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时间:2022-07-18 归属:中国地理

第三节 水利及其开发建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是促进或制约经济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河湖众多,水能资源丰富,水电、水运发展潜力大。但人均、单位耕地平均占有水资源量偏低,加以降水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洪涝、干旱灾害频繁发生。一些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淤积,加剧了洪涝危害。我国在兴办水利、防治水害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业绩。

一、中国水利开发的历程

  中国水利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总的说来,古代水利成就辉煌,近代水利接近空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发展迅速,正在向现代化迈进。

(一)古代水利成就

  中国古代水利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据考证,我国最早的水利设施大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或更早一些。河南、山西、浙江等地,都发现人类主动取水或排水的遗迹,河南登封的龙山文化,证明已有凿井技术和陶制排水管道。

  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有关水利的文字记载,始于商代的井田制,即公元前1600—1100年,井田由开挖的灌排沟洫分开。公元前1000年前后,西周已有更多的水利记载,有蓄水、灌排、防洪等事迹。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专门负责水利的官员。最具代表性的工程为公元前256—251年由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在四川灌县兴建的都江堰(图4.3.1),同期由郑国在陕西修建的郑国渠,以及楚国在安徽兴建的芍陂等。在黄河下游两岸,各诸侯国自行修筑各种防洪堤,既为保护本国,又是以邻为壑,甚至彼此“水攻”。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才开始统一水政。

  自秦以后,我国经历了三次统一与和平时期,带来了三次水利大发展。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由于建立了统一的政权,为统一治理江河创造了条件。对江河堤防实行“决通川防,夷去险阻”。黄河流域得到很大开发。当时的代表性工程是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在郑国渠之后,西汉期间又增建了白渠,统称郑白渠。以后又引渭河水修建郑国渠。由于水利的兴建,关中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当时关中土地只有全国的1/3,人口不过3/10,而财富却为全国的6/10。为了开发岭南,秦代在公元前219—214年修建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图4.3.2,4.3.3)。为了巩固边防,自汉代起,在西北开始屯边垦殖,开始开发青海的湟水流域、宁夏的河套地区及甘肃的河西走廊。

  第二次是隋唐宋时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得到大规模开发,并修通了连接我国南北的大运河。唐时,长江流域大规模开垦荒地,兴建大量圩垸,荆江、汉江的堤防增多,塘堰灌溉遍及各地,大力推广提水灌溉,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农业得到发展,使长江流域成为唐中后期赋税收入的重点地区,其下游太湖流域的赋税收入超过黄河流域。1609年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变法,颁布《农田利害条约》,并设立各路农田水利官。在变法推动下,“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北宋徽宗时,提倡围湖造田。南宋时期,苏浙闽大兴水利,珠江口也大规模筑堤防洪,围垦种植。太湖流域和浙东的开发,推动了海塘建设。吴淞以南的海塘系统,到唐中时已初步形成。在苏北修建了著名的“范公堤”(图4.3.4)。

  第三次是元明清时期。元代由于军事需要,屯田规模超过宋代,在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都发展了灌溉。长江的主要堤防,如湖北的荆江大堤、武汉市堤、黄广大堤、安徽的同马大堤和无为大堤,都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其中荆江大堤是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连成整体。洞庭湖区的筑堤围垦明清进入极盛期,明代圩垸一二百处,清代四五百处。康熙、雍正年间,拨专款修筑湖广(当时指两湖)堤圩,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就反映了当时的盛况。珠江流域的堤圩,在明清以来也迅速发展,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南方的重要经济发达地区。

(二)近代水利

  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利的基础学科开始建立,各种新型建筑材料、设备、技术,如水泥、钢材、动力机械、电气设备和爆破技术等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进入20世纪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利建设向着大规模、高速度和多目标开发的方向发展。

  这个时期,我国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衰退。水利事业不但不能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相反,已有的水利设施无力维修,效益日益退化。尽管不少人士献身水利事业,希望运用近代科学技术减轻水旱灾害。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除了研究提出一些局部的治水规划外,根本不可能全面开展建设。20世纪的上半叶,在现代化的灌溉方面,在陕西建成渭惠渠、洛惠渠等,在新疆、甘肃建成红海子、鸳鸯池等灌溉水库。在江苏等沿海地区建了一些机电灌排,装机共7.1×104kw。航运方面,在苏北运河上建成了刘老涧、淮阴、邵伯三座现代船闸,另外在长江上游支流綦江上建成6座小型枢纽,渠化河段50km。水力发电方面,1912年在云南滇池出口石龙坝建成第一座水电站。日本侵占东北期间,建成丰满、水丰两座大型水电站和镜泊湖一座中型水电站。在防洪方面则没有多少建树。

  在水利建设停滞而江河湖海不断演变的情况下,水旱灾害越来越严重。例如,1915年珠江流域水灾,广州城被淹。1920年陕豫冀鲁晋大旱,灾民达2000万人,死亡50万人。1929年黄河流域大旱,灾民3400万人。1931年江淮大水,长江两岸淹没耕地330×104hm2,淮河两岸淹地5130×104hm2,死亡22万多人。1938年国民党在花园口决开黄河大堤,豫皖苏三省44县市的5.4×104km2受淹,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104人。1939年海河大水,天津被淹,这些都是震惊世界的大灾。严重的水旱灾害威胁着中华民族生存的基础。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人口 经济发展 水利 开发建设
  • 上一篇:人口与经济发展-矿业开发与能源工
  • 下一篇:人口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与大农业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