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妈祖庙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奉祀天上圣母。相传当年福建莆田县湄州岛的朝天阁,有一位僧人捧天上圣母的神像来台,路经北港而为当地居民建小祠供奉。初时结茅为庙,清雍正年间改为木层砖瓦建筑,初现庙貌。后经乾隆十六年、三十六年和咸丰五年的扩建,庙宇略具规模。但在清光绪年间因北港火灾和地震,建筑几乎全部焚毁。从光绪三十四年再重修扩建,地方人士遂发起募捐,大兴土木,动工重建,从开工到宣统三年竣工,历时4年。这次重建工程浩大,庙宇占地2000平方米,除正殿外,前有毓麟宫,后有双公庙,左有聚奎阁、右有凌虚殿、庙西是文昌庙、东为三界公祠等等,形成庞大而严整的建筑群。
朝天宫地临北港溪右岸,庙宇为仿古宫殿。各殿都坐北朝南,正面宽约40米,里进深约56米。正殿为全庙最重要的建筑,殿前建拜亭,白石砌地,脊尾高翘凌空,屋脊装饰有飞龙、凤凰、麒麟、宝塔以及各种花草图案,是台湾寺庙传统的风格。大殿内供奉“天上圣母”,又名“镇殿妈”、“湄州妈”(实际均指天纪,即妈祖),还有30尊妈祖的“分身”。“天上圣母”两侧有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像。大殿东西两厢分别祀福德正神和主生娘娘。朝天宫的后殿主祀妈祖的父母兄姐,表示妈祖一家皆神,团聚一堂,此为台湾通俗佛教“人情味”的典型例子。
妈祖,姓林名默,福建莆田县湄州人,是著名的海上自然神。据历史记载,妈祖诞生于公元960年,逝世于987年,死时年仅28岁。传说妈祖正直性善,勇敢聪慧,以在惊涛骇浪中解救人出名。从宋代至清代,无论是官员出使外国,进行海上运输,还是渔民扬帆打渔,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往往都要先行祭祀妈祖,祈求神灵保佑,在船舶上还设立妈祖神位,时时供奉。至今这一遗俗仍在沿海的民间流行。
在台湾还有许多的妈祖庙。在基隆市忠工路有一座安庆宫,又名鸡笼妈祖庙。创建于清嘉庆十九年,由福建漳州移民为祈求河清海晏、安居乐业而建,内奉妈祖神像。大天后宫,在台南市妈祖宫街,又名台南妈祖庙。清康熙二十二年,由明宁靖王朱术柱宅改建而成。殿内供奉着妈祖神像、两旁立千里眼和顺风耳二神。庙内尚保存有建庙、重修的石碑数块。坐落在台东县台东镇的台东天后宫,又名台东妈祖庙。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光绪皇帝亲敕“灵昭诚佑”匾额一面。门前有龙柱石狮,雕工颇为精细。澎湖天后宫在澎湖岛的张公镇,又名澎湖妈祖庙。相传明万历三十一年已有,为台湾全省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天后宫于公元1919年重修。鹿港妈祖庙最具特色,仅鹿港一处就有3座妈祖庙,妈祖庙之多,是台湾其他地方所罕见的,这3座妈祖庙是旧祖庙,新祖庙和兴化妈祖庙。鹿港的旧妈祖庙创建于明末永历元年,、这是台湾早期建造的妈祖庙之一,历经300多年,几经修缮扩建,如今的旧妈祖宫,庄严肃穆,被称为鹿港3大古迹之一。
台湾人笃信妈祖,她既是航海保护神,又是年岁丰收和保境安民的象征。每年农历1—3月,在台湾各地的妈祖庙进香的人络绎不绝;而农历3月23日妈祖诞辰前后,香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