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5(陕晋青宁专用)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高考·新动向:2025年高考地理命题将更加注重实践性与综合性,突出对真实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例如,结合产业链布局(如火锅企业“中央厨房”模式)、自然灾害防治(台风路径分析)、区域协调发展(都市圈空间融合)等社会热点,强化对考生区域认知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考查。
高考·新考法:高考试题设问形式进一步创新,数据图表分析占比提升。要求考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如本卷海岸线变迁与贝壳堤形成、古建筑气候适应性分析)。
高考·新情境:选择的命题情境,更贴近现实生活与科技前沿,教师备考时可多关注时事热点。
命题·大预测:
(1)能力侧重:强调空间思维(如日影方向判断)、逻辑推理(自然地理事物形成顺序及过程)、跨学科融合(高频考点)。
(2)备考建议:加强图表解读训练,关注社会热点与地理实践案例,注重知识迁移能力培养。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产业链上处于不同生产环节的产品在同一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流动越频繁,意味着都市圈空间融合程度越高。依据产品的流量密度(单位面积土地范围内的流量)和流量方向多样化水平,都市圈可分为四种类型。表为四种类型都市圈产品流量统计数据,其中C表示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P表示边缘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都市圈类型 流量密度(万元/km2 不同类型产品在城市间流动占比(%)
初级产品 加工制造产品 服务型产品
PC之间 PP之间 PC之间 PP之间 PC之间 PP之间
1683 62 38 64 36 72 28
120 80 20 78 22 91 9
416 48 52 50 50 70 30
586 86 14 84 16 81 19
1.空间融合程度最高的都市圈类型是(   )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2.核心城市的优势地位体现比较明显的都市圈类型是(   )
A.Ⅰ型和Ⅱ型      B.Ⅲ型和Ⅳ型           C.Ⅰ型和Ⅲ型            D.Ⅱ型和Ⅳ型
3.Ⅳ型都市圈进一步升级演化的关键在于(   )
A.强化核心城市的初级产品生产             B.弱化核心城市加工制造品生产
C.强化边缘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             D.弱化核心与边缘城市间的联系
【答案】1.A    2.D    3.C
【解析】1.根据题干,空间融合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产品流量密度和流量方向多样化水平来判断。流量密度越高,说明都市圈内产品流动越频繁,空间融合程度越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Ⅰ型都市圈的流量密度为1683万元/km²,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都市圈(Ⅱ型为120万元/km²,Ⅲ型为416万元/km²,Ⅳ型为586万元/km²)。因此,Ⅰ型都市圈的空间融合程度最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核心城市的优势地位可以通过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产品流动比例来判断。如果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产品流动比例较高,说明核心城市在都市圈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表格中可以看出,Ⅱ型和Ⅳ型都市圈中,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产品流动比例较高(Ⅱ型:初级产品80%,加工制造品78%,服务型产品91%;Ⅳ型:初级产品86%,加工制造品84%,服务型产品81%)。因此,Ⅱ型和Ⅳ型都市圈中核心城市的优势地位体现得比较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Ⅳ型都市圈的特点是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产品流动比例较高,说明核心城市在初级产品生产已经具有较强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A错误;弱化加工制造品生产可能会削弱核心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不利于都市圈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B错误;边缘城市之间的流动比例较低(初级产品14%,加工制造品16%,服务型产品19%)。为了进一步升级演化,Ⅳ型都市圈需要加强边缘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减少对核心城市的依赖,促进边缘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提高都市圈的整体融合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强化边缘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是Ⅳ型都市圈进一步升级演化的关键,C正确;Ⅳ型都市圈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弱化这种联系可能会导致都市圈的空间融合程度下降,不利于都市圈的整体发展,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心城市通过社会经济活动与周边城市形成紧密联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流动。
B火锅餐饮企业起步于河南安阳,现已拥有超百家直营店、3个中央厨房、1个底料加工厂,店面覆盖北京、上海等30多个城市。该企业实施“底料工厂--中央厨房--餐厅”经营模式,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统一配送等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图为该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5cf69e5adcc40fabf9cfd9445eafc1f
4.该企业的经营模式包括“底料工厂--中央厨房--餐厅”,其中中央厨房的主要功能是(   )
A.直接面向顾客销售产品                       B.提供消费者体验活动      C.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     D.负责全国物流配送
5.该企业实施“底料工厂--中央厨房--餐厅”经营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了就业率             B.选用优质食材,带动乡村振兴
C.完善了产业链,扩展消费市场             D.简化制作流程,降低相关成本
【答案】4.C    5.D
【解析】4.根据一般常识可知,直接面向顾客销售产品,提供消费者体验活动的是餐厅,AB错误;中央厨房的主要功能是将底料和其他食材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C正确;物流企业负责全国范围内的配送,D错误。故选C。
5.联系材料可知,该企业实施“底料工厂—中央厨房—餐厅”经营模式,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统一配送等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集中采购可通过大批量进货压低原材料采购成本;集约生产可以简化制作流程,提高原料综合利用率,减少勤杂人员,降低人力成本;统一配送可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率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综上分析,D正确,A错误。选用优质食材,带动乡村振兴;完善了产业链,扩展消费市场,均不是该企业实施“底料工厂—中央厨房—餐厅”经营模式的主要作用,BC错误。故选D。
【点睛】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受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劳动力资源、集聚效应和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的地区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交通便利性提高了客户可达性;高素质劳动力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集聚效应有助于资源共享和成本降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也能吸引服务业布局。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部分服务业对区位的依赖性降低,但核心区域仍具有显著优势。
上古时期,我国黄河流域地区就出现了城市,市中心建筑多为重檐(两层或多层屋檐)结构宫殿(如图),重檐结构可满足挡雨、遮阳以及避风等要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095f9368-46ff-4d19-aff1-934e4f3d3a75
6.图中的上古建筑采用“重檐”样式反映了当地(   )
A.光照不足                                            B.降水较多
C.气候湿热                                             D.终年寒干
7.当时的城市中可能出现的功能分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手工作坊区
C.休闲娱乐区                                         D.行政中心区
【答案】6.B    7.D
【解析】6.由材料可知,重檐可满足挡雨、遮阳以及避风的要求,图中的上古建筑采用重檐样式反映了当地光照充足,降水较多,A错误,B正确;黄河流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并不湿热,C错误;此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并非终年寒干,D错误。故选B。
7.由材料“市中心建筑多为重檐结构宫殿”可知,反映当时的城市中可能出现的功能分区是行政中心区,D正确,上古时期,没有中心商务区与休闲娱乐区,AC错误;手工作坊区房屋相对低矮,B错。故选D。
【点睛】民居与环境: 寒冷区需要保温,厚墙、小窗、较封闭;降水多的区域,降水越多,屋顶坡度越大,屋檐越长,材料防水性越好,屋顶有瓦草、泥土的差异;降水少的区域,平顶、房檐短。
盐喀斯特是盐岩层被低矿化度水溶蚀所形成的外部形态的总称。当盐湖底板隔水层出现裂隙,湖底承压淡水、低矿化度卤水就穿越底板薄弱处上升,溶穿盐层,形成盐溶洞。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盐溶洞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d03b5a92b744ebb45600e48f4af097
8.盐溶洞形成中,最先发生的地质过程是(   )
A.盐层沉积          B.地下水上涌           C.流水溶蚀               D.隔水层断裂
9.与石灰岩溶洞相比,盐溶洞(   )
A.结构更稳          B.分布更广               C.演化更快               D.体积更大
10.柴达木盆地盐溶洞扩大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8.A    9.C    10.B
【解析】8.盐溶洞形成过程中,最先是盐层沉积,然后隔水层断裂,地下水上涌,溶蚀形成盐溶洞,A正确,地下水上涌、流水溶蚀、隔水层断裂是在盐层沉积之后,排除BCD。故选A。
9.与石灰岩纯粹的岩石相比,盐岩由于含有盐分而更易被溶蚀,演化更快,结构更不稳定,C正确,A错误;题中没有盐溶洞相关分布面积以及体积的信息,无法与石灰岩溶洞相比,排除BD。故选C。
10.当水温升高、水量增多时,盐岩被溶蚀速度快,盐溶洞更易扩大,而夏季水温较高,且水量更充足,所以盐溶洞扩大的季节最可能是夏季,B正确;其他季节水温低,且水量小,盐溶洞被溶蚀速度慢,不易扩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当盐湖底板隔水层局部隔水性差时,湖底承压淡水、低压矿化度卤水穿越底板薄弱处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溶穿盐层,形成盐溶洞。 盐溶洞有明洞和暗洞之分,明洞直接出露地表,暗洞在洞口顶部被含盐泥沙层覆盖。
2023年10月4日21点53分,随着超强台风“小犬”的靠近,兰屿岛出现95.2米/秒的极端风速(三倍于12级风),刷新台湾省气象观测风力的纪录。下图示意当时兰屿岛及其附近海域的风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7152a40-5a00-4de7-bcc2-5f6ea65a64e7
11.推测当时台风“小犬”的中心最有可能位于兰屿岛(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2.丙地与丁地的风向不同主要是由于(   )
A.等压线疏密     B.气压差异               C.地形阻挡               D.地转偏向力
13.推测当时风力最大的地点及依据(   )
A.甲点,海面摩擦力小                          B.乙点,距台风中心近
C.丙点,地形平坦开阔                          D.丁点,狭管效应显著
【答案】11.A    12.C    13.D
【解析】11.由图可知,当时兰屿岛及其附近海域的风向为西北风或偏北风,由于台风是低压系统,风由四周气压较高处吹向中心气压较低处,并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故根据该地区风向判断可知,台风中心最可能在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等压线疏密主要影响风力大小,A错误。气压差异会影响风的方向,但不是丙地与丁地风向不同的主要原因,B错误。丙地与丁地位于岛屿的不同位置,丙处风向来自海洋,受地形阻挡较小,丁处位于两山之间,受两侧山地阻挡较大,故地形对风的阻挡作用使得不同位置风向出现差异,C正确。地转偏向力主要影响风的偏转方向,不是造成两地风向不同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13.甲点在海面,海面摩擦力小会使风力相对较大,仅摩擦力小这一因素,其风力增强的程度有限,A错误。距台风中心近不一定风力最大。通常台风中心附近有时会是风平浪静的区域,被称为台风眼,而在台风眼外围的眼墙附近区域风力才较大,B错误。丙点地形平坦开阔对风力有一定影响,风在平坦开阔的地区受到的阻碍较小,但这种情况下风力的增大程度不如狭管效应显著,C错误。丁点位于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处,狭管效应会使气流通过狭窄通道时加速,风速被急剧提升。空气从开阔地带流入狭窄通道时,由于通道变窄,空气只能加速通过,从而导致风力显著增大,所以丁点由于狭管效应显著,是当时风力最大的地点,D正确。故选D。
【点睛】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2024年7月17日,小明乘坐D575次列车(运行时间10:05—21:08)从兰州(103°30′E)到乌鲁木齐(87°30′E)参加2024南疆大环线地理研学活动,一路阳光灿烂。查询得知,当日兰州昼长14时20分,乌鲁木齐昼长15时06分,沿途每到车站,小明都会查询、记录当地的气温和日影。下图为兰新高铁路线示意图和张掖西站相关信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cec5f8df1334f818c99206bff983b56
14.在张掖西站站台上,小明面朝列车前进方向站立,此时他的影子指向其(   )
A.右前方            B.右后方                  C.左前方                   D.左后方
15.小明当天经历的昼长是(   )
A.11时30分       B.15时06分             C.14时20分             D.15时47分
【答案】14.A    15.D
【解析】14.从兰州(103°30′E)到乌鲁木齐(87°30′E)是向西运行,2024年7月17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由图中信息可知,列车在张掖停靠的时间(北京时间)为13:06-13:09,而张掖经度为(100°27′E),比北京时间晚约1小时20分,即此时张掖接近正午,太阳大致在偏南方向,小明面朝列车前进方向(向西北)站立,影子(指向接近正北)会指向小明的右前方,A正确,BCD错。所以选择A。
15.根据兰州昼长可以计算兰州日出地方时为12-14:20/2=4:50,根据兰州经度可计算兰州日出时北京时间为5:56;根据乌鲁木齐昼长可计算出乌鲁木齐日落地方时为19:33,根据乌鲁木齐经度可算出乌鲁木齐日落时北京时间为21:43分。小明当天经历的昼长可分段计算,第一段为从兰州日出5:56到10:05发车,计4小时9分钟;第二段为整个乘车期间,计11小时3分钟;第三段为21:08下车到21:43乌鲁木齐日落,计35分钟,三段相加可得15时47分,D正确,ABC错。故选D。
【点睛】影子方位的变化:影子方位始终与太阳方位相反根据太阳方位即可推知影子方位。正午影子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影子朝向正北,太阳直射点以南的地区正午影子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无影子)。北极点极昼时正午影子都朝正南、南极点极昼时正午影子都朝正北。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河南某装饰板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经营销售各种装饰板材。该公司目前有24个供应商,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其家装门店客户均分布在河南。该公司目前有配送中心配送、客户自提、供应商直发三种配送模式,仅有山东菏泽一处配送中心。该公司计划关停客户自提、供应商直发两种模式,只保留配送中心配送模式,并布局以郑州为中心的多家配送中心协同运营。下表示意这三类配送模式。
模式 特点
配送中心配送 由供应商负责将商品运到配送中心,该公司贴上自己的品牌并进行包装等,再销售给客户
客户自提 由供应商负责将商品运到配送中心,然后客户前往配送中心自提。该公司给予客户运费补贴
供应商直发 商品直接由供应商送到客户处

 

(1)分别说明该公司客户自提、供应商直发两种配送模式的弊端。(6分)
(2)说明该公司布局多家配送中心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区位条件。(6分)
(3)列举地理信息技术在该板材公司配送中心建设和运营中的具体应用。(4分)
【答案】(1)客户自提:客户提货距离远,时间成本高,体验感差;公司给予客户运费补贴,影响公司利润。
供应商直发:难以实时监测产品质量,品质无法保证;产品无法贴牌,影响公司品牌知名度。
(2)配送中心位于交通要道,对外联系便利;配送中心位于供货商和客户之间,有利于节约运费;周边基础设施完善,能保障配送中心高效运转;土地空间充足,且利用成本较低。
(3)利用遥感监测配送中心厂房建设;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高效配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配送路线和方案。
【分析】本题以河南某装饰板材公司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产业选址的区位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客户自提模式的弊端主要从提货距离和成本角度回答,即客户提货距离远,时间成本高,体验感差;公司给予客户运费补贴,影响公司利润。供应商直发模式的弊端主要从产品品质和品牌营销角度回答,即难以实时监测产品质量,品质无法保证;产品无法贴牌,影响公司品牌知名度。
(2)结合所学知识,配送中心选址时,需考虑交通区位条件以及基本配套条件。配送中心位于交通要道,对外联系便利;配送中心位于供货商和客户之间,有利于节约运费;周边基础设施完善,能保障配送中心高效运转;土地空间充足,且利用成本较低。
(3)结合所学知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围绕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从不同角度进行回答。即利用遥感监测配送中心厂房建设;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高效配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配送路线和方案。
1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某科研团队以南方小流域上游为研究区,通过采集与分析土壤样品发现,研究区内土壤中硒元素以自然来源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中的硒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有关。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制定了采集土壤标本的四项原则:①兼顾采样位置的典型性和均匀性;②采集前清理工具上的泥土;③雨天采样,采集深层土壤;④封装标本前剔除根系、石块等杂物。图左示意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硒含量剖面分布,图右示意森林土壤和耕作土壤的剖面构造。
@@@de8b83e0-4001-466a-924a-166196439c18  @@@b0353f1c-d220-4db9-a9f9-8767d9a95fbf@@@52deb1d4-2fe1-4968-8971-6ef41006fd83
(1)指出一项土壤采样的不合理原则,并说明理由。(4分)
(2)推测研究区土壤中硒元素的主要来源,并分析硒元素相对富集于土壤表层的过程。(6分)
【答案】(1)第③项。雨天采样,可能导致地表径流携带外来土壤进入采样点,干扰样本的精确性。
(2)成土母质(母岩)
成土母质风化,释放硒元素;生物循环使硒元素富集于土壤表层。
【分析】本题以土壤采样实验为背景,涉及实验的原则、硒的主要来源及其积聚在表层的原因,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土壤采样采取典型地块布点的方法,取样位置分布在具有代表性地块内,同时也考虑空间分布的均匀性,避免特殊性和局限性,①正确;采集完每个样本后,都要对采样工具上的泥土进行清洁,才可用于下个样品采集,避免前后两个样本间的混杂,②正确;样本封装前剔除杂物,减少后期因杂物导致的测重误差,④正确。采样时应避开降雨过程,减少地表径流携带非研究区域土壤物质干扰,干扰样本的精确性,③错误。
(2)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成土母质风化,释放硒元素,这是硒元素的主要来源;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硒元素,储存在体内,并随着枯枝落叶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使硒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海平面的升降会影响海岸线透退。通过海平面变化可以深刻研究海陆变迁,地壳运动及气候演变等地理过程。下图示意我国陆地东部某地海岸近2万年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及沉积情况。
@@@a9f68dfc-60fb-4c43-98f1-b5148d7a6681
(1)推断甲时段该地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征。(4分)
(2)贝壳在海岸线附近沉积形成贝壳堤。推断贝壳堤①、②、③距现代海岸线由近及远的顺序,并说明理由。(9分)
【答案】(1)距今6000-2000年,海岸线位置存在小幅度交替进退:距今2000年以米,海岸线位置基本稳定。
(2)③①②;原因:与现代海岸线相比,贝壳堤①、②、③形成时期的海岸线均向海洋后退;③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平面最高,海岸线后退幅度最小,贝壳堤距现代海岸线最近;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平面最低,海岸线后退幅度最大,贝壳堤距现代海岸线最远;①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平面居中,海岸线后退幅度居中,贝壳堤距现代海学线位置居中。
【分析】本题以我国陆地东部某地海岸近2万年以来的海平面变化及沉积情况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海岸线位置的变化、海浪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距今6000-2000年,海岸线位置变化波动较小,存在小幅度交替进退;距今2000年以来,海平面变化曲线与横轴平行,海岸线位置基本稳定。
(2)由图可知,与现代海岸线相比,①、②、③三个阶段海平面低,说明贝壳堤①、②、③形成时期的海岸线均向海洋后退;③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平面距今为负110m,是三个阶段中最高的,说明海岸线后退幅度最小,贝壳堤距现代海岸线最近;贝壳堤②时期时,海平面距今最远,说明②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平面最低,海岸线后退幅度最大,贝壳堆积形成的贝壳堤距现代海岸线最远;由图可知,①贝壳堤形成时期海平面高于②时期,低于③时期,海岸线后退幅度居中,则形成的贝壳堤距现代海岸线位置居中。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位于广东省潮州古城东门外的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横跨韩江连接东西两岸,经过多次修建和改造,形成了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全长518米,由东西二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早期东西二段石梁桥的桥墩设计为六边形,上下游方向均为尖型,后来因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在修缮中采用了上游尖下游平的五边形。中间的浮桥可以开启和闭合,一般在一天中某时段需要开启(将中间浮桥移开)一次。下图为广济桥位置及景观图。
@@@27000bc7a5f445e0801edb9745a59b6b
(1)指出一天中浮桥开启的时段,并说明理由。(6分)
(2)分析早期桥墩朝上游和下游方向均设计成尖型的原因。(6分)
(3)分析后期修缮过程中下游一侧不再采用尖型的原因。(4分)
【答案】(1)时间:夜晚或19:00——次日8:00(处于夜晚的时长不得少于8小时);
理由:白天,韩江东西两岸居民活动频繁,浮桥为闭合状态,方便居民通行;夜间,浮桥开启,方便韩江船只通行。
(2)上游方向设计为尖形为了减小韩江水流对桥墩的冲击;汛期韩江水流能够更顺畅地从桥墩间通过,排泄洪水;下游方向设计为尖形为了减小海潮对桥墩的冲击;保障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固与安全,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3)韩江入海口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形成河口三角洲);海潮对下游方向桥墩的冲击减小,在后期修缮中下游一侧不再采用尖形。
【分析】本大题以广济桥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布局、抗洪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这道题考查浮桥开启时段及原因。从材料可知浮桥需兼顾通行和船只通航功能。白天韩江东西两岸居民活动频繁,浮桥闭合方便居民通行;而夜间居民活动减少,此时开启浮桥可方便韩江船只通行,所以开启时段为夜晚或 19:00— 次日 8:00(处于夜晚的时长不得少于 8 小时)。
(2)本题考查早期桥墩设计成尖形的原因。要从上下游不同水流特点分析。上游方向韩江水流对桥墩有冲击,设计成尖形可减小水流冲击,汛期时能让水流更顺畅通过桥墩间,利于排泄洪水;下游方向存在海潮冲击,设计成尖形能减小海潮对桥墩的冲击,保障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固与安全,进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3)本题考查后期修缮下游一侧不再采用尖形的原因。从材料和地理原理出发,韩江入海口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形成河口三角洲,这使得海潮对下游方向桥墩的冲击减小,所以在后期修缮中,下游一侧不再需要尖形来抵御冲击,也就不再采用尖形。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
  • 上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4(
  • 下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1(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