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地理校本教材天文基础知识-人造地球卫星

归属:地理校本课程 2025-02-05 

  第十一章、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这名称有其科学的含义:由人工制造、环绕地球在太空轨道上运行至少一圈的无人航天器。世界上第一颗卫星于1957年10月4日由前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1号),其后各国卫星主要用于探测太空环境和技术试验,至60年代中期,卫星始进入应用领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2000年12月底,中国共发射了48颗人造卫星和一艘试验宇宙飞船。当中包括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2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10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5颗、资源卫星2颗和导航卫星2颗,这些卫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服务。

  1、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用绳子拴一块小石子让它作圆周运动时,石子的惯性会产生离心加速度,形成使石子脱离圆周运动的力,俗称离心力。只有用一个与它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同心力来抵消它,石子才能继续保持圆周运动,这就是手拉绳子的力。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与它相仿,只不过向心力是地球对它的引力。人造地球卫星能在地球轨道上运行,首先是因为它具有(7.9干米/秒),还有就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向心力)一直拉着它,正像细绳拉着石子一样。要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并绕地球飞行,必须沿地球引力相反的方向加力,当速度达到7.9公里/秒(第一宇宙速度)时,它所产生的离心力正好与地球对它的引力相等。如果卫星飞行速度过快,离心力超过地球的引力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飞向远方的太空。

  2、人造卫星的轨道:人造卫星的轨道按高度分,有200 ─ 2,000公里的低轨道、2,000 ─20,000多公里的中高轨道和36,000公里的高轨道;按用途分,有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极轨道。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人造地球卫星 地理校本教材 天文基础知识
  • 上一篇:地理校本教材天文基础知识-时间和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