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刻,是汉代墓葬中刻有各种画像体裁的建墓用石。两汉时期盛行,厚葬,皇室贵族、名门世家,死后都要葬于冥宅大墓。建墓石上雕刻有表现死者生前的高门甲第、连车列骑、宾客投壶、舞乐百戏等豪华生活场面及思想信仰的图像,以求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奢华。
1915年,在南阳河南省第五中学任教的孙文清先生首先在校园内发现10余块汉画像石,后又在周围地区找到270多块。他将汉画拓成图片,整理成《南阳汉画集》并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南阳汉画像这种艺术珍品才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1935年,中国最早的汉代石刻馆在南阳建成,馆内展出历年收集的汉画像石。
50年代,田汉先生在南阳视察工作,对南阳的汉画像石尤为关注。他提议重修汉画馆,并由郭沫若先生提写了馆名。当时馆内收藏汉画像石500多块,馆前汉碑亭内珍藏南阳仅存的3块汉代碑刻。馆门前还移置汉代珍贵文物“天禄”、“辟邪”二石兽。
1973年,在日中友好协会会长中岛健藏先生提议下,南阳汉画石拓本与河南省碑刻拓本赴日展出,引起国际广泛重视。由于馆藏汉画像石不断增多,1976年汉画馆又新建一座大楼。在宽敞明亮的展览大厅里陈列着从1300多块画像石中选出的有代表性的珍品近200块。1978年,南阳汉画馆又将唐河湖阳发掘出的两座汉墓复原展出,使南阳汉画馆成为既有单项珍品陈列,又有完整汉墓结构 的汉画像石刻的艺术宝库。
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属于剔底纹衬的浅浮雕,构思大胆奇妙,线条刚柔适度,雕锋苍劲有力,形象栩栩如生。汉画像石的内容丰富,有统治阶级的舞乐百戏、角抵戏、车骑出行、骑射田猎、宴飨、投壶、奴婢、六博、楼阁等豪华生活的场面,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龙凤、青龙、白虎、仙鹤、飞廉、羽人、雷公车、虎.车升仙等珍禽异兽、神话人物,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玉兔、蟾蜍、日月合璧、牛郎织女、北斗七星、五星连珠、虹等神话传说和天文图象,有音乐、舞蹈、杂技花纹等文化艺术图案,还有以二桃杀三士、范雎受袍、聂政自屠、荆河刺秦王、鸿门宴等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画面。众多的汉画像石系统,形象地反映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和风情,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