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试题(河南卷)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江苏南部一中学生在学校附近甲地先后记录了冬季P、Q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方位(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d85654f856074ac09556eff231ab0c20
1.与Q日相比,P日该地(   )
A.昼夜时长差较小                                  B.日出方位更加偏南
C.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D.日出地方时数值较小
2.当太阳位于P位置时,全球昼夜分布最接近如图中的(阴影代表黑夜)(   )
A.@@@0db9953b9afc4f03b137536b2ec92202                 B.@@@79310b462c0c489a963d73925b887245
C.@@@fc3750d75cbe410bbc4ece6828a50ba7                     D.@@@64c1b6abee6149778e5b4d6ceee8ca21
【答案】1.B    2.D
【解析】1.由于P、Q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方位均在冬季,日出均在东偏南方向,根据方位图位置,所以Q日比P日的日出方向相对更偏北一些(但依然均在东南方),说明在Q日,太阳直射点更靠近赤道,P日太阳直射点更靠近南回归线。所以与Q日相比,P日该地昼夜时长差较大,A错误;日出方位更加偏南,B正确;正午太阳高度较小,C错误;P日该地昼长更短,日出时刻更晚,所以日出地方时数值较大,D错误。故选B。
2.当太阳位于P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更靠近南回归线,北极附近应出现极夜,B错误。该地位于江苏,其日出时,0°经线应为黑夜,A、C错误,D正确。故选D。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过去的50余年时间,位于四川阿坝的达古冰川面积缩减了70%。2020年中国科学院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达古冰川进行了一次“盖被子”(即在冰川表面铺盖隔热反光材料)减缓其消融速度的试验,试验效果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达古冰川融化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
A.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B.植被类型和覆盖率增加
C.冰川退缩区地表侵蚀加剧                    D.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增多
4.给达古冰川“盖被子”缓解冰川消融效果显著,其原理是(   )
@@@10edfdd0902440bea433ba31422c37fd
A.减弱甲             B.减弱乙                  C.增强丙                   D.增强丁
【答案】3.C    4.B
【解析】3.达古冰川融化,冰川退缩区地表失去冰川覆盖,地表受外力侵蚀加剧,C正确;只能短时间内增加河湖的水量,不能持续稳定地增加河湖的水量,A错误;该区域位于冰川分布区,海拔高,气候严寒,环境恶劣,植被类型和覆盖率增加不明显,B错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与冰川融化无关,D错误。故选C。
4.图中甲是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乙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丙是大气逆辐射,丁是地面辐射。给达古冰川“盖被子”即在冰川表面铺盖隔热反光材料,会加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即减弱乙,B正确;甲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不变,A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小,地面辐射减小,大气逆辐射也较小,故减弱丙、丁,CD错误。故选B。
尘卷风是地面局部强烈增温,近地面大气层中产生的一种尺度很小的可把尘土扬到空中的旋风。尘卷风直径在几米左右,持续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下图示意尘卷风的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尘卷风中心(   )
A.气温低、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高、气压低                                  D.气温高、气压高
6.尘卷风多发生在(   )
A.春季凌晨          B.夏季午后               C.秋季傍晚               D.冬季子夜
7.尘卷风高发的地方最可能位于(   )
A.西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刚果盆地
【答案】5.C    6.B    7.C
【分析】5.根据材料尘卷风是地面局部强烈增温,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大气与同一水平面相比密度减小,气压下降,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6.根据材料尘卷风是地面局部强烈增温,春季凌晨是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刻,地面没有强烈增温,A错误;夏季午后,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地面局部强烈增温,B正确;一天中午后气温最高之后,开始下降,到傍晚气温较低,子夜气温更低,都不易有局部强烈增温,CD错误。所以选B。
7.从材料中分析出,尘卷风中有尘土,出现的地区气候较干旱,且有地面局部强烈增温,西欧平原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A错误;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D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不可能出现局部强烈增温,B错误;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可能出现局部强烈增温,C正确。所以选C。
南半球夏季,非洲南部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多股气流影响,内陆形成气流辐合中心。与西南气流相比,东南气流为南部非洲带来的降水量更大,但西南气流偏北的部分登陆后水汽含量常不减反增,为内陆带来丰沛降水。下图示意南部非洲2月份大气环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ef35d23b5cc43b0b81f829f4d3e2fcf
8.与图中西南气流相比,陆地上的气团特点是(   )
A.温度低、湿度大                                  B.温度低、湿度小     
C.温度高、湿度大                                  D.温度高、湿度小
9.2月份甲地形成气流辐合中心,以下与此无关的是(   )
A.甲地地处大陆内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升温快,易形成低压中心
B.甲地气压低,气旋(低压)能吸引周边气流向此地辐合
C.周边不同方向的气流强度差异很大,有助于甲地气流的辐合
D.2月份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加剧甲地的气流辐合
10.下列关于南大西洋高压与南印度洋高压之间的风向,解释合理的是(   )
A.在两大高压之间,部分源自西风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北上
B.南大西洋高压东侧强烈的逆时针辐合气流,加强该风向
C.南印度洋高压西侧强烈的顺时针辐散气流,加强该风向
D.受两大高压约束,该气流难以转向,持久稳定
【答案】8.D    9.C    10.D
【解析】8.此时为南半球夏季,西南气流从海洋上来,海洋比热容大,海水升温慢,使得气流温度偏低,同时挟带了大量来自海洋的水汽,气流湿度大。陆地上的气团特点则与之相反,温度高、湿度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图示甲地地处大陆内部,因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易形成低压中心,能吸引周边气流向此地辐合,AB不符合题意;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周边不同方向的气流强度差异较小,且气流强度差异大不利于气流辐合,C符合题意;2月份气压带风带南移,加剧甲地的气流辐合,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图示偏南风南侧为西风带,西风强劲而稳定,在两大高压之间,西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转成偏南风,A错误;南大西洋高压、南印度洋高压都应为逆时针向辐散气流,BC错误。受两大高压约束,高压之间的偏南风难以转向,持久稳定,D正确。故选D。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按照区位条件和空间关联,将近30年广东省形成发展的不同行政单元村镇聚落体系划分为四种类型,代表不同村镇聚落所处的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等。下图示意四种村镇聚落体系类型及其发展优化重组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e1da60e-7b9c-4655-81cb-6a9152b82e34
11.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村镇斑块规模小、数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阻隔发展  B.耕地分布零散        C.乡村融为城市        D.村镇人口外迁
12.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中,建立县级聚落和镇级聚落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县城对村镇资源的过度吸引②促进县城与村镇产业同质化发展
③促使县镇相互联系网络化发展④满足村镇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C    12.B
【解析】11.在城区型村镇聚落体系中,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不断扩张,乡村地区逐渐被城市所吸纳和融合,很多乡村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这就导致了村镇斑块规模变小、数量减少,C正确。城区型聚落体系所处区域地形较为平坦,地形阻隔作用弱,耕地一般连片分布,AB排除。村镇人口外迁不是主要原因,即便人口外迁,也不一定会导致斑块规模小和数量少,D排除。故选C。
12.近郊型村镇聚落体系中,建立县级聚落和镇级聚落共同驱动的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县城对村镇资源的过度吸引,①正确;促进县城与村镇产业差异化发展,②错误;促使县镇相互联系网络化发展的模式是远郊型村镇聚落体系,③错误;图示可知公共服务生活圈包含村镇聚落点,有利于满足村镇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故选B。
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约旦河(图中甲河)是其主要补给水源,在过去的50年间,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从约旦河及其支流转移了大量的水用于饮用和农业灌溉。死海是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湖泊,且上空多浓雾。近年来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据完成下面小题。
@@@92dd553c-1dfe-41a7-95e5-e960272a3551
13.造成死海南北分裂、南部成为盐滩的主要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②入湖河水减少③降水少,蒸发旺盛④湖底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下列有关湖面浓雾的主要成因及运动规律表述合理的是(   )
A.浓雾主要由沿岸寒流导致                    B.浓雾主要因地形封闭形成
C.夜晚湖面雾气向湖心集聚                    D.白天湖心雾气较岸边浓重
【答案】13.D    14.C
【解析】13.结合材料可知,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人类活动影响(以色列、约旦、叙利亚从约旦河中转移了大量的水用于饮用和灌溉),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②③正确;死海盐度高,作物无法生长,不适合围湖造田,①错误;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导致南部湖底部分裸露,形成盐滩,④错误。故选D。
14.寒流是属于海洋里的洋流运动,这里是湖泊,且材料中没有涉及寒流相关信息,A错误;地形是浓雾不易扩散的原因,而不是产生的原因,B错误;死海海拔较低,夜晚周边陆地气温较低,气流从周边高海拔地区流向死海,把死海上空的空气抬升,且死海气温高,气流上升温度降低,空气中水汽凝结,容易形成浓雾,湖心形成低压,湖面雾气向湖心集聚,C正确;白天,湖心气温低,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速度较慢,气温相对于陆地较低,气流下沉,不容易形成雾,且白天陆地升温较快,气流从死海流向周边陆地,死海上空气流下沉,不能冷却形成层雾,D错误。故选C。
地药材是指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浙江省某县出产多种道地药材,并在全县广泛种植。近年,该县致力打造"药养十林养"型华东康养基地。下图示意该县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c6f712d8-32ce-4184-a835-49f406a68632
15.该县出产多种道地药材且在全县广泛种植,主要是由于该县(   )
A.地形复杂多样                                     B.种药收益高     
C.气候垂直差异大                                  D.交通条件好
16.该县致力打造"药养+林养"型华东康养基地,可以(   )
A.减轻社会负担                                     B.提高城镇化水平     
C.解决就业问题                                      D.提升服务业水平
【答案】15.B    16.D
【分析】15.结合图中山地以及河流众多等信息推测,区域地形复杂,相对高差较大,气候的垂直差异大,有利于多种道地药材的种植,但这是该区域能够种植多种道地药材的基本条件,而区域出产多种道地药材并且在全县广泛种植,主要是由于该地中药材品质高,疗效好,知名度高,市场需求大,其种药收益高,利润空间大,最终决定了该地种植多种道地药材且在全县推广,B正确,排除AC。交通条件好有利于药材的外运,但这并不决定道地药材在当地种植多且种植范围广,D错。故选B。
16.打造"药养+林养"型华东康养基地,该地由传统的药材种植业向康养旅游服务业转型,可以提升服务业水平,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D正确。打造"药养+林养"型华东康养基地与减轻当地社会负担没有必然的联系,A错。"药养+林养"型基地的打造多依托于当地特色山林和药材种植园,并不会促进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所以不一定能提高城镇化水平,B错。当地中药材知名度高且质量稳定,品质疗效好,本身就业问题并不突出,打造"药养+林养"型华东康养基地对解决就业问题影响不大,C错。故选D。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汽车工业是最具全球化的产业之一。汽车生产企业以汽车新车型开发、技术革新和汽车营销为主,已实现零部件全球采购,并在世界不同地区开设汽车组装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着力打造“川渝新能源车生态圈”,目前川渝两地的汽车产业链韧性已显著增强,共集聚600余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近300家汽车相关软件企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已实现全覆盖。下图为汽车工业的产业链示意图。
@@@9412e6bb-40fb-4e75-aaf9-916e0c709b6c
(1)结合汽车工业的产业链示意图,说出汽车工业对川渝地区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带动作用?(6分)
(2)川渝地区“川渝新源车生态圈”以汽车产业集群化的模式发展,说出这种发展模式的好处。(6分)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12分)
【答案】(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保险、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6分)
(2)有利于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延长产业链,形成规模效益。(6分)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
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群效应。(12分)
【详解】(1)由于汽车产业链较长,汽车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相关配套产业如钢铁、橡胶、电子、塑料、玻璃、纺织等的发展,还促进了保险、金融、维修及加油站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汽车产业经济效益较高,其发展会提升区域的基础建设水平、工业生产水平,提升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2)汽车产业的集聚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汽车产业的集聚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3)成都与重庆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各有侧重点,能发挥各自优势,发展不同类型和不同档次的汽车生产,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产品分工,便于区域之间的生产联系;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交流与生产协作,两城市对汽车产业的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减少重复投资与过度竞争,同时,可促进西南地区汽车产业的集群发展,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盆地内,藻类丰富,湖底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高达到1.22%~1.73%。该湖区在冬季和春季西风盛行,东部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的风沙堆积地貌—沙岛,沙岛的沙源主要来自青海湖湖盆和青海湖以西的柴达木盆地区域。2008年以来,沙地引进大量人工固沙植物,樟子松是该地率先引进的固沙乔木。调查发现,樟子松引进后,白天从湖面吹向沙岛的风速也有变化。
材料二下图为青海湖流域局部示意图。
@@@5336471c5fab42a184d3c12063e1e55f
(1)分析青海湖湖底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原因。(6分)
(2)试推断固沙植物引进后,白天沙岛风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答案】(1)入湖河流携带的陆地动植物残体多;湖中的菌藻类较丰富,生物残体较多;水淹环境缺氧,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慢。(6分)
(2)变化:减慢。白天,固沙植物遮挡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沙岛地面升温慢;湖泊和沙岛近地面气温差减小,气压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小,湖风风速减慢;植被覆盖率提高,摩擦力增大,削减风速。(8分)
【详解】(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青海湖周边有河流汇入,这些河流在流经陆地时,会携带大量的动植物残体进入湖中。这些残体在湖中沉积,成为有机碳的重要来源;青海湖是一个生态系统丰富的湖泊,其中菌类和藻类生物繁盛(材料信息“青海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盆地内,藻类丰富”提示)。这些生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物残体,这些残体在湖中沉积后,也增加了湖底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含量;青海湖湖底沉积物处于水淹环境中,这种环境往往缺氧。缺氧条件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会受到抑制,导致有机质分解速度减慢。这有助于有机质在湖底沉积物中的积累和保存,从而提高有机碳含量;结合所学知识,青海湖位于高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低温条件同样会抑制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得有机质在湖底沉积物中的分解速度减慢。
(2)白天,固沙植物会遮挡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这导致沙岛地面的比热容相对增大(因为植被的存在改变了地面的热属性)。由于植被的遮挡,沙岛地面温度升高的速度会减慢,与无植被覆盖的裸露沙地相比,其升温幅度会减小。湖泊由于水体比热容大,白天升温也较慢,因此湖泊与沙岛之间的近地面气温差会减小。气温差的减小导致气压差也减小,因为气温升高会导致空气膨胀,气压降低;而气温降低则会导致空气收缩,气压升高。在湖泊与沙岛之间,这种气压差的减小会减弱水平气压梯度力。当湖泊与沙岛之间的气压差减小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也会减小。因此,从湖面吹向沙岛的风(即湖风)的风速会减慢。植被的存在还会通过增加地表粗糙度来削减风速。植被的枝叶和根系会阻碍风的流动,使其速度减慢。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2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甲处低压系统以50千米/小时的速度移动。
@@@45f80489f2cd4ac4b11a3e65d456354f
(1)与台湾海峡东西两侧相比,分析台湾海峡风力大的原因。(6分)
(2)比较此时甲乙两地的气温高低,并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角度分别解释原因。(8分)
【答案】(1)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位于海面,摩擦力小;台湾海峡,狭管效应显著。(6分)
(2)甲气温比乙气温高。甲处低压,阴雨天气,乙处高压,晴朗天气。夜晚,甲处大气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气温高;乙处大气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8分)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台湾海峡处等压线相对其东西两侧更为密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所以风力较大。台湾海峡主要为海面,与陆地相比,海面较为平滑,对风的摩擦力小,风受到的阻力小,风力得以保持较大。同时,台湾海峡两侧分别是台湾岛和大陆,地形相对狭窄,气流通过时会产生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
(2)根据等压线分布可知,甲处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形成阴雨天气。乙处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在夜晚,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热源,而大气会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甲处由于是阴雨天气,云层较厚,云层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更多的热量返还给地面,使得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乙处为晴朗天气,云层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所以气温较低。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
  • 上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下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