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纬度地带性。这是世界气候分布的基本规律。它是地带性因素造成 的,即由太阳光热在地球表面的不均衡分布引起的热力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全 球性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而导致各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按纬度更替的 趋向。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基本气候带,它是按得到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分 的,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纬度带。另外,以最热月平 均温度 10℃等温线和最冷月平均气温 18℃等温线作为划分寒、温、热三带的 界线,这种气候带,称之为温度带。基本上也是按纬度划分,沿纬向伸展的。 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在大陆的低纬和高纬地带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这 两个纬度地带,冷与暖的矛盾处于比较稳定有常的状态。前者接收的太阳光 热多,暖空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年高温,长夏无冬;后者接收的太阳光 热少,冷空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全年低温,长冬无夏。因而在这两个纬度 地带,各气候类型都按纬度南北更替,多呈带状分布,有的甚至横跨大陆东 西。例如:在低纬度地带,在各大陆的赤道两侧是赤多雨气候;在赤道多雨 气候区的两侧,是热带干湿季气候;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向外,大致在南、 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内部直到大陆西岸,属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高纬度 地带的极地冰原气候、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等,都是体现纬度 地带性较显著的气候类型。从各大陆来说,非洲气候纬度地带性最为突出。 因为它的轮廓较之其它大陆单一,地面起伏不大,而且主要位于低纬热带地 区,其气候类型按纬度更替,排列近乎对称。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地处 高纬,陆地宽广,气候纬度地带性也表现明显,各气候类型从北向南依次更 替,特别是极地长寒气候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均呈带状分布,横贯大陆东西。
(2)非纬度地带性。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 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使同一纬度地带的气候,出现西岸、 内陆和东岸的差异,由不同地形条件引起的地区差异,以及海洋性气候和大 陆性气候的差异。尤其是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因为中纬地区,冷暖空气 经常处于斗争转化状态,气温、降水等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十分明显。 北半球中纬地区陆地面积特别宽广,因此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对比显 著,大陆性气候尤为明显,大陆东、西岸产生有规律的差异。 在中纬地带各大陆西岸,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热带干 旱气候的次序更替,并在高纬地带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相接,在低纬地带与 热带干湿季气候相连。在大陆东岸相应地区,亚欧大陆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北美大陆由于面积较亚欧大陆小,冬夏海 陆热力差异不如亚欧大陆强烈,海陆间季风环流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因而北 美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相应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热带 海洋性气候。至于南半球,大陆面积不广,南美大陆向温带纬度紧缩,非洲 和澳大利亚大陆又没有南伸到南纬 40°以南的陆地,所以大陆东岸不出现季 风型气候,气候类型构成不完整,分布也较局限。 在中纬远离海洋的广大内陆地区,终年为极地大陆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 所控制,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按所处纬度高低,分属温带大陆性干 旱、半干旱气候和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
(3)气候的垂直地带性。高耸庞大的山地,在气候上表现出独特的垂直 地带性。其高度变化如同纬度变化,但山地垂直气候带与水平纬度带在成因 上和具体特征上,并不完全相同,山地垂直分带的多寡和顺序,主要取决于 山地的高度和所处的纬度。有足够高度的赤道地区的高山,具备有最完整、 复杂的垂直分带图谱,而高纬苔原地带的高山,垂直分带的图谱最为简单。 另外,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山地,距海远近或坡向不同,其垂直分带的开端 和顺序也有极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