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综合题答题技巧

归属:地理专题复习 2023-04-25 
【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
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不是水源)、地貌、生物(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图片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表现
⑴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⑵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⑶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例题1(2023·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大兴安岭是国家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达84.89%,沼泽湿地面积广大,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深刻影响着这里的河流地貌和湿地分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
额木尔河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在漠河地区留下“九曲十八湾”(图)。
(1)说明额木尔河“九曲十八湾”的成因。
研究表明,与100年前相比,东北地区现代冻土南界已北移20—30km。同时,大兴安岭地区出现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现象;部分林区大片兴安落叶松倾倒、死亡。
(2)试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案】(1)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地处多年冻土带,河流难以下蚀,以侧蚀为主,形成曲流。
(2)气候变暖,导致冻土向北退化;融化的冻土水分加速蒸发和下渗,使土壤变干,原始湿地萎缩;融水向低洼区汇集,形成新生湿地;土壤过干或过湿(肥力下降、土质松软),导致林木倾倒死亡。
【分析】本题以大兴安岭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以及生态修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额木尔河中下游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且由材料“多年冻土层广泛分布”可知,冻土层阻隔了水分下渗,同时也限制了河流的下切侵蚀,使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流曲流发育;随着侧蚀作用不断增强,河流形成九曲十八弯的地貌。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地温升高,冻土分布的最南界北移;气温升高,冻土融化,水分加速蒸发和下渗,使土壤变干,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气温升高,使得原有的冻土融化,水分在地势低洼处汇集,形成新的湿地,新生湿地扩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为多年冻土分布地区,因冻土融化,表层土壤缺少冻土的支撑,土质松软,导致林木倾倒;同时因土壤下部多年冻土的存在,使树木生长过程中根系难以深入土壤深处,造成树木根系浅;冻土融化后,地表水下渗到土壤深处或山坡底部地势较低处,土壤表层变干,有机质加速分解,山坡上的树木因缺少地表水补给、难以吸取地下深处的地下水和肥力下降而造成缺水、死亡;而在新生湿地中,由于水分增加,土质变得松软,也易造成林木倾倒、死亡。     
【第二部分  变式训练】
1.(2023·湖北武汉·高三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几内亚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屿,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在中部山脊的南北两侧,有宽窄不一的沿海平原,多港湾。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下表格为甲城市气温统计资料,下图示意几内亚岛位置。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l
l2
气温(℃)
27.1
27.5
27.2
26.9
25.3
25.4
24.8
24.9
25.2
26.6
27.0
27.3

图片

(1)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出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2)请用整体性原理分析乙河上游植被破坏对河口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特征: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位于1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且年变化小,昼长变化小,年太阳辐射变化小;近海,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
(2)乙河上游植被破坏将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使得乙河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大;从而导致河口三角洲扩大,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沿海湿地面积扩大;河口地区洪涝灾害多发。
【分析】本题以新几内亚岛位置和甲城市气温统计资料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气温的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从表格数据中可知,甲城市全年高温,最冷月均温大于24°C,全年均温在24.8°C-27.3°C,气温年较差小。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海陆位置等,甲城市位于1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年太阳辐射量大,全年气温高;太阳辐射年变化小,昼长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甲城市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气温年较差小等。
(2)整体性原理即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整体性,其中一个要素变化时,其他要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乙河上游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使得乙河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大,河流季节变化大易产生河流决堤,威胁周边人民安全;乙河上游植被破坏,河流泥沙含量增大,河口地区流速下降,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河口三角洲扩大,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沿海湿地面积扩大;泥沙淤积,河流排水不畅,河口地区洪涝灾害多发,河流易发生改道等。
2.(2022·山东济宁·高三统考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是发育有泥炭层的沼泽。泥炭地的土壤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其上生长大量沼泽植物,其下则有泥炭形成和积累,有地球的“固碳海绵”之称。
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的圩田是在沿海低地筑堤、排水而成,其中泥炭牧场是由泥炭地改造而成(下图)。泥炭牧场早期由于土壤过湿、积水导致牧场产量产值较低,后期经政府批准开沟排水,泥炭牧场产量产值明显增加。但排水导致泥炭变干,并加速氧化分解,从而导致泥炭地地面沉降。地面沉降又影响到圩田地区的自然环境。
图片
(1)推测开挖沟渠前,泥炭牧场产量产值较低的主要原因。
(2)以整体性视角,分析泥炭牧场排水对兰斯塔德圩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土壤过湿,积水面积大,可用牧场面积小;土壤含水量大,春季回温慢、地温低,牧草生长季短,可放牧时间短。
(2)牧场排水导致地面沉降,随着地面沉降,地势变得更低,使发生内涝的可能性增加;排水导致泥炭氧化分解加剧,泥炭层变薄,地表压力(重力)减小,使地下咸水更易向上运动,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泥炭分解,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改变沼泽植物生存环境,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本大题以荷兰泥炭牧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泥炭牧场早期由于土壤过湿、积水导致牧场产量产值较低”可知开挖沟渠前,土壤积水过湿,可使用牧场面积小;土壤积水,春季升温慢、地温较低,牧草生长期短,可放牧时间短,导致产量低。
(2)牧场排水导致地面沉降,地势变得更低,又是临海地区,容易产生海水入侵,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地势降低,排水不畅,容易发生内涝;人工排水导致泥炭氧化分解加剧,泥炭分解,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加剧气候变暖;改变沼泽植物生存环境,使原有部分生物死亡,区域生物多样性减少。
3.(2023·北京·高三开学考试)家在吉林省白城市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和父母进行了一次省内自驾游。旅游过程中,他被沿途美丽自然风光和特色美食所吸引,也为自己家乡的变化而自豪。为了更好地向别人介绍吉林风光和特产,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图)。大家结合小明的资料,一起感受别样的吉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黑土区中心地带,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未利用盐碱地面积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就探索和实践“以稻治碱”的土壤治理模式。现在白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弱碱地稻米之乡”。
(1)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说明白城市“以稻治碱”成功的意义。
向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水鸟在此集结停歇,夏季还有大量的水鸟留在湿地繁殖。为保障湿地生态环境,从2004年起,经水利部门协调,上游水库对向海湿地多次实施应急补水,达到了“引来活水润绿洲,万物复苏生机旺”的效果。现在这里栖息的候鸟数量日益增加。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向海湿地候鸟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答案】(1)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2)引入水源,使湿地面积增加,栖息地面积扩大,鸟类的食物增加,生态环境改善,使鸟类数量增加。
【分析】本大题以白城市“以稻治碱”、向海湿地和明太鱼加工基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工业区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材料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就探索和实践“以稻治碱”的土壤治理模式”可以说明该模式投入了大量科技、人才,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盐碱地的治理可以改善耕地质量,并增加耕地面积,从而提高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材料中“经水利部门协调,上游水库对向海湿地多次实施应急补水”可知补充湿地水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以扩大湿地面积,鸟类的栖息地增加;湿地物种变得丰富,可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利于鸟类生存繁衍。
4.(2023·天津宝坻·高三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居延海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苏泊淖尔(东居延海)和嘎顺淖尔(西居延海)。下图是黑河流域示意图。
图片
(1)试分析居延海分裂成两个湖泊的自然原因。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居延海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2)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分析】本题以黑河和居延海为背景材料,考查湖泊成因及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来回答。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湖面水位下降;由于农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过度引入湖的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面萎缩;由于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湖水流向两侧,导致湖泊从中间分开,形成两个湖泊。
(2)由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湖面面积变小,蒸发水量减少,降水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体的净化能力弱,水质恶化;湿地面积缩小,水生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由于蒸发加剧,湿地面积减小,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5.(2023·山西运城·高三统考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
爪哇岛人口稠密,是印度尼西亚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塞梅鲁火山1818年以来发生过55次喷发,当地时间2021年12月4日,该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喷出的巨大浓烟高达12000米,成吨的火山灰被抛向空中,火山灰富含钾钙镁铁等矿物质。右图(a)为芝马努河流域示意图,(b)为该流域降水柱状图。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简述火山喷发对该地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说明芝马努河流域的降水特征和形成原因。
【答案】(1)有利影响:塑造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形成温泉等地热资源,形成矿产资源,形成深厚、肥沃土壤层等。
不利影响:火山喷发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气透明度低,影响航空飞行,引燃并摧毁大片原始丛林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降水特征:降水总量大,季节变化大,6~10月降水少,11~次年5月降水多。成因:11~次年5月,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山地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多。6~10月受东南信风影响,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
【分析】本大题以爪哇岛简图和降水柱状图为材料,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地理环境整体性、影响降水的因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详解】(1)火山喷发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火山喷发形成独特的火山地貌,伴随岩浆活动可形成温泉等地热资源,火山活动可把深部大量有用的矿物质带到浅表,形成矿床,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火山灰富含矿物养分,可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不利影响:火山喷发的气体和尘埃会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航空飞行;火山喷发的岩浆会摧毁森林和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火山喷物会摧毁农田、聚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结合该流域降水柱状图可看出,该流域降水总量大,6~10月降水少,11月~次年5月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结合图中纬度可看出,该地位于6°S~8°S附近,11月~次年5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压带南移,该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带来大量水汽,受山地地形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6~10月,赤道低压带向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影响,且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自然环境 答题技巧 综合题 整体性原理
  • 上一篇:影响气候的因素综合题答题技巧
  • 下一篇:地形特征描述综合题答题技巧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