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中国地名由来-华中地区(4)

时间:2022-07-14 归属:人文地理

孟州市:

位于东经112.7°,北纬34.8°,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东北,黄河北岸。汉置河阳县,元称孟州,明改孟州为孟县。孟县,源为孟津——古代黄河的重要渡口。孟县得名于孟津。1996年设市。

沁阳市:

位于东经112.9°,北纬35。 0°,在河南省西北部,沁河下游。隋置河内县,因在黄河北。明设怀庆府。1913年改为沁阳县,因在沁河之北,故名。1989年设市。

荆门市:

位于东经112.1°,北纬31.0°,在湖北省中部,汉江与漳水之间。唐置荆门县,以境内荆门山得名。据《荆门直隶州志》:“荆门山即虎牙关,唐尉迟恭筑。在州南五里,东西两山对峙如门”故名。1979年设市。

钟祥市:

位于东经112.5°,北纬31.1°,在湖北省武汉市西北,汉江中游。明嘉靖十年(1531年)设钟祥县。钟祥,以明世宗(嘉靖皇帝)发迹于此,有聚集祥瑞的意思,故赐名钟祥。1992年设市。

京山县:

位于东经113.1°,北纬31.0°,在湖北省武汉市西北,大洪山南麓。隋置京山县。京山县城东7.5公里处有京山,又称京源山。

荆州市:

位于东经112.2°.北纬30.3°,在湖北省南部,长江北岸。唐代始称沙头、沙头市,简称沙市。其意为沙洲顶端的集市。1949年设市,故在沙市之后又加“市”字。1994年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1996年荆沙市改名为荆州市,取古荆州为名。

石首市:

位于东经112.4°,北纬29.7°,在湖北省武汉市西南,与湖南省为邻。晋置石首山。据《今县释名》:“石首山在县东,江滨有石孤立,在北山之首。县以此名。”

洪湖市:

位于东经113.4°,北纬29.7°,在湖北省武汉市西南。1951年成立洪湖县,以境内最大湖泊洪湖得名。1987年县改市。

开封市、县:

位于东经114.3°,北纬34.7°,在河南省中北部。春秋为郑地,汉置开封县。据《太平寰宇记》,开封,取开拓封疆之意。1948年设开封市。

尉氏县:

位于东经114.1°,北纬34。 4°,在河南省中部,开封市西南。“古狱官曰尉氏”,今尉氏原为“郑之别狱”,并以这里为食邑,人们又称此邑为“尉氏”。据《汉书》:“郑大夫尉氏之邑,故遂以为邑。”秦置尉氏县。

兰考县k:

位于东经114.8°,北纬34.8°,在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东侧。清代,兰阳、仪封二县合并,称兰仪,以二县首字为名。因讳皇帝溥仪之“仪”字,改兰仪为兰封。1954年,兰封、考城二县合并,称兰考县,又以二县首字为名。

杞县:

位于东经114.7°,北纬34.5°,在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南侧。古多杞柳,西周称杞国,秦置雍丘县,五代改杞县。县因古国名,国因柳名。

通许县:

位于东经114.4°,北纬34.4°,在河南省东北部,开封市南边。春秋为许国地。宋置通许镇。宋太祖赵匡胤下诏疏浚蔡河。自京师至通许镇,沿河设置闸门,按时开闸,调节水量,漕运畅通。取自汴京直通许国故地之义,故名通许。宋真宗咸平五年设咸平县,以年号为名。后因与咸平府同名,改为通许县。

娄底市:

位于东经111.9°,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原湘乡县,南宋时称神童湾。“娄”、“氏”为天上两个星座,为二十八宿之一。娄宿属白虎(西方)七宿第二宿;氐宿亦称天根,属青龙(东方)七宿第三宿。娄底地区适居其下,人们称“左青龙,右白虎”,吉星高照,兆卜祥瑞,因以为名。“娄底”由“娄氏”演变而来。1961年设市,1962年撤,1980年复置市。

冷水江市:

位于东经111.4°,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原为新化县工矿区,1969年以区设县得名。冷江区的驻地有一条白锡矿山至资水的连溪,两岸多井,井水冰凉,汇入溪内,流入资水,冷水江由此得名。

涟源市:

位于东经111.6°,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1952年设涟源县,因地处涟水源头,故名。1987年改为市。

新化县:

位于东经111.3°,北纬27.7°,在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据《宝庆府志》:“筑二邑,命曰安化、新化,以安化隶潭州,以新化隶邵州。”取“新归王化”之义,故名新化。据《今县释名》:“自晋以后,皆为蛮地,宋平猺大洞,以其地置县。欧阳忞曰:收复梅山,以其地置新化县。”赋新开化之意。

双峰县:

位于东经112.2°,北纬27.4°,在湖南省中部偏东。原湘乡县地,1952年设双峰县,因县城东南有双峰山屏立其侧,即以为名。

洛阳市: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6°,在河南省西北部,郑州市西侧,洛阳,因地处洛水之北,故名。东周、东汉等九朝均在此建都,1948年置市。

孟津县: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 8°,在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北部,黄河之畔。孟津,原名“盟津”,是古代洛阳东北黄河上的重要渡口,是以周武王伐纣在此与诸侯歃血为盟命名的。孟为盟的谐音。金代在孟津渡南口置孟津县。

伊川县: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 4°,在河南省中西部,洛阳市南。隋置伊阙县,因北邻伊阙山(今龙门山)得名。1927年在此县置自由、平等二县,1932年二县合并,改称伊川县,因邻伊河得名,伊河,古称伊川。

汝阳县:

位于东经112.4°,北纬34.1°,在河南省中西部,洛阳市南。唐置伊阳县,因与宜阳县同音,1959年改为汝阳县,因县治位居汝河之北,故名。

偃师市:

位于东经112.7°,北纬34.7°,在河南省西北部,郑州市西侧,黄河之畔。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攻取朝歌,灭掉商朝。武王回师镐时,认为天下已经太平,决定偃师息戎。于是“放马华阳”,兵车入库,表示不再打仗。据《读史方舆纪要》,“周武王伐纣,回师息戎,因名偃师。”秦因置偃师县。1993年设市。

嵩县:

于东经112.0°,北纬34.1°,在河南省中部。金置嵩州,明置嵩县,因县境有嵩山得名。嵩山为我国五岳之一的中岳。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中国地名由来 华中地区
  • 上一篇:中国地名由来-西北地区
  • 下一篇:中国地名由来-华南地区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