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殿坐落在突兀的山岗上,地势高朗,土地干燥,空气流通。四周林木葱笼、岗峦起伏如城堞,云蒸霞蔚,气势磅礴。相传上古时这里是一马平川,在一个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夜晚,只听得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天亮以后,风停雨住,一殿巍峨壮观,出现在飞来岗上。自此风调雨顺,否去泰来,为祈求神灵,每年夏历正月初八,善男信女前往焚香化纸,络绎不绝。据县志和《峨眉伽兰记》记载,飞来殿原名“家庆楼”,咸通二年(公元816年)唐懿宗敕建,高30米,宽40米,制作工巧,刻镂精细,装饰金碧,甚为华丽。楼上四壁皆为唐人名画,一壁绘海棠一树,花叶繁茂,枝干错综,其余画飞虫、鸟类最多,栩栩如生,极富情趣。庙门高悬“家庆楼”,乃著名理学家魏鹤山书。暑往寒来,风雨剥蚀,兵燹不断,多半废圯,经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到泰定元年(公无1324年)不断修葺,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易名“飞来殿”,始为今貌。
四川境内由于气候潮湿,在历史上又屡遭兵燹火燎,像飞来殿这种现存宋元的木结构建筑,已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