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传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而提出来的一个理念,教材的整合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之一,那么新教材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其整合性呢?
⑴在内容的设计上注重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增强教材的整体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使教材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如在人教社的实验教材中,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中,加强了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教材则一方面强调语言的人性化,一方面穿插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讲述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坚韧精神,这些都是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渗透与融合的有益尝试
⑵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有机统一,实现目标的整合。如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阐述。并指出,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期)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环保小卫士”部分,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很好的体现了目标的整合。
94、怎样用新观念教新教材?
⑴重视单元教学目标。
无论语文、数学还是历史、地理等各门学科,新教材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大胆取舍,紧扣重点,重点抓住了,难点也就容易突破,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避免面面俱到。
⑵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学法指导,就是要让学生组成一个完整的学法系统,形成科学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法指导放在第一位,帮助学生分解、整理和归纳学习方法。
⑶强化教学的反馈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与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的了解、反省,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系统。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增设批改课。在批改课上,除了学生的练习作业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自我检查、教师或学生的自我评价、师生一起处理遗留问题,明确新的任务等等。从人们的思维习惯出发,可以把批改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步,进行这一步时,可以让学生采用写批语的方法。第二步,回报交流。第三步,巩固提高。学生可以采用写日记的形式,谈经验,谈教训,巩固并提高单元学习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