两侧杂草丛生。因洞内CO2气体多,故少见昆虫。下图示意萤火虫水洞地下结构及位置。据此完成21~22题。
21.萤火虫水洞在形成过程中
A.洞内水量越多,发育速度越慢
B.气温越高,发育速度越快
C.岩石裂隙越多,发育速度越慢
D.可溶岩石少,发育速度快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洞内的石灰岩岩性软易被溶蚀,而洞内的石钟乳也表明当地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气温越高,水分条匠渥悖扇苎沂啵严对蕉啵芏吹姆⒂俣仍娇欤珺项正确。
22.溶洞内CO2气体多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燃烧化石能源
B.植被难见阳光,光合作用弱
C.萤火虫呼吸排放多
D.流水溶蚀,释放大量CO2
答案:D
解析:溶洞内地下暗河对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向洞内释放的CO2较多,D项正确;溶洞内没有工业生产活动,不会大量燃烧化石能源,A项错误;溶洞内植物极其稀少,B项错误;萤火虫呼吸排放的CO2极其稀少,C项错误。
下图中各点为相对于海平面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M为该区域的最高点。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根据定义:坡度为高度差除图上距离再乘比例尺,同一图比例尺相同可不考虑。
24.图示地区地貌类型为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答案:B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新疆不同层次地貌组合特点。
答案: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地貌分布呈现“三山夹两盆”的特点。山地中有山峰、冰川地貌、小盆地等次级地貌;盆地内部有风沙地貌、河流地貌等次级地貌;山麓(盆地边缘)分布有冲积扇等次级地貌。风沙地貌中有沙丘、戈壁等微型地貌;冰川地貌中有冰斗、角峰等次级地貌。
解析:描述不同层次地貌组合特点,首先说明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再说明主要地貌类型内部的次级地貌和微型地貌。
(2)判断甲、乙两个地形区的名称。
答案:甲:天山。乙:塔里木盆地。
解析:结合题图即可判断。
(3)观察甲、乙两个地形区,从高度和坡度两方面描述甲、乙两个地形区的特点。
答案:甲(天山)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坡度大。乙(塔里木盆地)内部海拔低,内部相对高度小,坡度小;边缘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大。
解析:高度包括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描述盆地时,应区分盆地内部和边缘的差异。
(4)推测新疆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特点,并从地貌和水源两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山麓(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原因:山麓地带多河流冲积扇,地形起伏小,土壤肥沃;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水源充足。
解析:山麓的绿洲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成为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集中地区。
26.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石刻等。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美誉。下图为广西地形图和桂林山水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桂林喀斯特地貌广布的条件有哪些?
答案:桂林夏季高温多雨,河流众多;该地区石灰岩广布。
(2)你是如何理解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美丽画卷的?
答案:桂林山地和丘陵众多,植被覆盖率高,所以“山青”;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含沙量小,河水清澈,所以“水秀”;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广布,地上多峰林景观,地下多溶洞景观,所以“洞奇、石美”。
(3)桂林地下暗河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地表水通过漏斗进入地下溶洞,溶洞相连形成暗河。
(4)喀斯特地貌对桂林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有利:独特的地貌形态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不利: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不利;地表水缺乏;该地貌不利于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27.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图一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图二为某地貌景观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描述①地和②地的河谷特征。
答案:①地河谷呈“V”形,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②地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两岸一般发育冲积平原。
(2)说出③地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
答案:三角洲。成因:河流挟带泥沙,流到入海口处,地形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3)指出图二景观地貌在图一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其形态和从扇顶到扇缘地貌特点的变化。
答案:①。形态:呈扇形。变化:从扇顶到扇缘地势越来越低;沉积物颗粒变小;沉积物磨圆度越来越好;分选性越来越好。
28.(2024·山东济宁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不同河段的坡度、弯度和形态,可把河流划分为不同的河形:低坡度网状河、低坡度高弯度曲流河、高坡度高弯度曲流河。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上游河形模式图。
(1)分别判断三个河段的河形。
答案:河段Ⅰ:低坡度高弯度曲流河;河段Ⅱ:高坡度高弯度曲流河;河段Ⅲ:低坡度网状河。
解析:读图可知,河段Ⅰ:地势起伏小,坡度小,河道曲流多,故为低坡度高弯度曲流河;河段Ⅱ: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坡度较大,河道曲流多,故为高坡度高弯度曲流河;河段Ⅲ:地势起伏小,坡度小,河道交错,故为低坡度网状河。
(2)推断“V”形河谷最可能位于哪一河段,并解释原因。
答案:河段Ⅱ。河段Ⅱ坡度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易形成“V”形河谷。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V”形河谷形成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的区域,读图可知,河段Ⅱ坡度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易形成“V”形河谷。
(3)简述河段Ⅲ中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曲发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旧河道)形成牛轭湖。
解析:牛轭湖是河流裁弯取直后形成的湖泊,河段Ⅲ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曲发育,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洪水期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29.(2024·四川泸县五中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为我国某地景观图,图中三座小山基座断续相连,形同笔架,故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图二示意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
(1)图一景观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该景观应属于图二中的________(填“峰丛”“峰林”或“孤峰”),图二中峰丛、峰林与孤峰一般情况下由先到后的发育顺序是____________。
答案: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 峰林 峰丛→峰林→孤峰
解析:由图可知,图一景观山峰林立,山坡陡峭,符合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图中三座小山基座断续相连,与图二中的峰林相符。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随着侵蚀时间延长,侵蚀强度增大,地貌形态由峰丛演化为峰林、孤峰。
(2)指出图中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区,并简述该地貌形成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答案:分布地区:西南地区(或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或云贵高原)。
条件:地表有深厚的石灰岩分布;气候温暖,降水较丰富。
解析:喀斯特地貌多见于石灰岩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该地貌形成的地质条件为石灰岩广布的地区;气候条件为温暖湿润的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故云贵高原的地质、气候条件即为该地貌形成的条件。
(3)评价该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地貌景观独特,观赏价值高,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不利影响: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土层浅薄,地表水缺乏,土地分散,不利于农业耕作。
解析: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峰林、溶洞等景观众多,非凡性突出,可以依赖该景观发展旅游业。地表崎岖,流水侵蚀作用强,造成土层浅薄、耕地面积较小、土地破碎等,不利于农业耕作。地表崎岖,不利于交通基础设施的修建,造成当地交通不便。
30.(2024·广西柳州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四种海岸地貌的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四种地貌中,①为海蚀拱桥,②为海蚀崖,③为海蚀________,④为海蚀________。结合四种地貌的名称,从形成的角度可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说出这四种地貌所在海岸线的进退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穴/洞 柱 海水侵蚀而成的地貌 海岸线朝陆地方向后退
解析:③为崖壁上的空穴,为海蚀穴或海蚀洞;④为海蚀崖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为海蚀柱;图中四种地貌均由海浪侵蚀而成,为海水侵蚀地貌;在海水侵蚀作用下,海岸线朝陆地方向后退。
(2)地理研学小组发现,图示①②③地貌景观在形成时,存在着③→②和③→①的演化过程。结合图文信息,描述③地貌及③→②和③→①的形成演化过程。
答案:基岩海岸,受海蚀作用强烈,形成海蚀穴(③)。海蚀穴越来越大,受重力崩落作用,形成陡壁悬崖(②)。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被蚀穿贯通,形成顶部呈拱形的海蚀拱桥(①)。
解析:海岸受海浪不断冲击,硬度较小的岩石易被侵蚀,在海浪长期作用下,部分海岸向内侧凹,形成海蚀穴。海蚀穴越来越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受重力作用崩塌,形成海蚀崖。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的海浪侵蚀,两侧的海蚀穴被蚀穿贯通,形成顶部呈拱形的海蚀拱桥。
(3)有人说④图地貌在当地正在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你是否赞同此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赞同。现有的海蚀柱不断被海风、海浪侵蚀,可能会消失。(或不赞同。随着海风、海浪的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会形成新的海蚀柱,海蚀柱不会消失。)
解析:赞同,海蚀柱本就是海浪侵蚀的后期产物,随着海风、海浪的进一步侵蚀,海蚀柱可能会消失。不赞同,随着海风、海浪的不断侵蚀,原有的海蚀柱可能会消失,但随着海蚀崖不断后退,会形成新的海蚀柱,海蚀柱不会消失。
31.(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西南边缘,黑河以东。该地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沙漠腹地多沙丘,东南部有大量高300多米甚至400米以上的沙山。高大沙山分布区也是湖泊的密集区,且沙山愈大,湖泊也愈大。研究发现,湖群对高大沙山的形成意义重大。
(1)研究表明,黑河中下游裸露的巨量沙物质为沙山提供丰富的沙源,说明此结论的合理性。
答案:当地盛行西北风,黑河中下游裸露的巨量沙物质位于沙山的西北方向,为沙山提供大量沙源。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形成沙山的动力为风力;沙源为黑河中下游裸露的巨量沙物质,且沙源物质在西北风的上风向。因此,“黑河中下游裸露的巨量沙物质为沙山提供丰富的沙源”说法合理。
(2)在下图中画出该沙漠中一个新月形沙丘的纵剖面示意图,用“→”标注风向,并指出沙丘西北坡表层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分布特征。
答案:如下图,自下向上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3)白天,湖泊与沙山之间的热力环流促进了沙山“长个儿”,解释其原因。
答案:由于沙山和湖泊的热力性质不同,白天沙山升温快于湖泊,风由湖泊沿坡面向上吹拂,挟带的沙不断向顶部爬升,从而使沙山不断升高。
解析:湖泊和沙山的比热容不同,白天沙山升温快于湖泊,沙山为低压,湖泊为高压,风由湖泊沿坡面向上吹拂,挟带的沙不断向顶部爬升,从而使沙山不断升高。
32.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①洋流为________,②洋流为________,③洋流为________。(填“暖流”或“寒流”)
答案:暖流 寒流 暖流
(2)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所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填数码)
答案:① (3)都柏林 受暖流影响。
(3)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冬季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请分析原因。
答案:都柏林 受暖流影响。
(4)丙表示纽芬兰渔场,简要解释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该处为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
(5)若丁处海湾发生石油泄漏事故,那么甲乙两处更容易受污染的是________。
答案:甲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涌潮是潮差较大的喇叭形河口或海湾出现的特殊的潮汐现象,芬迪湾以世界最高的涌潮而闻名遐迩,最高涌潮可达20余米。芬迪湾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三文鱼渔业富集地。下图为芬迪湾区域简图。
(1)推测芬迪湾涌潮高的原因。
答案:海湾口呈喇叭状,海面突然变窄,加快海水流速;沿岸洋流带来大量海水,致使潮水涌动剧烈,潮高增高;地月之间的引力影响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涌潮现象是天体之间的引力导致的,故地月之间的引力是导致芬迪湾涌潮高的原因之一;结合材料“涌潮是潮差较大的喇叭形河口或海湾出现的特殊的潮汐现象”可知,海湾口的形状对涌潮的高度影响大,读图可知,芬迪湾海湾口呈喇叭状,海面突然变窄,加快海水流速,涌潮高度大;芬迪湾海湾口向西南侧敞开,而洋流向东北流动,故沿岸洋流带来大量海水,致使潮水涌动剧烈,潮高增大。
(2)除潮汐外,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海浪 洋流
解析: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海浪、潮汐、洋流等。
(3)简析芬迪湾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潮水使海底的营养物质大量上泛;沿岸有暖流经过,海水温度适宜,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生存环境舒适的地区,渔业资源丰富。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涌潮强烈,潮水可以使海底的营养物质大量上泛,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同时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海水温度适宜,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适宜鱼类生长,故渔业资源丰富。
(4)说明芬迪湾涌潮对沿岸地区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
答案:有利于大型船只进出港湾;有利于当地发展水产养殖业,带动经济发展;可利用潮汐发电,利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海岸线曲折,利于建港,当涌潮发生时,海水深度大,有利于大型船只进出港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涌潮使得当地渔业资源丰富,有利于当地发展水产养殖业,带动经济发展;潮汐还可作为能源资源加以开发,可利用潮汐发电,利于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同时可减少传统能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4.(2024·安徽淮北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岛核电站是日本最早开始修建的核电站之一,2011年因“3·11”地震导致核泄漏。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作业,预估排放时间将长达30年。下图为日本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判断图示洋流①②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答案:洋流①为暖流,洋流②为寒流。理由:洋流①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洋流②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解析:读图可知, 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洋流①自南向北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是暖流;洋流②自北向南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是寒流。
(2)简述图示洋流对排入海洋核污染水的影响。
答案:加快日本沿岸海域核污染水的净化速度;扩大核污染水的污染范围。
解析:洋流是表层海水的大规模运动,一方面可以加快净化速度,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污染范围。因此图示洋流可以加快日本沿岸海域核污染水的净化速度;并且扩大核污染水的污染范围。
(3)分析图中渔场的形成原因。
答案:图中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底层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渔场。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渔场是北海道渔场,由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在这里相遇,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上泛至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渔类资源提供充足饵料,形成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