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高三地理二轮突破专题训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归属:地理试题解析 2021-05-18 
一、选择题
  黄山短尾猴,因分布于黄山风景区和尾长不超过6cm而得名,受气候和植物物候期(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期)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右图示意黄山短尾猴不同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Ⅰ、Ⅱ、Ⅲ、Ⅳ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季节,代表夏季和冬季的分别是(  )。
               
A.Ⅰ、Ⅲ B.Ⅱ、Ⅳ
C.Ⅲ、Ⅰ D.Ⅳ、Ⅰ
答案▶ C
解析▶ 全年各季节中,夏季气温最高,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最高,对应图中范围Ⅲ;冬季气温最低,为躲避寒冷天气的影响,黄山短尾猴活动的海拔范围应最低,对应图中范围Ⅰ。
2.图示S植被的生长特点是(  )。
A.叶子宽阔 B.根系发达
C.群落结构简单 D.树干高大
答案▶ C
解析▶ 图中S植被以下分布着落叶阔叶林,以上分布着山地草甸,结合植被带垂直演变规律可知,S植被可能是山地针叶林或山地灌丛,群落结构简单。
  湿地是位于陆地和水体之间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土壤和水体的系统作用使其具有明显的固碳功能。青岛大学湿地研究人员对青岛胶州湾潮间带上的碱蓬湿地进行固碳功能研究,通过大量实地观测和实验室分析,完成了碱蓬湿地CO2排放通量(通量=排放量-吸收量)变化的数据统计(如图),图中折线分别表示2月、5月、8月和11月的CO2日排放通量变化情况。读胶州湾碱蓬湿地CO2日排放通量变化图,回答3~4题。

3.折线甲代表的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答案▶ C
解析▶ CO2的排放量主要取决于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强弱,8月份气温最高,植被呼吸作用最强,CO2产生的最多,故甲代表8月份;5月份为植物的生长期,呼吸作用较弱;冬季植被枯萎,呼吸作用弱。
4.与折线乙日排放通量变化相关性最强的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温度日变化
C.碱蓬生物量D.潮汐变化
答案▶ B
解析▶ 折线乙日排放通量中午最高,说明与温度日变化有密切关系;一天不能反映昼夜长短和碱蓬生物量变化;潮汐变化主要出现在早晚。
  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读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末次冰盛期时④自然带为(  )。
A.亚热带森林带 B.亚热带草原带
C.温带森林、草原带 D.温带草原、荒漠带
答案▶ C
解析▶ ④自然带位于现代的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而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偏东、偏南,因此④所处的热量带应是温带;根据示意图判断④位于温带草原带向亚热带常绿森林带过渡的地带,因此④为温带森林、草原带。
6.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末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的根本原因是(  )。
A.植物生物量减少B.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C.动物大规模南迁D.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答案▶ B
解析▶ 末次冰盛期,气温低,降水少,大地湾石器遗址地区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变成温带草原;生物量减少,单位面积生活的人口数量减少,导致遗址中石器制品数量减少。而植物生物量减少、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是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导致的。石器制品数量减少与动物大规模南迁关系不大。
  图甲、图乙、图丙分别表示三座不同的山脉,图中斜线之间的区域表示不同的自然带。图丁示意世界某区域,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读图,回答7~8题。


7.图甲、图乙、图丙表示的山脉依次是(  )。
A.贺兰山、乌拉尔山、大兴安岭
B.秦岭、阿尔卑斯山、阴山
C.太行山、安第斯山、天山
D.大兴安岭、阿尔卑斯山、天山
答案▶ B
解析▶ 安第斯山脉为南北走向,西坡分布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天山南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乌拉尔山分布纬度较高,没有常绿硬叶林的分布;秦岭的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多,故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比阴坡(北坡)高,与图甲符合;阿尔卑斯山南坡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有常绿硬叶林的分布;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与图丙符合。
8.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是(  )。
A.图乙中b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下降
B.图乙山区原有的水资源平衡状态遭到破坏
C.图乙中c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下降
D.大气中碳的含量增加
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乙中c自然带应为高山积雪冰川带,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山积雪冰川融化加快,c自然带分布高度上升,短时期内山区的水量增多,破坏了山区原有的水资源平衡状态。图乙中b自然带为针叶林带,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其分布高度上升。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得大气中碳含量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下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最丰富的地带可能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 B
解析▶ 生物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地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二是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越性。从图中推断Ⅱ高度范围山地降水量变化最大,Ⅱ垂直高度变化大,地理环境复杂程度高,且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植被类型多,因此孕育的生物资源种类也会更多;而且Ⅱ坡度大,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0.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  )。
               
A.气温低和风速大B.降水少和坡度缓
C.光照强和土层薄D.肥力高和温差大
答案▶ A
解析▶ 山顶处海拔高,气温比较低;图中显示,山顶的风速为5.9m/s,风力比较大,不适合高大乔木生长,多矮林分布。山顶处坡度较陡,降水量达1643.5mm,降水量高于山麓。山顶降水丰富,光照弱,且光照与矮林分布关系不大。山顶位置由于坡度比较陡,土层比较薄,土壤贫瘠;海拔高,温差小,且肥力高和温差大不会导致多矮林分布。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被称为光周期现象。大多数一年生植物的开花取决于每日日照时间的长短,各种植物都有它特定的临界日长。长日照植物指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指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不开花的植物。近些年来,人们通过南引北移,不断扩大长日照和短日照植物的跨纬度引种。右图表示长、短日照植物在我国随纬度变化的始花期时间分布。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有关P、Q两类植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P属于长日照植物 ②Q属于长日照植物 ③P属于短日照植物 ④Q属于短日照植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植物每天日照时间长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属于长日照植物;植物每天日照时间短于它的临界日长就开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图中,P类植物花期在4月份前后,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随纬度升高昼变长,P类植物的曲线表示花期随纬度升高而提前,说明P类植物属于长日照植物,①正确,③错误;Q类植物花期在10月份前后,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随纬度的升高昼变短,曲线形态表示Q类植物的花期在此期间随纬度升高而提前,说明Q类植物属于短日照植物,②错误,④正确。
12.在引种时,不但要考虑作物的光周期特性,还必须考虑作物在原产地的具体开花时间。由于北半球绝大多数作物都是在夏半年孕蕾,为了保证引种作物的产量,我们一般会(  )。
A.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要引种迟熟品种
B.短日照植物向南引种,要引种早熟品种
C.短日照植物向北引种,要引种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D.长日照植物向南引种,要引种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答案▶ A
解析▶ 北半球由于绝大多数作物都是在夏半年孕蕾的,所以一般长日照植物向北引种会提早开花,要引种迟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向南引种会提早开花,要引种迟熟品种。对于一些孕蕾时间在冬半年的植物(如菊花、梅花等),因冬半年的日照时间是越往北越短,向北引种,要引种感光性较强的品种;长日照植物向南引种,由于春季降水多,光照弱,要引种感光性较强的品种。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冻土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消融。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温约-0.5~1.76℃。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

(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4分)
(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试做出合理解释。(4分)
(3)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6分)
答案▶ (1)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升高,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强。(4分)
(2)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夏季,覆被使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减少,水的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融化厚度小。(4分)
(3)导致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缩小(部分呈岛状分布);融冻期延长,冻结期缩短(活动层融化开始时间提前,冻结开始时间延后);活动层厚度增大,冻结层厚度缩小。(6分)
解析▶ 第(1)题,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主要从地形对气温、水分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冻土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从气温来看,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升高,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从地下水来看,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强。第(2)题,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对活动层的影响角度分析。由于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覆被区较基岩热容量大,升温和降温速度慢;夏季,覆被使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减少,水的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融化厚度小,活动层薄,永冻层厚。第(3)题,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要从气温升高对冻土面积、时间及类型变化方面分析。由于气温升高,适宜冻土形成的温度条件发生变化,冻土层面积减少;融冻期延长,冻结期缩短;冻土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增加,而多年冻土(冻结层)变薄。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6418hm2,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牛背梁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北缓南陡,是我国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某地理科考队进行了“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调查”活动,下图为调查线路图(图Ⅰ)及牛背梁山顶景观图(图Ⅱ)。
(1)将AB间的秦岭主脉线补充完整,并说明依据。(6分)
(2)描述上图中环境调查路线的分布特点,说出可能调查的地理事象。(10分)
(3)牛背梁山顶一侧为成片的杜鹃林,另一侧为茂密的草甸(见图Ⅱ)。请据此判断两者所处区域的坡向并解释原因。(6分)
答案▶ (1)(图略。AB间的秦岭主脉线画图要求:图例正确,A点、山峰符号和B点三点连线,不能与沟谷线相交。)(4分)
依据:秦岭主脉线为山脊,是两侧沟谷的分水岭,最高峰在分水岭上。(2分)
(2)分布特点:沿沟谷分布,数量多;分列秦岭主脉两侧,南多北少。(4分)
地理事象:自然带的垂直分布,生物种类及分布,土壤的类型及分布,沟谷地貌等。(任答三点即可,6分)
(3)杜鹃林在北坡,草甸在南坡。(2分)因为北侧为山地阴坡,海拔高,夏季凉爽,坡度缓,土层较厚,土壤储水多,利于杜鹃的生长。(或因为南坡坡度较陡,土层薄,不易存水,光照强,易蒸发,土壤干燥,适于草甸生长。)(4分)
解析▶ 第(1)题,A点以西是已有的秦岭主脉线,参照已有的秦岭主脉线,在AB间画秦岭主脉线。第(2)题,结合调查路线图例可知,图中环境调查路线分布特点:沿沟谷分布,数量多,南北走向较多;分列秦岭主脉两侧,南多北少。沿沟谷分布说明地势有起伏,可能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涉及生物种类及分布;不同海拔、秦岭南北两侧土壤的类型及分布不同;调查路线沿沟谷分布,可能考查沟谷地貌等。第(3)题,根据图Ⅱ中“高山杜鹃:喜凉爽湿润,通风半阴环境,怕酷热和严寒”推断杜鹃林在北坡,草甸在南坡。北侧为山地阴坡,有半阴环境,海拔高,夏季凉爽,满足杜鹃怕酷热和严寒的生长习性;坡度缓,土层较厚,土壤储水多,利于杜鹃的生长。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高三地理
  • 上一篇:高三地理二轮突破专题训练 地表形
  • 下一篇:高三地理二轮突破专题训练 人口与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