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

归属:中国旅游 2022-04-15 
  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在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麓,是一处母系氏族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文化遗址,距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洞穴地处浅岩内,高出地面5米,进深14米、宽13米、高8米,总面积200平方米。洞口形似民间蒸糕用的甑皮,背北向阳。洞内地面较为平坦,通风条件良 好,冬暖夏凉。距地表较高,不易受洪水、猛兽的袭击,是一天然住宅。其四周环境,近处有一常年不干的水洞,是当时维系甑皮岩古老居民的生命之源;远处群 峰耸立,具有采集和渔猎食物的优越地理条件。因此,甑皮岩先民便在这里居住生活,创造了富有自身特点、又颇具地方特色的洞穴古文化遗存。   1965年,甑皮岩洞穴遗址被发现,1973年,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科学发掘。先在洞中心发现了大批先民的生产、生活的遗址、遗物,如火塘和灰坑,又在 洞穴的堆积物中发现了各种质地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在出土的工具和用具中,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器形有斧、锛、矛、网坠等;骨器有骨锥、骨凿及刃口尖利的骨鱼镖;蚌器多为长8—9厘米的蚌刀及蚌铲等。 生活用具和用品中有骨器、蚌器和陶器,其以一枚长8.1厘米、直径5毫米、针眼孔径3.5毫米的骨针最为精巧。陶制品虽然没有完整的器皿,但陶片极多,可看 出当时已制造了夹砂粗陶罐、细陶罐、陶豆,表面还绘有绳纹、席纹和篮纹等,表现出原始艺术的萌芽。遗址中还出土了用蚌壳、螺蛳壳穿孔做成的项链,成为先 民的爱美心理的实证。   在甑皮岩洞穴中还挖掘出大量水生和陆栖动物骨骼,有40多种,仅哺乳动物就有25种,是目前出土的东洋界中国亚区动物群中哺乳动物比较丰富的一个 点。其中有梅花鹿、苏门羚、水牛、灵猫、猕猴和亚洲象的骨骼。出土最多的是猪骨,而且是饲养后屠宰的,说明当时人们已有驯养动物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洞内还掩埋着30多具古人骨骼,是迄今为止我国洞穴遗址中发现入骨数量最多且保存完整的第一个洞穴遗址。头骨特征与“柳江人”相近,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同属南方蒙古人种,是研究华南远古人种之渊源发展的宝贵材料。在甑皮岩埋葬的死者,有“屈肢蹲葬”、“二次葬”、“侧身屈肢葬”和妇婴合葬。大多数为屈肢蹲葬,且墓距甚密,几乎头脚相挨。这种葬式与同期长江、黄河流域盛行的仰身直肢葬有明显区别,对研究远古葬俗有重大意义。   1978年,在甑皮岩洞穴遗址建立了专题陈列馆,正式开放后接待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和专家学者。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甑皮岩 洞穴遗址 陈列馆
  • 上一篇:北海水产展览馆
  • 下一篇:龙宫风景名胜区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