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大气运动过程综合题答题技巧

归属:地理专题复习 2023-04-25 
【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    图片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图片
2.锋面的形成过程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可把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图片
3.气旋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某地地面热,则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所以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周围相对气压高,所以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在上升)形成气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逆时针偏转,南半球顺时针偏转。
例题
(2018·全国·高考真题)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详解】(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第二部分  变式训练】
1.(2023·郑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地众多,森林广布,灌木种类繁多。“查帕拉尔”是加利福尼亚山地常见的灌木,其叶子里面含有较多的油脂和蜡。每年秋冬季节,加州盛行“圣安娜风”,风力强劲,直达太平洋沿岸。2018年11月,美国加州发生特大山火,造成的保险赔偿或将达到130亿美元。为防范火灾,在20世纪初,美国森林服务部门制定“火情抑制”政策,即在发现森林火情后,必须于当天上午10点前扑灭。但近年来,当地林业部门开始采用“受控火烧”来提高耐火森林环境的质量。所谓受控火烧是专业人员点燃小规模的山火,火焰较低并且在地表缓慢移动。经过受控火烧,森林冠层火灾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如图为“圣安娜风”示意图。
图片
(1)简要描述“圣安娜风”的形成过程。
(2)分析“圣安娜风”对此次特大山火的影响。
(3)说明美国林业部门采用“受控火烧”措施的主要原因。
【答案】(1)(3分)秋冬季节,陆地降温速度快且地势高,(1分)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压,(1分)冷高压驱使空气向沿海推进形成圣安娜风。(1分)
(2)(4分)圣安娜风来自内陆荒漠地带,翻越山脉,气流下沉,空气干燥,(1分)导致地表有大量枯死树木,形成较多的易燃物。(1分)经过峡谷,风速强劲,(1分)加速火情蔓延,不利于火情控制。(1分)
(3)(4分)当地易燃灌木较多,(1分)原有的火情抑制政策积累易燃林木,(1分)为大规模火灾发生埋下隐患。受控火烧政策能积累易燃树种、减少枯枝落叶的数量;(1分)并能有效杀灭土壤和枯枝落叶中的害虫,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耐火植物生长和林木自然更新。(1分)
2.(2018·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图片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 产构成巨大威胁。
【详解】整体分析:本题主要以龙卷风为主题,考查龙卷风的成因、地形对龙卷风的影响以及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地区,而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放热,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气流旋转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形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
(3)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4)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史短难以发现,危害性大等。
【点睛】台风和龙卷风
1.台风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由于气温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以上就称为台风。
2.龙卷风
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影响范围虽小,但破坏力极大。
两者对比,龙卷风发生的时间短,影响范围广,而且形成的位置海洋和陆地均有可能。台风发生时间更长,影响范围广,而且形成于海洋上。
3.(2023·全国·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台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台风有时候有两个雨带,一个位于中心附近的旋涡风雨区,一个位于台风北侧等压线弯曲处(台风倒槽)。2019年9月2日第13号台风“玲玲”生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并一路向北在朝鲜登陆,7日到达我国东北地区后,逐渐减弱为温带气旋。图示为T时刻“玲玲”演变为超强台风阶段的位置及周围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状况。
图片
(1)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台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气旋的形成分析,台风“玲玲”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是如何形成的?
(3)说明T时刻“玲玲”北侧槽线附近发生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
(4)台风“玲玲”登陆并移动到我国东北后是如何减弱为温带气旋的?
【答案】(1)海洋水受热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形成强低气压,带动四周气流旋转汇聚。
(2)9月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猛烈,最后形成台风。
(3)“玲玲”北侧槽线东西两侧(冷暖气团)气流性质不同;东侧盛行偏东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暖湿空气,西侧盛行偏北风,陆地冷空气带来降温,水汽易凝结降水;近洋面温度高,空气对流旺盛,产生降水;且降水释放潜热,加强对流过程。
(4)登陆朝鲜半岛并移至广阔的东北大地后,纬度升高;且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玲玲”近地面空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温升压使空气旋转上升势力减弱,风力减弱;地面摩擦力的影响,使气流势力进一步减弱;移至陆面后“玲玲”的水汽来源大减,降水强度减弱。
【分析】本大题以台风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台风的形成、表现和减弱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等。
【详解】(1)夏季海洋上气温较高,海水受热水分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热量,进一步加热空气并抬升空气,促使低压中心气压降低,形成强低压,并带动四周空气旋转汇聚。
(2)要求中提到,要结合气旋的形成,气旋从气压的角度来说是低压系统。所以,首先从低压的形成进行说明:9月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海区温度高(超过26°C),大量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形成低压系统;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旅转起来,在海洋表面形成气旋。而上升空气不断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释放潜热,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旅转得更猛烈,最后当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及以上时,就形成了台风。
(3)降水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汽和降温。北侧槽线东西两侧气流性质不同:东侧吹偏东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暖湿空气,满足了降水的充足水汽条件;西侧吹较冷的偏北风,陆地冷空气带来降温,又满足了降温的条件,所以水汽容易凝结而形成降水;加上近洋面温度高,空气对流运动旺盛,容易产生对流雨;且降水释放潜热,加强对流过程,从而使得北侧槽线附近发生大范围强降水。
(4)台风来临时会带来强风、暴雨,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危险。当风力,降水减弱时,即意味着台风势力减弱,变为温带气旋。所以主要从风力为什么变小,降水为什么减少来进行分析。首先,风力减小的原因:台风到达东北后,当地纬度较高,且受北方冷空气彩响,“玲玲”近地面空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降温升压使空气旋转上升势力减弱,风力减弱;陆地地形、建筑物等,都会增大地面摩擦力,减小风力,使气流势力进一步减弱;其次,分析降水变少:移至大陆后台风的水汽来源大减,降水强度随之减弱。
4.(2023·江苏淮安·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端午节期间,我国部分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这时恰好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时候即“龙舟水”。下图为“2020年5月21日20:00,850hPa环流形势图”。
图片
(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锋线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说明本次龙舟水形成过程。
(3)说出龙舟水造成的自然灾害,举例说明3S技术在龙舟水防灾减灾中作用。
【答案】(1)     绘图如下:
图片    
该线两侧风向存在明显差异;北侧以东北风为主,南侧西南风为主。
(2)北侧冷空气势力还较强;副热带高压形成,东南季风开始;西南暖湿气流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冷暖气团在华南交汇形成锋面降水。
(3)强降水、洪涝、大风、风暴潮等;灾前:RS,对天气进行监测预报;GIS评估灾后损失;GIS、GPS救灾中车辆调度等。
【分析】本大题以端午节期间的“龙舟水”为材料设置试题,设计锋面系统的判读及成因、自然灾害、3S技术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锋面系统是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天气系统,在锋线的两侧风向存在显著差异,而由图可以判断在贵州、湖南以及江西的南部地区,两侧的风向变化明显,北侧以东北风为主,南侧以西南风为主,由此可以判断出锋线的位置。画图如下:
图片
(2)由材料可知:龙舟水出现在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端午节期间,从降水成因来判断,为典型的锋面雨。此时正处于冷暖空气频繁相遇的时期,北侧的冷空气势力还比较强,存在频繁南下的现象;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形成,东南季风的势力慢慢强盛;同时西南地区的暖湿气流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因此来自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此相遇,形成锋面雨。
(3)锋面过境会带来阴天、大风、降水等天气,因此此次龙舟水会诱发强降水、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沿海地区受其影响还会引发风暴潮等海洋灾害。3S技术对龙舟水的防灾减灾作用可体现在灾前、灾中和灾后。灾前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和预报;灾害发生过程中可利用GIS和GPS技术对救灾车辆进行统一的调度,提高救援的效率;灾后可以利用GIS技术对受灾的损失情况进行评估。
5.(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寒冷干燥的极地大陆气团,形成于高纬冰雪覆盖的内陆地区,一般不会形成深厚的云层和强降水,但当极地大陆气团穿越温暖开阔水域时往往会形成很厚的降雪云带,在秋冬季大湖区下风向沿岸80千米范围内会形成间歇性暴风雪现象,称为大湖效应。北美五大湖水域面积广,水体储量大,垂直温差显著,湖泊降雪效应强。下图为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1996年11月9日至14日降雪量分布。
图片
(1)简述图示区域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推测地形因素对图示区域低温的影响。
(3)描述图中查尔顿地区降雪的形成过程。
【答案】(1)降雪的空间分布不均衡;降雪带呈东北西南走向;查尔顿附近降雪量最大,向四周递减。
(2)北部地势低缓,湖面广阔,利于冷空气南下;南部地势较高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冷空气滞留时间长。
(3)秋冬季节北部的冷空气南下;越过湖面,补充大量水汽;在东南部水汽迅速上升,形成间歇性暴风雪。
【分析】本题以大湖效应和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降雪量分布为材料,涉及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气温的影响因素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提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的降雪空间总体上分布不均匀;从形状来看,图中等降雪量线呈带状分布,降雪带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于湖泊东南侧;从数值来看,降雪量的最大值出现在查尔顿附近,并向四周逐渐减少。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北侧为平原和开阔的伊利湖,湖畔地势较低,湖面开阔,有利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南下,气温较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部地区地势较高,对冷空气的阻拦作用较强;冷空气大量在山地的西北坡堆积,停留时间较长,受冷空气影响时间较长,气温较低。
(3)本题可从降水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秋冬季节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南下的冷空气势力较强;伊利湖水面温度较高,水汽蒸发大,大气水汽多,冷空气经过北方的伊利湖上方时,获得大量的水汽补给;受到南部地形的抬升作用,水汽在迅速抬升的过程中,凝结形成间歇性降水,秋冬季气温较低,风力强劲,降水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暴风雪。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答题技巧 综合题 大气运动过程
  • 上一篇: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综合题答题技巧
  • 下一篇:地貌形成过程综合题答题技巧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