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试题(重庆卷)(2)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5-05-04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4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建立了青岛耐盐碱水稻研发中心,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试种海水稻面积不断扩大。
材料二:滨州市小麦、玉米采用“双深双晚”种植模式,“双晚”即玉米晚收、小麦晚播,“双深”即玉米深翻(深耕35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播种、小麦适度深翻(25厘米以内)播种,深翻时将深层的湿土上翻至表层,原表层干土下翻至深层。近年来,滨州市在重度盐碱地上探索出了农牧融合规模化经营模式,在种植业基础上,在盐碱荒滩上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粪便制取沼气,沼液肥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1)说明盐地碱蓬、桂柳等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6分)
(2)简析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海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积极意义。(6分)
(3)说明滨州市小麦、玉米采用“双深”(深翻土、深播种)种植模式的主要作用。(6分)
(4)说明滨州市在盐碱荒滩上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的生态、经济效益。(6分)
  【答案】(1)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植被生长,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能阻滞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保持水土;植被能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湿度。(6分)
  (2)改良盐碱地,增加后备耕地资源;增加粮食总产量,利于国家粮食安全;降低粮食进口量,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6分)
  (3)深翻土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和蓄水能力;深播种可以增强玉米抗旱、耐涝、抗倒伏能力;深翻土时将病虫和杂草种子深埋,可以减少病虫、杂草危害。(6分)
  (4)生态效益:制取沼气,增加了能源,减少了煤炭使用,环保效益显著;沼液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土地盐碱化。经济效益:利用盐碱荒滩,提高了土地单位产出;土壤肥力提高,提高了玉米、小麦单产,经济效益提高。(6分)
  【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区域内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以吸收部分盐分并排出体外,降低土壤盐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抑制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阻滞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作用,保持水土;植被生长,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2)我国粮食供需矛盾大,推广海水种植能够改良盐碱、滩涂等难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后备耕地资源;扩大了海水稻的种植,增加了水稻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可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粮食的供需矛盾,降低粮食进口量,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利于国家安全。
  (3)据材料“深翻时将深层的湿土上翻至表层,原表层干土下翻至深层”可知,深翻土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和蓄水能力;深翻土时,可以将土壤表层的病虫和杂草种子深埋,以减少病虫、杂草的危害;玉米、小麦深翻播种,可以增强抗旱、耐涝、抗倒伏能力,提高玉米、小麦作物的产量。
  (4)据材料“在盐碱荒滩上大力发展生猪养殖,粪便制取沼气,沼液肥田,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可知,生猪养殖,可以利用粪便制取沼气,增加了能源供给,减少了煤炭的使用,减轻了环境污染,环保效益显著;沼液肥田,提高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土地盐碱化;土壤肥力提高,提高了玉米、小麦单产,经济效益提高;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利用盐碱荒滩,提高了土地利于率,土地单位产出增加,经济效益提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文化遗址的数量和位置受海陆变迁、水系演变等因素影响。新石器时代之后,农业发展较快,莱州湾南岸陆续发展出大汶口文化(距今6100~4600年)、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等聚落文化。距今约6000年,本区海平面达到最高(即黄骅海侵线所在位置)。下图示意该地区文化遗址分布和黄骅海侵线位置,图中的古湖泊形成于河口海湾处,最初与海洋相连,后因海平面持续变化,湖水经历了由成转淡的过程。

(1)与大汶口文化相比,从文化遗址位置的角度,分析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海陆变迁的状况。(4分)
(2)说明海陆变迁导致古湖泊湖水由咸转淡的过程。(6分)
(3)古湖泊淡化后促进了龙山文化的发展。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1)龙山文化遗址向北扩展(或部分龙山文化遗址扩展到古湖泊附近或黄骅海侵线以北地区),说明陆进海退(或海平面下降)。(4分)
(2)古湖泊形成于河口海湾处(与海洋相通),盐度较高。随着海平面不断下降和泥沙堆积,导致湖盆与海洋隔离,海水影响减弱,后经雨水和径流的不断影响,最终演变成淡水湖。(6分)
(3)为生活提供淡水;为农业提供生产用水;有利于发展渔业。(4分)
【解析】(1)据图示信息可知龙山文化遗址的地理位置较大汶口文化遗址明显偏北,说明龙山文化遗址向北扩展,而人类生活在陆地上,龙山文化距离现在时间更近,说明在这两个文明时期海平面下降,陆进海退。
(2)据题干信息材料可知,古湖泊形成于河口海湾处,最初与海洋相连,受海水盐度的影响,原湖泊盐度较高;后因海平面不断下降,以及入海河流泥沙不断堆积,逐渐使湖盆封闭,湖泊与海洋相连的通道关闭,海水影响减弱,后经雨水和径流的不断影响,最终演变成淡水湖。
(3)古湖泊淡化后能提高充足的水资源,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用水;龙山文化时期人类的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淡水湖泊水能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淡水湖水域面积广,有利于发展淡水养殖业。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马拉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由亚马孙河及其支流所携带泥沙沉积而成。岛上气候湿热,西部地势低洼多沼泽。岛上居民养殖着20多万头水牛,牛车是当地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中国Z集团计划投资200亿美元在巴西(下图)东部沿海建设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相关业态一体化的工业园和智慧城市,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化科技手段和金融手段,推动巴西资源优势转换和构建产业链、产业集群。

(1)推测亚马孙河干流含沙量较大的季节,并分析原因。(5分)
(2)分析马拉若岛以牛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6分)
(3)简述Z集团投资巴西给当地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6分)
  【答案】(1)南半球夏季;亚马孙河南侧比北侧支流多,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干季风化作用强,形成松散堆积物;湿季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5分)
  (2)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地势低洼多沼泽,现代交通不便;养殖水牛多;牛车运输成本低。(6分)
  (3)把煤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信息技术、金融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势转换;吸纳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6分)
  【解析】(1)读图可知,亚马孙河流域主要位于南半球,支流大多分布在干流的南侧,流经了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干季时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多松散堆积物质,当南半球夏季时,干流以南各支流进入汛期,大量降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烈,干季地表形成的松散堆积物被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同时河流径流量大增,侵蚀搬运能力增强,使得河流含沙量增大。综上,亚马孙可干流含沙量较大的季节为南半球的夏季。
  (2)读图,马拉若岛位于亚马孙河口,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气候过于潮湿闷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小;据材料可知,岛上西部地势低平多沼泽,地面泥泞、松软,普通车辆容易陷入,现代交通不便;“岛上居民养殖着20多万头水牛”,水牛数量多,获取相对容易,使用牛车成本较低。
  (3)据材料“东部沿海建设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相关业态一体化的工业园和智慧城市”可知,Z集团投资巴西可以促进资源开发与利用,将巴西丰富的煤铁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化科技手段和金融手段,推动巴西资源优势转换和构建产业链、产业集群”,促进了巴西信息技术、金融产业等发展;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当地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产业升级;从钢铁生产到相关配套产业,推动了巴西资源优势的转换为经济效益,同时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水平。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高三地理试题 重庆卷
  • 上一篇: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
  • 下一篇:陕西省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