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1(新课标通用)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高考·新动向:核心素养融合:强调区域认知与生态逻辑(如喀斯特洼地雨林成因分析题);
国家战略渗透:工业园区容积率规划体现“土地集约利用”,呼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高考·新考法:实验数据分析:土壤水分转化实验题(图9-11)要求解读曲线差异,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逆向推理思维: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条件(第13题)需逆推地形、水文与生物协同机制。
高考·新情境:乡土文化载体:双凤村土家族吊脚楼布局(题1-3)融合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适应性;
生态科研案例:喀斯特峰丛洼地“最高树”成因(题6-8)关联真实科考发现,考查微观生境分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冯村位于湖北省大冶市,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溪。山上群峰叠翠,山下古宅错落有致,村内修建了众多水沟,纵横交织。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建筑构成了上冯村美丽宜居的画卷。如图为上冯村地形图和建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628065626940cf954fcf8601753265
1.该村落(   )
A.路网纵横,交通发达                           B.依山而建,冬暖夏凉
C.布局分散,节约土地                           D.物产丰富,商贸发达
2.村内修建众多水沟的主要目的是(   )
A.排放生活废水   B.便于饮用取水        C.引水灌溉农田        D.疏泄大气降水
3.古宅墙基多采用青石且高出地面的方式修建,是因为该地(   )
A.原料丰富          B.地形崎岖               C.潮湿多雨               D.虫蛇众多
【答案】1.B    2.D    3.C
【解析】1.村落地区较城市经济欠发达,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A错误;该村落分布在山麓处,北侧的山地阻挡冬季风的深入,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时当地因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冬暖夏凉,B正确;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村落是集中布局,C错误;没有关于该村落物产和商业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排除D。故选B。
2.湖北省大冶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尤其是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修建众多水沟便于疏泄大气降水,减少内涝隐患,D正确;村内少有农田分布,水沟不是为了灌溉农田,C错误;排放生活废水应有专用的排水管道,一般不会直接分布在地表上,A错误;地表径流汇聚在水沟内未经过处理不能成为饮用水,B错误。故选D。
3.湖北省大冶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多采用青石且高出地面的方式修建能保证路面排水不易积水,这反映了当地潮湿多雨的气候,C正确;原料丰富不能解释为什么要高出地面,排除A;古宅在山下,地形相对平坦,且地形与青石铺设高于地面无关,排除B;虫蛇众多的区域建筑多采用吊脚楼,与该建筑风格不一致,D错误。故选C。
我国S公司成立于南京,最初主要从事跨境服装销售,产品面向欧美、中东市场。2015年,总部迁至广州,依托生产商、运营仓储、发货结算等集一体的现代化供应链发展成为大型电商平台。图为S公司运营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bbc068741aff4a6c9231073c86e07a7b
4.S公司运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
A.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B.降低产品价格  C.增强市场适应性     D.缩短物流时间
5.S公司将总部迁至广州,主要是因为广州(   )
A.劳动力丰富      B.内河航运发达        C.产业链完善            D.市场需求量大
6.为适应S公司的运营模式,服装生产商应(   )
A.扩大生产规模                                     B.将生产基地迁往海外
C.统一生产流程                                      D.提升智能化生产技术
【答案】4.C    5.C    6.D
【解析】4.公司经营模式由面向国外市场转变为面向国内和国外的广大消费者,目的是增强市场的适应性,扩大市场范围,C正确;由图表没有体现产品技术的提升,A错误;只是改变经营的模式,并没有降低产品价格,B错误;缩短物流时间是提高市场适应性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D错误。故选C。
5.S公司将总部迁至广州,是因为广州服装产业有更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更好,C正确;南京与广州劳动力差异不大,A错误;发送到海外的物流主要通过航空运输,与内河运输关系不大,B错误;由材料可知,S公迁至广州并不是因市场,而是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完善,D错误。故选C。
6.根据材料信息,服装有爆款和非爆款,生产商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提升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以满足客户需求,D正确;生产是根据订单,故不能盲目扩大规模,A错误;生产基地迁至海外对S公司帮助不大,且生产成本会上升,B错误;由于有个性化的订制,不能统一生产流程,C错误。故选D。
塞罕坝地区在植被恢复之前,由于长期的砍伐和过度利用,植被破坏严重,土地逐渐荒漠化。随着塞罕坝造林工程的实施,该地区的植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引入了华北落叶松、樟子松和白桦树等树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都拥有针状树叶,其作用是(   )
A.减小叶片受光面积                              B.减小植物蒸腾量
C.减小散热面积                                      D.减少热量和水分散失
8.该区域植被恢复过程中,种植树种的先后顺序为(   )
A.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树                    B.白桦树→樟子松,落叶松
C.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树                    D.樟子松,白桦树→落叶松
9.在该区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为(   )
A.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均下降             B.土壤肥力上升,土壤含水量下降
C.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含水量上升          D.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均上升
【答案】7.D    8.C    9.D
【解析】7.华北落叶松和樟子松都拥有针状树叶,树叶的表面积相对较小,能够减少热量和水分散失,D正确;受光面积小不利于其生长,A错误;能够减小植物蒸腾量、减小散热面积,但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故选D。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落叶松、樟子松属于针叶林,能够在干旱和寒冷的气候中生存,适应性强,白桦树为阔叶林,需要更多的水分才能生长,故该区域植被恢复过程中,种植树种的先后顺序为落叶松,樟子松→白桦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植被的枯枝落叶能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植被增加,土壤含水量随之增加,故在该区域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为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均上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中国国家地理》中对我国某山有这样的描述:“山脉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它是自东向西伸进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一座湿岛,以它造就的冰川、河流与绿洲为桥梁,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穿过了茫茫的沙漠与中亚和欧洲连在了一起。”下表为该山北坡土壤垂直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m) 土壤类型 表层有机质(g/kg)
1700~2100(山麓带) 山地灰钙土 16.29
2100~2500(中低山) 山地栗钙土 75.93
2500~3000(中高山) 森林灰褐土 116.66
3300~3800(中高山) 灌丛草甸土 172.77
≥3800(高山带) 寒漠土 63.44
10.该山成为我国西北“湿岛”,其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大西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
11.北坡灌丛草甸土较森林灰褐土表层有机质含量更高的原因是(   )
A.气温更低                    B.降水更多                C.坡度更平缓            D.生物量更大
【答案】10.D    11.A
【解析】10.据材料可知该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自东向西伸进我国西北干旱区,说明该山脉位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结合材料“以它造就的冰川、河流与绿洲为桥梁,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穿过了茫茫的沙漠与中亚和欧洲连在了一起”,可知该桥梁指的是河西走廊,该山脉是祁连山。祁连山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夏季风从太平洋上带来水汽,产生降水,D正确;祁连山距离西侧大西洋、北侧北冰洋距离都比较远,A、C错误,祁连山与印度洋之间有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B错误,所以选D。
11.北坡灌丛草甸土较森林灰褐土表层有机质含量更高的原因是所处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A正确;森林分布区一般降水较多,且灌丛草甸带位于中高山,夏季风到达祁连山时水汽含量很少,其降水量少于海拔较低的森林灰褐土带,B错误;坡度平缓表层有机物质不易被侵蚀、搬运,含量会上升,且灌丛草甸带海拔更高,坡度应更陡,C错误;灌丛草甸带的生物量少于森林带,D错误。故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56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河南某装饰板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经营销售各种装饰板材。该公司目前有24个供应商,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其家装门店客户均分布在河南。该公司目前有配送中心配送、客户自提、供应商直发三种配送模式,仅有山东菏泽一处配送中心。该公司计划关停客户自提、供应商直发两种模式,只保留配送中心配送模式,并布局以郑州为中心的多家配送中心协同运营。下表示意这三类配送模式。
模式 特点
配送中心配送 由供应商负责将商品运到配送中心,该公司贴上自己的品牌并进行包装等,再销售给客户
客户自提 由供应商负责将商品运到配送中心,然后客户前往配送中心自提。该公司给予客户运费补贴
供应商直发 商品直接由供应商送到客户处
(1)分别说明该公司客户自提、供应商直发两种配送模式的弊端。(8分)
(2)说明该公司布局多家配送中心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区位条件。(8分)
(3)列举地理信息技术在该板材公司配送中心建设和运营中的具体应用。(6分)
(4)该公司管理层有人提议将郑州配送中心定位为定制化产品中心,你是否赞同这一提议?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客户自提:客户提货距离远,时间成本高,体验感差;公司给予客户运费补贴,影响公司利润。 供应商直发:难以实时监测产品质量,品质无法保证;产品无法贴牌,影响公司品牌知名度。(8分)
(2)配送中心位于交通要道,对外联系便利;配送中心位于供货商和客户之间,有利于节约运费;周边基础设施完善,能保障配送中心高效运转;土地空间充足,且利用成本较低。(8分)
(3)利用遥感监测配送中心厂房建设;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高效配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配送路线和方案。(6分)
(4)赞同 理由:郑州为省会城市,辐射能力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扩大市场;定制产品利润空间更大。或不赞同 理由:定制化产品中心应位于市区,而不是位于配送中心;郑州作为省会,其配送中心应承担转运枢纽职能;定制化产品市场有限,需求较小。(6分)
【分析】本题以河南某装饰板材公司的配送模式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配送模式的弊端、配送中心的区位条件、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客户自提模式的弊端主要从提货距离和成本角度回答,供应商直发模式的弊端主要从产品品质和品牌营销角度回答。客户自提,会增加客户提货的距离,用时长,且需要花费客户时间,体验感较差,而且公司给予客户运费补贴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供货商直发,会使公司难以实时监测产品的质量,使得到达客户手中的产品品质无法保证,会影响公司的声誉;供应商较多,需要进行贴牌销售,而直接配送到客户手中无法贴牌会影响公司品牌知名度。
(2)配送中心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应该一方面回答交通区位条件,如临近干道、位置居中;另一方面回答基本配套条件,如基础设施和土地条件。配送中心的交通要便利,一般应该紧邻交通要道,对外联系便利;配送中心位置居中,位于供货商和客户之间,可以节约运费和时间;配送中心的配套设施完善可以保证配送中心的高效运转;配送中心占地面积较大,所以需要土地空间充足,地价低,可以降低成本。
(3)可以围绕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从不同角度进行回答。遥感主要是对地观测,所以可以利用遥感监测配送中心厂房的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实现高效配送;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分析,设计合理的配送路线和方案。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如果赞同,主要从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和定制化服务的优势分析。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辐射能力强,定制市场广。定制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可以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定制产品的价格要比一般产品价格高,可以提高公司利润。如果不赞同,则主要从配送中心的定位和定制化服务的弊端角度分析。定制化产品中心应该靠近消费者,位于市区,而配送中心一般占地面积大,位于交通便利的郊区,所以在配送中心定位为定制化产品中心不合理;同时,郑州作为省会城市,交通便利,在郑州的配送中心应该承担转运枢纽的功能;定制化产品的市场有限,整体需求较小,整体利润占比较少。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基流是枯水季节河流所能维持的最小水流,主要是由地下水补给。勒拿河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流域内冻土广布,多年冻土中储存大量有机碳。研究人员假定降水不变,模拟发现勒拿河流域基流和融雪径流随着气温升高先增后减。实际监测发现,勒拿河流域气温增加明显,径流量总体增加,但不同季节变化情况不同。下图示意1999-2008和2009-2017两时间段勒拿河溶解性有机碳(单位:Tg)的季节变化。
@@@f99912e96bd14fe2ad9f44b57e267cb4
(1)分析假定降水不变时,随着气温升高勒拿河基流先增后减的原因。(8分)
(2)推测气温升高,勒拿河汛期的变化。(6分)
(3)据图描述与1999-2008年相比,2009-2017年勒拿河溶解性有机碳的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8分)
(4)简述气候变暖对勒拿河河口地区鱼类的影响。(6分)
【答案】(1)初期,气温升高,融雪量增加,融雪径流增多;冻土融化增多,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多,基流补给增多;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冰雪减少,蒸发进一步增强,地下水减少,基流减少。(8分)
(2)春季气温升高,融雪时间提前,融雪量增加,春汛提前,水量增加;夏季剩余冰雪减少,蒸发旺盛,夏汛水量减少。(6分)
(3)变化情况:溶解性有机碳总量增加,春季增加显著,夏季略微减少。
原因:气温升高,冻土消融,溶解性有机碳来源增多;春季径流量增大,溶解更多可溶解性有机碳,夏季径流量减少,土壤有机碳溶解量减少。(8分)
(4)勒拿河径流量增加,搬运至河口地区的营养盐增多,利于鱼类生长;河口地区水温增高,不利于部分冷水鱼生存(鱼的种类可能发生改变)。(6分)
【分析】本题以勒拿河为背景,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首先,在气温升高的初期,气温升高,融雪量增加,融雪径流增多,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多;气温上升,勒拿河流域内的冻土开始融化。由于冻土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分,随着气温的回升,这些冻结的水逐渐融化,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多,基流补给增多,导致勒拿河的基流增加。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融雪量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蒸发量也开始增加,地下水减少,基流减少。
(2)气温升高,春季气温回升提前,融雪量比以前提前,春汛提前;由于春季融雪量加大,夏季剩余的冰雪减少,加上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夏汛的水量相对以前减少。
(3)由图可知,与1999-2008年相比,2009-2017年勒拿河溶解性有机碳春季的有机碳增加明显,冬季没有变化,夏季略微减少;原因:由材料“勒拿河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流域内冻土广布,多年冻土中储存大量有机碳”可知,勒拿河可溶性有机碳主要来自冻土,气温升高,冻土消融,溶解性有机碳来源增多;由于气温上升,春季冻土融化量大,可溶性的有机碳汇入河流增多,可溶性的有机碳增多;夏季径流量减少,汇入河流的可溶性有机碳减少;冬季冻土不融化,因此,可溶性有机碳没有变化。
(4)气候变暖,勒拿河溶解性有机碳增多,且河流水量增加,河流搬运至河口地区的营养盐增多,有利于河口鱼类生长;随着气温的升高,河口地区的盐度、温度等水质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都可能不利于部分冷水鱼生存,会改变鱼的种类或种群。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
  • 上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5(
  • 下一篇:2025年高考考前地理信息必刷卷02(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