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
位于东经110.1°,北纬28.0°,在湖南省西部,辰水之畔。汉置辰阳县,因在辰水之阳,故名。隋改辰溪县,以辰溪流经,故名。
黔阳县:
位于东经110.1°,北纬27.3°,在湖南省西部。宋置黔阳县,因在黔江之阳,故名。
溆浦县:
位于东经110.5°,北纬27.9°,在湖南省西部,沅水中游。唐置溆浦县,因叙水所经,一名溆水,故名。浦,水边之意。
新晃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9.1°,北纬27.3°,在湖南省西部。清置晃州直隶厅,因西晃山为名,1913年改为晃县。后改新晃县,1966年改今名。
芷江侗族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9.6°,北纬27.4°,在湖南省西部,与贵州省为邻。清置芷江县,芷江所经,“两岸多生杜蘅白芷,故名。”一说因芷水为名。
通道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9.7°,北纬26.1°,在湖南省西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宋置通道县,因此县为西至贵州,南到广西之大道,故名。1954年改今名。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位于东经109.6°,北纬26.5°,在湖南省西南端。据《今县释名》:“本溪洞诸蛮之地”,宋置靖州,取安抚之意。1913年改为靖县,1987年改今名。
黄冈市:
位于东经114.8°,北纬30.4°,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黄冈县。据《今县释名》:“西北有黄冈山,因古黄国得名。”1990年设黄州市。1995年在黄冈地区所辖范围内改黄州市为黄冈市,沿用地区名为市名。
麻城市:
位于东经115.0°,北纬31.1°,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县本石勒将麻秋所筑,因名麻城。1987年改市。
武穴市: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南,长江北岸,邻接江西省。唐置广济县。1987年改为武穴市,因武穴镇得名。据《康熙丁未志》:武穴“或云汉以前为邬家阅,人极悍,有精兵,唐号武家阅。”据何绍基《长江图说》:“武穴古为大江九穴之一。”明代更名为武家穴,后演变为“武穴”。
红安县
位于东经114.6°,北纬31.2°,在湖北省武汉市北,大别山南侧。明置黄安县。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黄安战役”奇取县城后,12月改黄安为红安县,以庆祝红四方面军的胜利。
罗田县:
位于东经115.3°,北纬30.7°,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北。大别山南麓。据《今县释名》:“梁置、县西北有同罗关,《舆地纪胜》,崄石河在浠水县东北,罗石三溪之水会焉,盖县居兹水之陆而名。”一说罗田系巴蛮酋长田光兴,文小罗助其灭叛将有功,设县时盖取二人名姓称罗田。
浠水县:
位于东经115.2°,北纬30.4°,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长江北岸。南朝宋置浠水左县,唐改为蕲水县。1933年改为烯水县。县治南有浠水,故名。
蕲春县:
位于东经115.4°,北纬30.2°,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南。汉置蕲春县。据《太平寰宇记》:蕲春县以水隈多蕲菜而得名。蕲菜即楚菜,俗称水芹菜。春,取生机勃勃之意。
黄梅县:
位于东经115.9°,北纬30.0°,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南临长江。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蔡县为黄梅县。据《今县释名》:“黄梅山在西北,山多黄梅,以此名县。”
英山县:
位于东经115.6°,北纬30.7°,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大别山南侧。宋置英山县。据《英山县志》:“九江王英国公墓在英山尖下,茔碑尚存。”因山为名。
黄石市:
位于东经115.0°,北纬30.1°,在湖北省东部,在武汉市东南。1950年设黄石市,因大治县的黄石港得名。一说因黄石山得名。
大冶市:
位于东经114.9°,北纬30.0°,在湖北省东南部,长江南岸。宋乾德五年(967年)设大冶县,因县境矿藏丰富,不少朝代在此大兴炉冶,故取名大冶县。1994年设市。
阳新县:
位于东经115.2°,北纬29.7°,在湖北省武汉市东南面。三国吴置阳新县,隋改永兴县,1914年复改阳新县。
焦作市:
位于东经113.2°,北纬35.2°,在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焦作市源于焦作村名,焦为姓氏,焦作,指焦姓经营的作坊。在焦作周围的许多村名都有“作”字,如李贵作、陆家作、上百作等。一说,据《说文解字》:“焦,火所伤也,从火雥声,”因而认为焦作原是经营煤业的作坊。1956年以矿区设焦作市。
济源市:
位于东经112.5°,北纬35.0°,在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山西省为邻。隋置济源县。县境西北有王屋山,是古代济水的发源地,故曰济源。1988年设市。
修武县:
位于东经113.4°,北纬35.2°,在河南省西北部,邻山西省。修武一名源出一历史事件。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出师伐纣,从豫北平原向商都朝歌(今淇县)进军,路经今修武一带时。车上的轭断为三截,天雨三日不止,军队无法前进。武王问姜尚:“车轭为三,天雨三日不止,难道是天意不让伐纣吗?”他解释道:“轭折为三,是要我们把军队分为三军,天雨三日不止,是为我们洗涤兵马。”于是“修武勒兵于宁,更名邢丘曰怀宁,曰修武。”修武,意为整顿军队。
温县:
位于东经113.0°,北纬34.9°,在河南省西北部,郑州市西北,黄河北岸。汉置温县,“温”源于西周初期苏岔生的封国名。一说因境内温泉得名,周为温邑。
武涉县:
位于东经113.3°,北纬35.0°,在河南省北部,郑州市以北,黄河之畔。隋开皇十六年设武陟县。据《说文解字》:“陟,登也,从阜步。”段玉裁注:“谓缘阜而步也。”《尔雅》:山之形若三山重累者曰陟。今焦作、修武一带,太行余脉起伏,以“陟”为名,应取登山或取山岭重叠义。又因原为修武境,故以武陟为名。
博爱县
位于东经113.0°,北纬35.1°,在河南省西北部,沁河下游,与山西省为邻。1927年置博爱县,是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吉鸿昌命名的。为了防止以后发生流血事件,便于国民党地方政府领导,吉鸿昌将军根据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等自然条件,认为可以置县,于是向国民党政府提议与沁阳县分县而治,按孙中山先生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学说,取名博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