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默多站是美国在 1956 年建立的,位于南纬 77°51′,东经 166 °37′。夏季(10 月到翌年 2 月)室外气温仍在零下 12℃左右,全城有 100 多座建筑物,常年保持考察队员 50 多人,夏季加上临时考察人员和 游客,增至 1000 人。飞机场、码头、车库、食品库、旅馆、餐厅、商店、 医院、邮局、娱乐场所、修配厂和供水、发电设施,均按 1000 多人的最 大容量配置。有南极唯一的原子能发电站、海水淡化厂、卫星跟踪接收 站。在大气料学方面,设有宇宙射线强度变化实验室,大地测量装置室, 大气科学图书馆。在生物科学方面,有一座 600 平方米的实验室,其中 包括湿实验室、活鱼室、图书馆等。在地质和冰川科学方面,有供夏季 野外考察用全套设备。 站在“瞭望山”向上眺望,麦克默多站一览无余,规模不亚于欧美 的万人城市。海边有一座名叫“斯科特棚”的木头小平房,那是美国人 斯科特 1902 年建立的南极第一考察站。 南极点海拔 2992 米,扣去冰盖 2699 米,陆地实高 293 米;一年只 有“一天”,半年白天,半年黑夜;年平均温度-50℃,夏季-32℃, 酷寒缺氧。
极点的“南极碑”托着一颗金属球,距碑 730 米是美国的阿 蒙森—斯科特站,一个铝质圆屋顶下盖着三幢科学实验楼,一条长拱道 内分布着车库、发电站、储藏室、健身房等附属设施,每年有 8 个月与 世隔绝。 俄国的青年站列为南极第二大“城市”,1962 年建于印度洋岸的恩 德比地,位于南纬 67°40′,东经 45°51′。在 1 平方公里冰原上建造 60 多座房屋,常驻 100 多人。 世界上有 16 个国家在南极设立的 140 多个考察站,只有 40 多个是 有人越冬坚持工作的常年站,其余都是冬季撤人的夏季站。我国 1980 年 开始参加南极考察活动,1984 年 11 月派出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翌年 1 月建成长城站,1986 年发展为常年站。长城站设在南极半岛外缘乔治岛 上(同岛共有 6 国建站),位于南纬 62°12′59″,西经 58°57′51″, 距北京 17501 公里。建了三栋房屋,总建筑面积 1300 多平方米,楼门镌 刻南极地图和中英文站名的金色站标,拥有码头、直升飞机场、发电站、 油库和供水设备。1989 年中国在南极大陆建成更大的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