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 下设9个主要部门,分别是经济发展司、渔业、水产和海洋生态系统司、陆地资源司、公共卫生司、教育、培训和人文发展司(合并南太教育评审委员会职能)和应用地学科技司(合并南太应用地学委员会后增设),另设有战略与政策规划局、发展数据署、运营管理部等部门。在斐济苏瓦设有地区办事处,在多数岛国设有办事处,负责具体实施既定项目。此外,还有一个行政小组,负责协助总干事和2名副总干事工作。
太平洋共同体自1998年改名以来,定为每两年召开一届会议,制定相关政策并决定总干事人选。闭会期间,政府及行政机关代表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Representatives of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s)有权就重要事项作出决策。
资金来源分3部分:一、会员费,总额约1000万美元,90%由澳、美、法、新4大国缴纳,其余10%由22个岛国和地区负担;二、澳等4大国提供的项目援助;三、欧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各国通过多边组织或直接向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提供的援助。
【主要活动】 在医疗卫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和协助,侧重落实各国和国际组织对南太地区的经援项目。在1976年举行的第16届会议上,南太平洋委员会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乡村发展、青年和团体事务、特别专家协商、文体、教育交流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等。1995年10月,第35届会议在努美阿举行,选举罗伯特·邓恩为总干事。1996年10月,第36届会议在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举行,邓恩连任总干事。1997年9月,第37届会议在澳首都堪培拉举行,会议决定每两年举行一次“南太平洋会议”,并决定南太平洋委员会于1998年1月1日起更名为太平洋共同体。
1999年12月,太平洋共同体首届会议在法属波利尼西亚举行,通过了规定该组织机构设置和工作规则的《塔希提宣言》,任命劳迪斯·潘吉莉南女士为首任总干事。
2001年11月,太平洋共同体第2届会议在努美阿举行,制定了2003年至2005年期间的5项重大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开发、在太平洋地区实现国际开发目标、在经济社会领域进行政策分析与建议、与相关国际机构加强沟通与协调、提升机构自身计划与执行能力等,其中人力资源开发被定为核心任务。
2003年11月,太平洋共同体第3届会议在斐济首都苏瓦举行,会议主题是“太平洋岛屿应对传染病”,主要讨论了防治爱滋病、疟疾、肺结核全球基金;法国和新西兰资助的“太平洋地区妥善应对流行病计划”(PREPARE);太平洋海洋战略;共同体就执行“千年发展目标”向岛国提供援助;在帕劳举办太平洋艺术节等。
2005年11月,太平洋共同体第4届会议在帕劳首都科罗尔举行,会议主题是“发挥青年作用,创造安全、繁荣及可持续的未来”,还讨论了太平洋共同体《机构述评(Corporate Review)》以及大流感、艾滋病地区战略、地区卫生基金、渔业、“太平洋计划”等问题,并任命吉米·罗杰斯为总干事。
2007年11月,太平洋共同体第5届会议暨该组织成立60周年会议在萨摩亚首都阿皮亚举行,会议主题是“太平洋渔业的未来:做好规划和管理,实现食品安全、民生及经济可持续发展”, 还讨论了城市化、气候变化、数字化战略等问题。
2009年9月,太平洋共同体第6届会议在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举行,会议主题是“在国家层面实现地区项目效益最大化”,还讨论了太平洋共同体的作用及其长期可持续融资战略、核心发展指标、卫生领域优先工作等。
2011年11月,太平洋共同体第7届会议在新喀里多尼亚首府努美阿举行,会议主题是“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
【同中国的关系】 该组织与中国接触不多。1998年中国向该组织“南太森林保护”项目捐款5000美元。 2010年8月,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在瓦努阿图出席第22届太平洋岛国论坛会后对话会期间会见太平洋共同体总干事罗杰斯。同年11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北京会见来华出席国际会议的罗杰斯总干事。2010年7月和2011年9月,太共体应邀出席中国农业部在厦门和斐济举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合作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