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位于甘肃兰州市黄河北岸的白塔山公园内,“白塔层峦”为兰州八景之一。
白塔山以白塔寺而得名,海拔1700多米,山势起伏,形势险要,有“拱抱金城”之雄姿。1958年因山而辟名为“白塔山公园”。公园占地300公顷,园内殿宇 错落,分布于山腰和山峰各处。现存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大部分为解放后重 新修建。其中1958年以后在原址上重建的一、二、三台古典建筑群为白塔山公园 的主体建筑,它把对称的石阶、石壁、亭台、回廊连贯在一起,上下通达,层次分 明,结构严整,成为我国古代建筑中一种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
白塔寺位于白塔山主峰山颠。始建于元代,相传是为纪念一位去蒙古渴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西藏著名喇嘛而建的。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一1456 年),由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巡抚绰奇又 补旧增新扩建寺院并改名为“慈思寺”,使之成为白塔山中最为著名的建筑,也是 山上时代最早的建筑。
寺内白塔为砖石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塔身为7级8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1.7米。塔的每面都有砖雕佛像。塔角榴每级都挂有铜铃,微风吹过,清脆 动听。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因而俗称白塔。该塔自建成后,历经数次强烈 地震,周围寺院多有倒塌,独白塔矗立无损,足见其高超的建筑技艺。
寺内塔南为三大寺楼,北面为谁提菩萨殿,东西两面各有配殿数间,将白塔围子其中,体现了以塔为主的建筑布局形式。菩萨殿后为地藏殿遗址,据载该殿 内绘有4个飞天,与敦煌飞天相比别具风格。殿内原有石佛和铜钟,今铜钟拐在, 重153.5公斤,为康熙五十七年所铸“慈思寺古铜钟”,造型注重,声音洪亮。为兰州重要文物之一。寺内还立有“夏禹岣嵝碑”,内容为歌颂记载大禹治水的事迹, 系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酒泉郡侯建功摹刻。碑高9尺,宽3尺,上刻77 个字。
白塔寺东邻还有几组古建筑,包括云月寺、三星殿、迎旭阁等。在这里欣赏东方日出,朝霞似锦,气象万千。
昔日白塔寺为人们求神拜佛、迷信祈福之地,每逢阴历三月十三日和九月九日,这里都举行盛大红火的庙会,寺院香火不断。而今的白塔寺经过多年绿化,山 上已是林木茂盛,流水漏漏。从黄河南岸望去,黄河铁桥、白塔公园建筑群、白塔 寺浑然一体,尽收眼底,“河桥远眺”为当地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