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试题(河北卷)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有“中国泡菜之乡”的美誉,民间制作泡菜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2010年,当地兴建以加工区为核心、周边环绕泡菜种植区和旅游体验区布局模式的中国泡菜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图示意中国泡菜城的三产融合模式。2024年,园区泡菜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泡菜全产业收入超220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0ec2579dc09b428cb3249e33fb4332aa
1.中国泡菜城的产业布局模式主要考虑(   )
A.环境承载能力   B.地租水平               C.交通便利性            D.产业联系
2.中国泡菜城发展成4A级旅游景区的关键条件是(   )
A.标准化种植基地                                  B.深厚的泡菜文化
C.企业高端生产线                                  D.广阔的消费市场
3.为推动中国泡菜城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中最优的是(   )
A.扩大泡菜种植面积                              B.引进先进泡菜技艺
C.开发泡菜衍生品类                               D.拓展泡菜电商平台
【答案】1.D    2.B    3.C
【解析】1.材料未提及环境承载能力对产业布局的限制,该处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能力不是产业布局的主要考虑因素,A错误。当地兴建以加工区为核心、周边环绕泡菜种植区和旅游体验区布局模式并非考虑地租水平,受地租水平影响,付租能力较弱的加工区不会成为核心,B错误。虽然交通便利对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该模式的形成并不紧密依赖交通,交通不是主要考虑因素,C错误。中国泡菜城以加工区为核心,周边环绕泡菜种植区和旅游体验区,从研发、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产业环节紧密相连,这种布局模式主要考虑了产业联系,便于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D正确。故选D。
2.标准化种植基地是产业发展的一部分,主要侧重于泡菜种植,不足以吸引大量游客,不是关键条件,A错误。东坡区有1500多年的民间泡菜制作历史,深厚的泡菜文化是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吸引游客前来了解和体验,是发展成4A级旅游景区的关键,B正确。企业高端生产线是生产方面的优势,对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有限,不是关键条件,C错误。广阔的消费市场有利于泡菜产品的销售,但不是发展成旅游景区的关键条件,D错误。故选B。
3.盲目扩大泡菜种植面积,可能导致供过于求,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引进先进泡菜技艺能提升产品质量,但对三产融合的带动作用相对单一,不是最优措施,B错误。开发泡菜衍生品类,如泡菜味的零食、调味品等,既能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又能带动旅游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拓展泡菜电商平台主要有利于销售环节,对三产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作用有限,D错误。故选C。
我国某都市圈2020年0~14岁、15~64岁和65岁及以上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33、高4.42、高1.91个百分点。下图为该都市圈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密度随圈层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00b238d5-c162-4d4e-a7c4-ea73e20be9b4
4.20年来,该都市圈人口增长主要来自(   )
①劳动年龄人口②老年人③政策性人口集聚④自发性人口集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该都市核心圈交通布局形态为“环形十放射状”的主要目的是(   )
A.引导人口向交通沿线分布                    B.促进物流功能向市郊聚集
C.吸引服务业沿交通线布局                    D.构建方便快捷的通勤网络
【答案】4.B    5.D
【解析】4.根据材料可知,该都市圈2020年0 - 14岁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33个百分点,15 - 64岁高4.4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高1.91个百分点。   15 - 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其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所以该都市圈人口增长有来自劳动年龄人口,①正确;老年人口多为本地人口,老年人口增多对该都市圈20年来人口增长影响不大,②错误;题中无信息表明存在政策性人口集聚,③错误;都市圈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会吸引大量劳动力自发流入,以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所以自发性人口集聚可能是人口增长原因之一,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环形 + 放射状”的交通布局可以使城市各个区域之间联系更便捷,便于人们在城市不同区域工作和生活之间的通勤,构建方便快捷的通勤网络,D正确;交通布局主要目的不是单纯引导人口向交通沿线分布,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出行等需求,A错误;“环形 + 放射状”交通布局主要是为了城市内部及对外联系便捷,并非单纯促进物流功能向市郊聚集,B错误;虽然交通便利会对服务业布局有影响,但这不是交通布局的主要目的,C错误。故选D。
土壤有机碳主要由土壤中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和土壤微生物体碳量构成。植被、气候、潮汐、陆地径流等因素是我国沿海湿地(平均低潮水位和高潮水位之间的区域)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图示意我国沿海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019955fb-3beb-4cae-ba8f-d29aa6ec517d
6.影响我国热带沿海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最大的直接因素是(   )
A.植被                 B.潮汐                      C.气候                      D.洋流
7.沿海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最易受潮汐影响的区域是(   )
A.渤海湾             B.北部湾                  C.泉州湾                   D.杭州湾
8.调节入海径流可以增强北方沿海河口湿地的碳储存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
A.减轻海浪侵蚀   B.控制河口盐度        C.减少滩涂养殖        D.改变植被种类
【答案】6.A    7.D    8.B
【解析】6.根据材料“       土壤有机碳主要由土壤中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和土壤微生物体碳量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中腐殖质和土壤微生物体碳量均来自植物,所以植物是土壤有机碳的直接和主要来源;我国热带沿海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大,主要是因为受当地气候影响,水热条件优越,植被茂密、结构复杂、生长,为土壤提供残体多,所以植被是有机碳主要的、直接影响因素。A正确,C错误;而潮汐、洋流对沿海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相对较小,B、D错误,所以选A。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沿海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最易受潮汐影响的区域潮汐强度必然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杭州湾杭州湾呈三角形(喇叭形),口大内小,且与同样形状的钱塘江口相连,深入陆地,导致海湾长度大,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不断推高,且由于海湾长度长,叠加效果更明显,所以形成了显著的潮汐现象‌,潮汐影响大,D正确;而渤海湾面积广阔,潮水无法叠加,潮差较小,所以影响小,A错误;北部湾和泉州湾,虽然海湾较小,但是海湾长度同样较小,所以潮汐规模有限,没有杭州湾影响明显,B、C错误,故选D。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调节入海径流可以控制河流带入河口的盐分,控制河口盐度,适宜的盐度条件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从而增强北方沿海河口湿地的碳储存能力,B正确;调节入海径流无法影响海浪强度,故无法减轻海浪侵蚀,A错误;调节入海径流会对滩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滩涂养殖规模影响较小,且滩涂养殖不影响河口湿地的碳储存能力,C错误;调节入海径流可能对河口植被数量产生影响,当地气候条件不变,水热条件稳定,植被种类影响小,且改变植被种类可能提高土壤有机碳,也有可能降低土壤有机碳,D错误,所以选B。
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温度层结,称为逆温层结,而在逆温层结中某些高度有逆温极大值,通常称它为逆温中心。山谷热力环流使山谷中常出现逆温现象,受山谷风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影响,山坡常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双逆温中心现象。下图示意受山谷风影响,某谷坡处气温和风速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f420267a584e43b69a14837ff32c8c8d
9.能够导致谷地逆温中心强度增大的是(   )
A.山风势力强      B.谷风势力弱           C.山顶气温高            D.山谷气温低
10.双逆温中心的形成与消失的顺序是(   )
A.下部逆温中心先形成,先消失            B.上部逆温中心先形成,先消失
C.下部逆温中心先形成,后消失            D.上部逆温中心后形成,先消失
【答案】9.A    10.A
【解析】9.山谷下部的逆温现象是因山地较冷的山风顺山坡下沉,将谷底暖空气抬升形成的;上部逆温现象是因风力大,降温快形成的。图中谷地逆温极大值是由山风下沉引起的,所以当夜间山顶气温低、山风势力强时,逆温中心强度将增大,A正确,C错误;逆温是由山风引起的,逆温中心增强与谷风无关,B错误;山谷气温低时,被迫抬升的空气气温也低,逆温中心强度增大不明显,D错误。故选A。
10.逆温中心是山风下沉形成的,夜晚山风刚形成时势力弱,主要集中在近地面,风速小,影响高度低,近地面先形成逆温中心,BD错误;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加强,地面逐渐升温,近地面逆温逐渐减弱、消失,随着热量不断向上传递,上部逆温中心消失,A正确,B错误。故选A。
黄河下游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高度)长度达800km。部分悬河段大堤内较为开阔,两岸群众进入大堤内开垦甚至定居,并在主河槽两侧自发加建自建堤,自建堤内形成了高于堤外悬河河床的二级悬河。二级悬河河床存在高差,一旦自建堤决堤后,会形成直冲黄河大堤的横河、斜河。如图为该悬河段河流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accd4ec-a39f-4b3c-850b-7c91c89cec0b
11.黄河悬河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水量大,侵蚀严重                             B.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烈
C.汛期短,河滩裸露                             D.流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12.推测群众修建自建堤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黄河河水水质                             B.便于滩地内发展生产
C.提高黄河输沙能力                             D.增强黄河大堤防御能力
13.二级悬河对黄河防汛的影响是(   )
A.减小黄河汛期防汛范围                      B.提高河道行洪、滞洪能力
C.加剧黄河大堤冲决风险                      D.减轻黄河下游防洪压力
【答案】11.B    12.B    13.C
【解析】11.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时,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逐渐形成悬河,所以含沙量大、沉积作用强烈是黄河悬河形成的自然原因,B正确。黄河下游水量不大,且悬河形成主要是沉积而非侵蚀,A错误;汛期短、河滩裸露以及流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与悬河的形成没有直接关联,C、D错误。故选B。
12.从材料可知,部分悬河段大堤内较开阔,群众进入大堤内开垦甚至定居。在主河槽两侧修建自建堤,是为了防止黄河水淹没滩地,从而便于在滩地内开展农业等生产活动,B正确。群众修建自建堤无法改善黄河河水水质,也不能提高黄河输沙能力,A、C错误;自建堤质量参差不齐,且其主要是为了滩地生产,并非增强黄河大堤防御能力,甚至可能会影响大堤整体防御效果,D错误。故选B。
13.二级悬河的存在,使得自建堤内河床高于堤外悬河河床,且存在高差。一旦自建堤决堤,会形成直冲黄河大堤的横河、斜河,这将极大地加剧黄河大堤被冲决的风险,C正确。二级悬河会使黄河汛期防汛范围增大,A错误;自建堤的存在缩小了河道行洪、滞洪空间,降低了行洪和滞洪能力,增加了黄河下游防洪压力,B、D错误。故选C。
上海市正全力推进城市空间更新,根据区域条件选用多种改造方式,制定相应方案:如某早期知名酒店更新为集高端办公与购物于一体的复合型商务楼宇;建筑风格最为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张园,则采取“征而不拆、人走房留”,植入商业、展演等功能的模式;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浦东新区某村未来将释放近100万平方米产业用地,用于打造智能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首个产业带动型城中村改造项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以某早期知名酒店为代表的楼宇更新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
A.提升城市等级                                    B.扩大城市规模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D.改变城市空间形态
15.张园采取“征而不拆、人走房留”更新方案的主要目的(   )
A.降低改造成本  B.保留历史文化        C.减少安置费用        D.加快改造速度
16.相较其它区,浦东新区某村选择布局千亿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主要因为(   )
①交通条件较便利②低效用地面积大③市场前景较广阔④产业协作条件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4.C    15.B    16.D
【解析】14.知名酒店更新为集高端办公与购物于一体的复合型商务楼宇,原有的楼宇中并没有办公和购物的功能,改造之后增加了产业功能,有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C正确;楼宇更新不可能会提升城市等级,城市等级是长期稳定的,A错误;楼宇更新并未新造楼盘,不会扩大城市规模,更不会改变城市空间形态,BD错误。故选C。
15.张园是上海建筑风格最为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人走房留主要是为了保留历史文化,B正确;并未对建筑本身进行改造,与降低改造成本和加快改造速度无关,AD错误;人走房留需要有较多的安置费用,C错误。故选B。
16.浦东新区某村行政级别低,交通条件较上海市其他地区差,①错误;城中村低效用地面积大,潜在土地资源广,且相对上海其他区地价低廉,②正确;千亿智能制造产业的产品市场不会只局限与城中村,与市场前景广阔无关,③错误;打造智能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利于工业集聚,会加强产业交流协作,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D。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长穗偃麦草(下图)是一种丛生的多年生冷季型饲草,具有耐盐碱、耐涝、耐旱和根系发达等特点,常用来建立盐碱地牧场、修复土壤等,经长穗偃麦草改良后的盐碱地可种植粮食作物。
环渤海地区的山东、河北、天津等地有1.2万km²滨海盐碱地,可以利用中重度的滨海盐碱地引种长穗偃麦草建立“滨海草带”。目前全球认证和推广了10多个长穗偃麦草品种,有超过20家牧草种子公司销售该种子,其中大多数是国外公司。
@@@6d302309-4aad-44b1-ad2f-f2a40f177253
(1)分析长穗偃麦草对土壤的改良作用。(6分)
(2)简述环渤海地区建设“滨海草带”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6分)
(3)请为促进我国长穗偃麦草种子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1)根系发达,可吸收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分;生物残体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物理性状);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侵蚀(冬春季风蚀和夏秋季水蚀)。(6分)
(2)长穗偃麦草在寒冷季节可提供大量青草,缓解冬季饲草资源缺乏,增加饲料供应,促进环渤海地区畜牧业发展;改良后可种植粮食作物,改善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利于粮食增产;减少草粮争地,保障耕地数量;提供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粮食产量。(任答3点,6分)
(3)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和培养长穗偃麦草领域的科技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优良品种选育;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长穗偃麦草种子产业的发展;建立标准化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实现种子产业化。(任答3点,6分)
【详解】(1)根系发达的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的盐分,降低土壤盐分浓度,缓解土壤盐碱化。植物残体降解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降解过程中释放的养分如氮、磷、钾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冬春季风蚀和夏秋季水蚀,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2)长穗偃麦草是一种丛生的多年生冷季型饲草,在寒冷季节可提供大量青草,增加饲料供应,缓解冬季节畜牧业缺少青绿饲料的问题,促进环渤海地区畜牧业发展,进而提高养殖户的收益。长穗偃麦草改良后的盐碱地可种植粮食作物,改善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利于粮食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利用中重度的滨海盐碱地引种长穗偃麦草建立“滨海草带”,减少草粮争地,保障耕地数量。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供生态屏障,是水土保持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3)加大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 大力支持长穗偃麦草种子产业;培养和引进长穗偃麦草研究领域的人才,形成攻关团队,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优质特色新品种选育;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广泛的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技术科研协作关系,共同推动长穗偃麦草种子产业的发展;种子标准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建立标准化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实现种子产业化。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泥炭藓沼泽主要分布在北方针叶林带,在我国亚热带地区鲜有分布,适宜多水、寒冷和贫营养的生态环境。地处湖北省的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大面积的亚高山泥炭蔊沼泽,4~9月是泥炭藓主要生长季,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影响该地植被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蕨类草本植物的生长也会在短期内促进泥炭藓的生长。下图示意泥炭藓沼泽植被正向演替过程,形成藓丘后地形凸起,丘上树木等植被逐渐缺失。
@@@3331fe30-84e4-4651-a393-97395b8d5c84
(1)分析七姊妹山形成大面积泥炭藓沼泽的自然条件。(6分)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短期内蕨类草本植物生长会对泥炭藓生长起促进作用的原因。(6分)
(3)推测图示d阶段藓丘上树木等植被缺失的原因。(6分)
【答案】(1)气候较为湿润,降水丰富;海拔相对较高,环境冷湿,利于泥炭藓沼泽形成;营养物质缺乏。(6分)
(2)蕨类草本植被会对泥炭藓形成遮阴效果,减少蒸发,保障泥炭藓生长时水分的稳定;蕨类草本植被为泥炭藓生长增加养分供给;蕨类根茎对泥炭藓生长起到支撑作用。(6分)
(3)藓丘形成后地形凸起,海拔较周围高,水流由汇入变为流出;水分减少,土壤湿度下降;随着水分进一步减少,沼泽中树木植被的数量减少,营养成分补给减少,不利于树木等植被生长。 (6分)
【详解】(1)泥炭藓沼泽适宜多水、寒冷和贫营养的生态环境,武陵山脉的七姊妹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为湿润,降水丰富;武陵山脉的七姊妹山海拔相对较高,导致环境冷湿,营养物质缺乏,利于泥炭藓沼泽形成。
(2)蕨类草本植被植株较高,会对泥炭藓形成遮阴效果,进而减少蒸发,可以形成多水环境,保障泥炭藓生长时水分的稳定;蕨类草本植被死亡后,进入土壤,可以为泥炭藓生长增加养分供给;蕨类根茎发达,扎根于泥炭藓之下,对泥炭藓生长起到支撑作用。
(3) 图示d阶段藓丘形成后地形开始凸起,导致水流由汇入变为流出,藓丘水分减少,进而藓丘土壤湿度下降;随着藓丘水分进一步减少,沼泽中树木植被的数量减少,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减少,有机质等营养成分补给减少,导致该地由富营养沼泽向贫营养沼泽转变,不利于植被生长。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不同类型湖泊的碳埋藏速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因素通过影响湖泊水位、水温变化及营养物质输入来影响湖泊生产力变化,从而影响湖泊有机碳埋藏速率。阿翁错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湖泊受到大量的冰川融水补给,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湖泊面积呈现显著扩张,其中1994~2000年湖泊面积加速扩张。托素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德令哈市,是巴音河补给的尾闾湖,主要受降水及上游开放性湖泊克鲁克湖补给,托素湖及克鲁克湖上游分布着村落和农田,德令哈地区农业播种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起逐渐增加。下图示意托素湖流域及阿翁错概况。
@@@92ddb606-4077-424d-9508-ea58bf3eb785
(1)分析克鲁克湖发育为淡水湖的原因。(4分)
(2)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阿翁错碳埋藏速率经历上升—下降—上升的原因。(6分)
(3)从农业播种面积增加角度,推断托素湖碳埋藏速率升降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1)上游有河水补给,从陆地带来盐分;然后通过下游河流排泄,带走盐分,湖水盐分含量较低。(4分)
(2)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湖泊面积扩张,扩张区域位于湖泊边缘,水位较低,水生藻类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光照,不断生长(有机碳埋藏速率升高);1994—2000年湖泊面积加速扩张,大量冰川融水在短时间内注入湖泊,水温快速下降,影响湖泊藻类生长(有机碳埋藏速率下降);此后,水温缓慢上升,促进了湖泊藻类生长(有机碳埋藏速率上升)。(6分)
(3)托素湖碳埋藏速率上升;当农业播种面积增加时,农业耗水量增加导致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泊底部光照条件变好,促进藻类生长;农业生产过程中施加肥料,使得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有利于藻类生长。(6分)
【详解】(1)读图可知,克鲁克湖既有河流注入,也有河流从湖泊流出。因此上游有河水补给,从陆地带来盐分;然后通过下游河流排泄,带走盐分,湖水能够顺利交换,湖泊盐分不会累积,湖水盐分含量较低。
(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湖泊受到大量的冰川融水补给,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湖泊面积扩张,扩张区域位于湖泊边缘,水位较低,阳光可以照射进入水底,水生藻类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光照,不断生长,有机碳的来源丰富,因此有机碳埋藏速率升高;冰雪融水是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1994—2000年湖泊面积加速扩张,大量冰川融水在短时间内注入湖泊,导致湖泊水温快速下降,不利于湖泊藻类生长,导致藻类生物量下降,有机碳的来源变少,埋藏速率下降;此后,湖泊面积扩张速度放缓,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水温缓慢上升,又促进了湖泊藻类生长,有机碳的来源有变得丰富了,因此埋藏速率由有所上升。
(3)农业播种面积增加会导致托素湖碳埋藏速率上升。原因为:该地降水较少,农业生产需引用河流水灌溉,当农业播种面积增加时,农业耗水量增加,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导致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湖泊水位下降,水体变浅,导致湖泊底部光照条件变好,可以促进藻类生长;农业生产过程中施加肥料,而农田退水会将这些肥料的残留带入湖泊,使得湖泊营养物质增多,有利于藻类生长,有机碳的来源增多,因此碳埋藏速率上升。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
  • 上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下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