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北京周边人文景观综述--古民居与民俗建筑

时间:2023-01-14 归属:北京旅游指南

  民居和民俗建筑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景观资源。所谓民居,主要指京 郊各地区的民间居住形式和居室结构的总称。众所周知,良好的居住条件是 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舒适、美观、经济、安全、卫生、方便,是人类营造 居室的基本准则。京郊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了许多适 合本地区环境特点的居室类型。如有悠久历史的明清四合院和就地取材、坚 实凉快的石板房以及古代少数民族在花岗岩绝壁上开辟的古崖居等。京郊除 了有作为居住之用的遗存建筑外,还有不少因地方民俗文化需要兴建的各类 设施,如为满足戏剧文化生活需要建筑的古戏楼,为与外地进行经济、文化 交流兴建的会馆以及为商业、朝山庙会服务的店铺、茶棚建筑等。这些地方 民俗文化建筑,无论造型、结构、色彩、质料都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历史风貌 和民间艺术风格,可以成为旅游文化中重要的游览对象。民俗,是民间社会 生活中承传文化事象,是一个地区世世代代传袭的基层文化形态。这些通过 民众口头、行为和心理表现出来的事物和现象,既蕴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传 统里,同时又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传统中。按所在地民风兴建的某些建筑, 就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承传性和变异性等特点,成为旅游注目的一种文化 建筑景观。 北京郊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承传性和变异性特点的民居主要有三种 类型: 1.三合院或四合院。它是一种木构架庭院建筑,是北京地区最为重要 的传统住宅形式。因此它最具有浓郁的“北京味”。这种庭院建筑,在北京 城区曾有 20 多万套,目前被列为各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四四条 5 号四合院, 史家胡同 51 号、53 号、55 号四合院,礼士胡同 129 号四合院,后圆恩寺 7 号四合院,国祥胡同 2 号四合院,府学胡同 36 号四合院,前永康胡同 7—9 号四合院,地安门西大街 153 号四合院,西四北三条胡同 11 号、19 号四合 院,西交民巷 87 号和北新华街 112 号四合院,翠花街 4 号四合院,新开路 20 号四合院等等,都是城内保护完好的四合院住宅。此外,北京郊区也有不 少保存较好、特色鲜明的四合院建筑。如门头沟区刘洪瑞宅院、琉璃窑厂商 赵姓宅院,密云县荣寿大公主府西所,通县邢家大院等。刘洪瑞宅院位于门 头沟区永定乡石门营村,是民国时期营造的大型地主庄院。刘洪瑞是什么人, 本书尚不对其评价,但他的两处住宅却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四合院建筑。一 处位于村街北侧,为两座并列的四合院,东南角为雕花如意门楼,板门刻有 “水石澹幽居,诗书寄素业”的对联,门楼内为影壁。院中部有垂花门,门 内有正房、厢房、耳房 12 间,建于石基之上,异常清幽雅致,此为东院。西 跨院门楼镂空雕砖花纹,繁复美丽,院内屋宅与东院相似,唯正房两侧没有 耳房。第二处位于街南,其雕花门楼高大、青砖精砌,门联为“山河新气象, 诗礼旧家声”。院内分两层,共 21 间房舍,亦很精美。 门头沟区琉璃窑厂商赵姓宅院位于琉璃渠村过街楼南侧,也是一处向南 开门的清式四合院建筑。该宅院分前后两进,北房 3 间为清水脊硬山合瓦顶, 两边有耳房及角廊;南房 3 间形制如北房,两厢配房共 10 间均为卷棚顶样式, 建于高半米多的青石基上。整座建筑以廊相贯通,建造相当精良。 荣寿大公主府是 1985 年迁到密云县城西边白河郊野公园的一座古建筑 群。它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2.1 万多平方米,分为正所、西所两路。共有灰 布瓦筒顶的古建筑房屋 130 多间。整个府邸院落开阔,布局严谨,殿宇雄伟, 规模宏大。其中正所为 5 进院落,西所为四套四合院落。每院正房 5 间,左 右耳房各 1 间,东西厢房各 3 间,形成为房连房、院连院的四合院组合型府 邸。 从上述京郊三个典型的四合院看,这种具有传统风格的住宅建筑,是一 种由北房(正房)、南房(倒座)、东西厢房四面相围合,并用卡子墙加以 连接的封闭式院落。它有很完备的设施和很强的防御功能。四合院的房屋是 按封建宗派礼教制度的要求配置的。高大明亮舒适的正房为家长居住;两侧 厢房供子孙居住;倒座作为书房客厅。但是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因受“风水” 说的深刻影响,大门不开在中轴线上,而开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 造成路北住宅大门开在住宅的东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西北角 上,大门内外设迎壁。 2.明清古村落。北京郊区还保存着一些典型的明清古村落,其中最出 名的是门头沟区川底下村。该村四面环山,海拔 650 多米,房舍依山而建, 层叠升高,很象一座矗立云天的山楼,建筑十分精致。全村共有四合院 70 余套,住房 5000 多间,构成一个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也有明代风格的民居建 筑群。各院落大部分房屋为砖瓦结构,大门均设在院子东南角,集砖雕、石 雕、木雕于一体,式样各异,做工考究。如“喜鹊登枝”、“望子成龙”、 “古祥如意”、“阖家欢乐图”等。这些建筑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其中不 少是同户不同门,院院相通,长幼分开,既可减少家庭纠纷,又可相互协作, 每个四合院又都为空间立体利用。如地下有地窑,上空有高棚和花墙,家家 都处在一个诗情画意的胜境之中。最有趣的是四合院北房东侧的耳房,一出 门就看到装饰在东厢房北山墙上的一面圆形大镜子,据传,北房前方冲房山 不吉利,于是装此大镜子,晚上屋里掌灯,灯光透过窗纸映在圆镜里,圆镜 把渗淡的灯光反映到北屋和房山的小夹道里,相传这样可以避邪。朦朦胧胧 的镜光在静静的夜晚,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气氛。四合院的这种建筑文化不知 在川底下村默默承传了多少世代。川底下村不仅有大量四合院传说文化、风 俗文化,而且是一个错落相连的四合院组合型古村庄。全村有一条由紫石、 青石铺砌的、东西蜿蜒的街巷,把村舍恰好分隔成上下两个部分。街巷外墙 呈弧状延伸,高 20 多米,仰望犹如一道“长城”。石墙之上有上下村之间联 系的通道,如同天梯。整个村落就像《周易》中的八卦图、阴阳鱼,既壮观 而又神秘。难怪中央电视台将川底下村辟为自己的影视拍摄基地,人们跟随 几十部电视剧的画面,无不渴望把自己的脚印留在这一古村。 3.奇妙的住宅“古崖居”。古崖居位于延庆县张山营乡东门营村西北 的一个花岗岩绝壁上。它是一处奇怪的住宅建筑,大小人造石窟 117 个,共 有窟室 350 多间。这些居室一改平地起房的传统习俗,将住宅辟在几乎垂直 的山崖上。每套石室坐向不一,或圆或方,既有供人住宿的三居室,又有能 养马的马圈石室。三居室正中是居室,两侧为灶房和储物间。室内设有石炕、 石枕、石窗、壁橱、灯台、气孔等,檐前有水溜直通住室,似是供给雨水用 的装置。灶房间凿有锅台、烟道,储物间设有石条桌。在众多石室中心部位, 可见到一座宽敞的大室,上下两层相通,门前凿有石柱,室内设方形石台, 据考它系首领住室或议事、审讯之所,被人们称为“官堂子”。总之,整个 崖居,上下连通一体,分布排列有序,远眺犹如蜂窝,麻麻匝匝,成为我国 北方最大的古崖居群落。经考古学家多年调查和文献分析,它可能是唐代前 后古奚族的古崖居室群。奚族源于东胡鲜卑系统,早期居住于辽西,起初是 一个以射猎、游牧为生的部族。兴起于汉,盛于唐、辽,金、元之后不见于 史册。洞沟古崖居,估计是被契丹政权多次讨伐,逃往承德、赤峰地区的奚 族残部居住之所。尽管因史料不足目前尚难断定石室之真正主人,但作为京 郊古人类的崖居建筑却是定论不疑的。古崖居的奇妙特点,为京郊民居系列 增加了一种特殊的类别和色彩。 北京郊区的民俗建筑也极丰富多彩。主要类型有古戏楼、会馆、茶棚、 乡村街楼。

从上表列的 14 项古民俗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戏楼建筑在京郊占有 十分重要地位。8 个古戏楼全部分布在延庆、门头沟、海淀三个区县。而且 都与龙王庙相对而立,表明山区人们在祀敬水神龙王时,一般都以演戏这种 文化娱乐形式,来强化庙会氛围,从而使朝山庙会活动构成民俗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可见,构筑戏台戏楼是古代人民进行庙会文化交流的一种纽带性 设施。本表所列的古戏楼,仅是千万座同类建筑中幸存下来的很少一部分建 筑。这些戏台虽然在设计规模、屋顶造型和雕梁画柱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 总体建筑结构基本上还是相仿的。它们都有一个前台和后台,二者之间都有 设置不同装饰的隔扇。基础大部由砖石垒砌,屋楼多用青砖灰瓦。为了与戏 剧表演活动相协调,许多古戏楼在门窗、梁柱、山墙上都建造了华美的木雕 和砖雕,充分体现了戏楼建筑的艺术风格。北京古戏楼的兴建年代,大部都 出现于明清时期。本表所列的 8 座古戏台,仅明代就有 5 座。 此外,建筑高大坚固、古朴华丽的山西会馆,曾经是沿永定河入山古道 和去妙峰山参加朝山庙会古香道的交汇点。三家店附近在明代还有官府开办 管理的永定河板桥。清代中叶以后,三家店一带又是西山外运煤炭的中转站。 可见山西会馆是为古道、香道、运煤道客流车流服务的一种行业建筑,是以 民俗文化形式联系上述诸项活动的重要设施。茶棚建筑也是一种独特的民俗 型古建筑。其功能比较单一,就是为香道上的朝山香客服务。妙峰山朝山庙 会活动在明清时代规模很大,在进山四条香道上都有茶棚建筑,如香会南道, 除本表列出的万缘同善茶棚外,还有位于龙泉村的“公立六合茶棚”,位于 永定河板桥处的“永佑平安栏杆绳络会茶棚”等。可惜这些茶棚现在连遗迹 也无处可寻了。至于石厂村东古栅栏,更是京西山区遗存的一种形制独特的 街楼建筑。其整体造型、门洞及石楣都体现了简洁明快坚固的建筑风格,成 为京郊独一无二的乡村街楼建筑实例。商业店铺古建筑,在京郊现存古建筑 中也不多见。通州两座建筑,即大顺斋烧饼铺和小楼饭馆,实际上已变成仅 有部分遗物的一处遗址。目前新建扩建的建筑已与原有建筑完全两样。总之, 上述部分古民俗建筑,都是京郊古代遗存的重要文化景观。在现代旅游中, 对热衷于文化旅游的人来说,应当说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北京 人文景观 古民居 民俗建筑
  • 上一篇:北京周边人文景观综述--各类革命纪
  • 下一篇:北京周边人文景观综述--古代经济开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