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试题(重庆卷)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情境题)浙江省塘栖镇拥有枇杷种植面积1.8万亩,产量6000余吨/年,枇杷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8亿元以上,并积极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同时,塘栖镇积极通过“新农人”“新零售”等方式,不断加强塘栖枇杷“金果子”对农户的增收效用,据统计,种植户的增收约8000元/年,2023年塘栖枇杷节实现线上销量1600余万元的目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农业发展相比,塘栖镇打造现代化农业基地最大的优点是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少科技依赖
  C.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D.减少生产环节
2.目前,塘栖镇当地农户增收主要依靠
  A.增加种植面积
  B.拓宽销售渠道
  C.提高枇杷单价
  D.提升作物品质
3.为实现塘栖镇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大种植面积获得规模效益
  B.推动特色产业品质提升
  C.完全依靠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D.鼓励农民大量外出务工
  【答案】1.C 2.B 3.B
  【解析】1.塘栖镇打造现代化农业基地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但没有降低运输成本,A错误;在推动枇杷产业链、创新链破圈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和专业人才力量的支撑必不可少,B错误;农文旅融合发展,可延长枇杷生产链,提高枇杷附加值,C正确;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并未减少生产环节,D错误。故选C。
  2.材料中明确提到,塘栖镇通过“新农人”“新零售”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了枇杷的销售渠道,特别是线上销售的增长,增加了农户的收入,B正确;土地面积有限,很难通过增加枇杷种植面积的方法增加产量,以实现增收的目的,A错误;提高单价,可能会影响销量,无法实现增收,C错误;仅从材料中无法判断枇杷品质提升,D错误。故选B。
  3.推动特色产业品质提升,发展枇杷的深加工产业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B正确;单纯追求种植面积扩大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压力,A错误;过于依赖单一销售渠道,不利于风险分散,C错误;鼓励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可能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D错误。故选B。

  全球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在邻近都市近郊产业园区的乡村,闲置的宅基地被改造为长租人才公寓,形成了一条由政府、村民、镇企三方合力的人才公寓新业态。下图为乡村人才公寓建设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有利于乡村人才公寓模式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较低的土地租金
  B.优美的生态环境
  C.完善的基础设施
  D.健全的公共服务
5.打造乡村人才公寓模式可以
  A.提高都市城市等级
  B.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C.改变村民生活方式
  D.扩大政府管辖范围
  【答案】4.C 5.B
  【解析】4.乡村人才公寓位于邻近都市近郊产业园区的乡村,基础设施完善,C正确;较低的土地租金、优美的生态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有利于乡村人才公寓的形成,但不是前提条件,ABD错误。故选C。
  5.乡村人才公寓,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B正确;乡村人才公寓的带动能力有限,不能提高都市的等级、扩大政府管辖范围,AD错误;会影响居民生活,但不能改变村民生活方式,C错误。故选B。

  在低生育率和人口回流的背景下,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流动人口结构呈现出省内化特征。下图示意福建省不同区域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福建省流动人口结构的特征有
  A.沿海流动人口省内化速度小于内陆
  B.县级市的省内化趋势变化幅度最大
  C.一般县的流动人口省际化倾向明显
  D.市辖区的流动人口省内化倾向明显
7.县级市流动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加快
  B.新兴产业发展
  C.交通设施完善
  D.经济发展减缓
  【答案】6.B 7.D
  【解析】6.读图可知,福建省沿海流动人口省内化速度大于内陆,A错误;县级市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由负值变到高达30.41%,说明县级市省内化趋势变化幅度最大,B正确;图中信息示意省内不同区域流动人口贡献力变化,无法得出省内流动人口省际化倾向特征,C错误;市辖区的流动人口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由正值变成负值,说明市辖区的流动人口省内化倾向不明显,D错误。故选B。
  7.县级市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增长率最高,说明县级市人口迁出较多,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减缓,促进人口迁往省内经济更发达的地区,D正确;经济发展加快和新兴产业发展会减少人口迁出,使其在省内流动人口贡献力减小,AB错误;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交通设施完善不是县级市流动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情境题)你知道吗,树木之间也有边界感。当一些特有的高大林木紧挨着生长时,相邻树冠之间会保持一定的间隔,形成一个个沟状开口的现象,这就是神奇的“树冠羞避”。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地森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羞避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以下对“树冠羞避”现象成因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充分利用光照资源
  B.减少相互摩擦
  C.抑制虫害相互传播
  D.阻止森林火灾蔓延
9.人类活动会导致树冠羞避现象减弱,可能原因有哪些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
  密植单一高大人工林
  ③在林地周围进行高大工程建设
  ④病虫害防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8.D 9.B
  【解析】8.物理间隔减少了风力吹拂下的树叶摩擦脱落,林冠羞避利于阳光照射到近地面,同时减少了因树冠相连导致的虫害传播,但无法阻碍森林的火灾蔓延,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建立自然保护区,利于恢复自然群落,营造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树木之间形成树冠羞避创造条件,①错误;密植单一高大人工林,树木高密度、均匀等距栽种,树冠被迫紧密接触以争夺光照,自然形成的间隙被抑制,②正确;在林地周围建设高楼或进行高大工程建设,会改变光照方向和强度,使树木生长不受原来光照条件限制,使树冠羞避现象减弱,③正确;病虫害防治,能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危害,确保树木能够正常生长和发育,维持树冠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有利于树冠羞避现象的稳定存在,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情境题) 深水井是指获取深层地下水(深度>20米)的井,通常在干旱地区比较常见;浅水井的水源主要是浅层地下水,一般农民自己开采的水井都是浅水井。井灌并排是交替利用浅井水和深井水改造盐碱地的重要措施。下图示意盐碱区的深水井和浅水井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浅井水相比,盐碱区深井水
  A.含盐少 B.水温变化大 C.更新快 D.水质不稳定
11.盐碱区利用井灌井排技术治理盐碱地时
  A.先抽取深井水冲洗盐碱地,再抽取浅井水冲洗盐碱地
  B.先抽取浅井水冲洗盐碱地,再抽取深井水冲洗盐碱地
  C.先抽取深井水补充浅井水,再抽取浅井水冲洗盐碱地
  D.先抽取浅井水冲洗盐碱地,再抽取深井水补充浅井水
12.抽取浅井水的主要目的是
  A.洗盐压盐,提高地下水位
  B.洗盐压盐,降低地下水位
  C.引淡淋盐,提高地下水位 D
  D.引淡淋盐,降低地下水位
  【答案】10.A 11.B 12.B
  【解析】10.在盐碱区,与浅井水相比,深井水埋深较深,受外界影响小,更新较慢,水温变化较小,水质相对稳定,含盐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根据题干信息,“井灌并排是交替利用浅井水和深井水改造盐碱地的重要措施”可知,先利用浅水井抽取浅层咸水,利用咸水灌溉压盐;然后再抽取深层的地下淡水再次冲洗浇灌,以更大程度地降低表层土壤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深层淡水的使用量,充分利用了浅层地下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B正确;浅井水具有一定盐度,最后使用浅井水冲洗盐碱地不利于治理盐碱地,AC错误;“先抽取浅井水冲洗盐碱地,再抽取深井水补充浅井水”只是用具有一定盐度的水进行冲洗盐碱地,治理效果不佳,D错误。故选B。
  12.通过抽取浅井水可以利用浅层咸水进行冲洗盐碱地,降低土壤盐分,同时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盐运动,B正确,A错误;浅井水含盐量较高,不能起到引淡淋盐的作用,CD错误。故选 B。

  (改编题)2021年1月~3月上旬,我国部分地区气候出现明显异常。同年3月15日凌晨到上午,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河西走廊,15日下午开始转为强浮尘天气并持续到19日。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3月15日8:00的海平面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气候出现明显异常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A.新疆 B.青海 C.内蒙古 D.四川
14.该地区气候明显异常的表现是()
  ①降水偏少②风灾严重③雷暴频发④气温偏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强浮尘天气持续期间,河西走廊地区
  A.底层空气湿润 B.气旋活动频繁
  C.昼夜温差较小 D.雾霾天气严重
  【答案】13.C 14.B 15.C
  【解析】13.由材料描述可知,此次气候异常现象应为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和长达4天的强浮尘,沙尘暴是由冷锋过境引起,图中冷锋除影响河西走廊外,还影响河西走廊以东、以北地区,新疆位于河西走廊以西,青海、四川位于河西走廊以南,ABD错误;内蒙古位于河西走廊东北,C正确。故选C。
  14.创纪录的沙尘暴是由冷锋带来的大风引起的,若水汽含量高会形成暴雨,水汽含量低则形成沙尘暴,此次沙尘量大,且浮尘持续时间长,说明降水量少于往年,①正确;沙尘天气空气中水汽量不足,不会造成雷暴,③错误;此次主要异常是长时间的强浮尘,而非风灾,且若风灾严重,浮尘应早早散去,不会持续4日,②错误;沙尘暴的起因是冷锋,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说明气压梯度力大,东西温差大,应该是东部春季回温快,升温幅度大造成,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强浮尘持续其间,浮尘经久不散,遮蔽阳光,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少,上升气流较弱,气旋活动不频繁,B错误;地面湿润会加速浮尘沉降,降低强浮尘效果,与沙尘天气事实相悖,A错误;浮尘和雾霾悬浮物粒径不同,不是同一种天气现象,D错误;强浮尘反射太阳辐射,白天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夜晚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温度高,昼夜温差小,C正确。
故选C。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三地理试题 重庆卷
  • 上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下一篇:陕西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