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狭管效应和焚风效应详细解析

归属:地理专题复习 2022-11-22 
一、狭管效应
  a.概念:当气流由开阔区域进入狭窄(谷)区域时,风速增大的现象。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的风,成为峡谷风。
  b.形成条件:①有气流经过且气流与峡谷走向一致;②狭管:自然的峡谷、山口地形;高层建筑间的狭窄地带
  c.影响因素:①正相关:风速、地形的狭窄程度;②负相关:风向和狭管夹角
  d.分布:峡谷地带、山口地带、高层建筑间的狭窄地带
  e.图示:

狭管效应

  f.影响:积极:①降温、吹散雾霾;②风力发电站选址;③利于通风散热
  消极:①引起强沙尘暴天气;②高层建筑易发飞坠事故,影响行人安全;③灾害性大风掀翻车辆等酿成事故。
二、焚风效应
  a.概念:当空气越过高山时,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在山麓地带形成高温干燥气流的现象
  b.形成条件:①地形:山地的背风坡;②大气环流:气流下沉
  c.影响因素:①正相关:垂直高差、地面温度;②负相关:空气湿度、植被覆盖率、降水量
  d.分布:中纬度相对高度不低于800~1000米的山地

  e.图示:

狭管效应

  f.影响:积极:①增加热量,促进农作物、水果早熟;②加速积雪融化,增加土壤水分
  消极:①农作物枯萎,树叶焦枯,要注意加强预防、调整种植结构、营造防护林、加强灌溉等来应对;②防范森林火灾;③高山地区加速积雪融化,引发山洪
  “闹海风”是一种大风并伴有吹雪、雪暴等的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亚洲高压的移动、风的“狭管效应”、水汽含量、大气对流运动密切相关。新疆吉木乃县冬季“闹海风”频发。下图示意吉木乃县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最容易发生“闹海风”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
  A.清晨
  B.上午
  C.午后
  D.子夜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冬季北方地区有亚洲高压,来自亚洲高压的风经峡谷挤压,风力骤然增强,加上沿途挟带的沙雪,最易发生“闹海风”,A对;乙、丙、丁均不位于两山之间的峡谷。第2题,根据题目可知,强烈的对流运动会引起大风、暴雪等天气,而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对流运动强烈,所以一天中“闹海风”最易发生在午后,C正确。
  (2021·山东烟台市中英文学校月考)布拉风是一种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向温暖沿海地区倾落的地方性大气运动形式,它所经之处会带来严重灾害。下图为“欧洲东南部局部简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地区布拉风带来的主要灾害是
  A.狂风、暴雨
  B.冰冻、风灾
  C.干热风、旱灾
  D.滑坡、泥石流
5.下列时间段中易于布拉风形成的是
  A.夏季的白天
  B.夏季的夜晚
  C.冬季的白天
  D.冬季的夜晚
  解析:第3题,根据布拉风的定义可知,其多发地一侧为山地或高原,一侧为温暖的沿海地区,图中丙所在位置缺少“一侧为温暖的沿海地区”,排除C;乙位于多瑙河下游南岸黑海沿岸地区,地势平坦,缺少“一侧为山地或高原”,排除B;甲地位于黑海北侧沿岸,黑海较为温暖,气压较低,甲地北侧为山地(喀尔巴阡山脉),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冷空气发育,气压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冷空气沿北部山地向黑海一侧倾落,布拉风明显,A正确;丁地位置更靠西,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更强,在西风的影响下,布拉风表现不明显,排除D。
  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发源于山地的冷空气向温暖的沿海地区倾落,会给所经地区带来大幅度降温(注意材料信息“低矮隘道”,其倾落的高差不是很大,焚风效应不明显),可能带来冰冻、风灾等灾害,B正确,C错;冷空气从高处向下运动,降水少,不会导致滑坡和泥石流,A、D错。
  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布拉风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冬季的夜晚,山地或高原地区降温幅度大,气压高,冷空气发育;而温暖的海洋降温慢,气温相对较高,气压较低,此时海陆间气压梯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最有利于布拉风的形成,D正确,C错;夏季的白天山地或高原地区气温也相对较高,与海洋温差不是很大;夏季夜晚山地或高原降温幅度不如冬季夜晚显著,A、B错。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三十里风区”位于吐鲁番与达坂城之间,为南疆与北疆的交通咽喉,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
  材料二 图1为三十里风区示意图,图2为吐鲁番和乌鲁木齐气候资料图。

  (1)比较吐鲁番和乌鲁木齐气候特征的异同。(8分)
  (2)分析“三十里风区”的形成原因。(6分)
  (3)兰新铁路从“三十里风区”经过,请提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可行措施。(8分)
  答案 (1)相同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少。不同点:吐鲁番气温高于乌鲁木齐(年均温较高);吐鲁番降水少于乌鲁木齐(年降水量较少)。
  (2)地形:谷地地形,狭管效应显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大,有利于北方冷气团南下。地面状况:植被稀疏,地面摩擦力小。
  (3)加强监测预报,尽量在风速较低的时间经过;修建“防风墙”“草方格沙障”等工程;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车速通过。
  解析:(1)气候特征主要考虑气温和降水。据图中信息显示,二者均深居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接近40℃),年降水量少(不足200mm)。但吐鲁番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均高于乌鲁木齐,年均温较高;结合图中左侧降水量刻度值可知,吐鲁番的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少。
  (2)首先关注区域大环境,三十里风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所以冬季多大风。但根据材料信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可见,并非只有冬季才有大风,再结合材料所给小环境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从上题可知,年均温吐鲁番大于乌鲁木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的局地热力环流,即近地面的风从乌鲁木齐(达坂城)一侧吹向吐鲁番,且从图中可知,吐鲁番与乌鲁木齐交通线两侧均为山地地形,故而存在狭管效应,加大风力。再结合达坂城比吐鲁番海拔高约1000米,较冷空气易顺着地势下沉至吐鲁番。加上当地植被稀疏,地面摩擦力小,最终形成了“三十里风区”。
  (3)“三十里风区”风力强劲,对列车行驶构成安全隐患,因此应加强监测预报,使列车尽量在风速较低的时间经过;大风形成的沙尘可掩埋铁路路基、铁轨,且对机车、路基产生磨损,因此可修建“防风墙”,将沙尘阻挡在铁轨之外;在铁轨附近建设“草方格沙障”等工程,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此外列车在大风区通过时应注意降低车速。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焚风效应 狭管效应
  • 上一篇:九大气候类型
  • 下一篇:关于雾的成因详细解析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