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104km2,居世界第三位。南北长约5500km,跨49个纬度,包括九个热量带,东西宽5000余km,跨62个经度,包括四个水分区。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根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资源类型可达2700个左右。中国如此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利于农、林、牧、渔生产的全面发展。
(二)山地多,平地少
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平地占1/3。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一个重要特点。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层薄,与平地相比,土地的适宜性单一,宜耕性差,农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而且土地生态系统一般比较脆弱,利用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资源破坏。但山地是中国主要的林牧业生产基地,尤其中国南方亚热带、热带山地,生物资源丰富,土地生产能力高,非常适宜于林木生长与土特产品的多种经营。西北地区的山地是中国主要牧场,而且又是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在农业自然资源组成中和农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中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居世界第四位;天然草地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9.5%,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有林地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0%,居世界第五位。可见中国农、林、牧土地资源的绝对面积均居世界各国前列。但应该指出,资源只有对人能予以利用才有意义,中国人口众多,按人均占有量计,则各类资源的相对数量是少的。中国人均耕地约0.13hm2,为世界人均耕地0.36hm2的1/3强。森林覆盖率仅12.49%(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2%)列世界第121位,人均有林地0.11hm2,仅为世界人均数的11%,世界人均有林地1.05hm2。天然草地稍多,每人占0.34hm2,也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2,世界人均约0.75hm2。中国可供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后备土地资源,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数据集资料仅约1.46亿hm2,这些土地按性质主要为林牧用地,每人也仅占有0.16hm2,其中宜于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与经济果木的,人均不到0.03hm2,尤其可以作为粮、棉、油、糖等农作物基地建设的净面积人均不足0.006hm2。与之相反,不能利用的裸地和海拔4000m以上 利用率很低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5.2%,人均0.36hm2左右。中国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相对数量少,特别是耕地、林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无效土地资源多,是中国土地资源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中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区与高寒区面积大,无效土地资源比重大,而可供农林牧使用的土地资源不超过70%,尤其宜耕地资源比重低,所以从总体看,中国土地资源质量不高。但是,农林牧各类用地的质量有较大差别。在1.33亿hm2耕地资源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仅占41%,中、下等耕地占59%。又由于水土资源不匹配,旱涝灾害频繁,中国耕地资源的本底质量不高。由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治水改土,农田基本建设和对土地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抗御灾害的能力并提高了耕地的生产能力。天然草地多分布在半干旱、干旱地区,那是由于水分不足,产草量普遍较低。林地资源,由于中国山地普遍宜林,一等林地占65%,质量较高,潜力也较大。
中国土地退化严重,仅土壤侵蚀与沙化的土地就占国土面积的22%;退化草地占北方天然草地资源的28%。土地退化也是土地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
综合上述,大致上可将中国土地划分为三大区域,即东南部湿润、半湿润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内陆区和西南部青藏高原区。
东南部季风区,水热丰富,雨热同季,土壤肥沃,生物多样,土地生产能力较高,集中了全国87%的生物生产量和92%左右的耕地和林地,95%左右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是中国重要的农区和林区,而且也是畜牧业比重大的地区。但是,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旱涝交替出现,自然灾害频繁。林地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两地区。在季风区内,土地资源性质与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别也很显著。东北地区属温带,平原面积大,耕地、林地资源较丰富,土壤肥沃,但大部分地区热量略显不足;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多,但林地少,水源不足,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多;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坡陡沟深,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水热丰富、生物资源多样,但山地多,平地少,农耕地不足。西北内陆区,光照充足,热量也较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少,沙漠、戈壁、盐碱地面积大,其中东半部为草原与荒漠草原,西半部为极端干旱荒漠,无灌溉即无农业,草地多,耕地、林地少,土地自然生产能力低。青藏高原区,大部分海拔在3000m以上,日照虽充足,但热量不足,高而寒冷,土地生产能力低,而且不易利用。
总之,中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组成诸因素大部分不匹配,地区差异大,这一特点在农业生产安排上必须给予充分注意。
(六)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耕地资源的绝对数量与人均占有量将不断下降,耕地资源不足问题日益加重。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接近或达到13亿,人均实际占有耕地将下降到0.1hm2,21世纪20—30年代人口将接近或达到15亿,人均耕地则继续下降到0.08hm2。与此同时,水资源不足问题,尤其华北地区,将更加严重,中国将处于历史上最严峻的资源短缺和最大人口压力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