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在九江市东的湖口县,襟江带湖,北扼长江,南销鄱阳湖。石钟山有两座,一南一北,相距不到期公里。山不高,海拔均在70米上下。面积也不大,南者约0.34平方公里,北者约0.2平方公里.北石钟山文事、武备的轶事很多,特别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夜泊北石钟山绝壁下,寻声探源,写出著名的《石钏山记》一文后,山以文传,世人就把北石钟山称为石钟山,而把南石钟山称为上石钟山了。
石钟山自唐开始,就有建筑.山上的亭、台、楼、阁抱山枕水;半山亭、杯苏亭、江天一览亭、锁江亭、归去亭玲珑秀气;绀园、芸芍斋、沉香别墅、听涛眺雨轩古朴庄雅;船厅、梅花厅、坡仙楼、太平楼金碧辉煌。它们之间,或有花墙庭院穿插,或有石径、长廊相连,谐趣得体。这些闪现着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可以观景,可借以怀古。纵观整体,亭台楼阁和石、树、长江、鄱阳湖融为一体,给石钟山增添了诗情画意。怀苏亭据说是苏东坡夜宿处;归去亭是为纪念田园诗人、鼓泽县令陶渊明而建的,站在半人江水的江天一览亭,低头可见“石钟山下江如镜,映出青天五老峰”的奇景。
石钟山是历代文人、学士、名家荟萃之地。绀园的迎面石壁上,有后人刻的苏东坡的《石钟山记》;雄踞山顶的梅花厅,因周围植梅花而得名,更因为清代彭玉麟写的100多首梅花诗而出名。如今,石刻的梅花和彭玉麟的“梅花具有清刚气。
不怕江城玉笛吹”的诗句,依然留在石碑上。晋朝的陶渊明,南朗刘宋时的谢灵运,唐代的张九龄、颜真卿、李白、白居易,宋朝的苏轼。黄庭坚、陆游、文天祥,元朝的吴澄、刘闻,明朝的朱元璋、于谦,清代的王士祯、蒋土铨、彭玉麟等百多人,都曾在湖口石钟山写诗、著文、留字,有些还流传至今。现在,山上的楼阁里.亭台的校子上.石头上,前人留下的诗、词、句、字、硒等,多达数十处。这里既有名家唐朝魏征等人的手迹,也有不知名的草书家所写的一米左右的“驾”字。在山右桃花洞周围,几乎逢石就有字,就有诗。石钟山可称之为文山、诗山。 有“江湖锁钥”之称的石钟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曾在鄱阳湖操练水师;南朝刘宋王朝.曾在湖口设立军事哨所;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你攻我伐,在鄱阳湖打了十几年仗;历史上最大农民起义军—一太平军,凭惜石钟山之险,曾重刨曾国藩湘军水师,至今,石钟山上还有“太平军故垒”5个赫然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