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首页
地理资讯
地理教学
教学用图
地理科普
地理课本
地理书库
地理试题
地理课件
中国地图
世界地图
地理教案
地理学案
旅游景点
行政区划
精品资料
站务管理

黄土高原(3)

时间:2021-06-22 归属:中国地理百科

  ③黄土微地貌。黄土微地貌是地表水沿着黄土中的裂隙下渗,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的结果,破坏了黄土结构,形成洞穴,并引起地面沉陷,造成黄土特有的潜蚀地貌。常见者有黄土碟、陷穴、黄土桥和黄土柱等。黄土碟分布在平缓地面,形似碟状凹地,一般深2~3 米,直径10~20 米,深与直径之比约1∶10。由于地表水下渗,溶解了黄土中可溶矿物,并把粘土微粒带到土层下部,破坏了土层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土层围绕中心缓慢下沉压实。陷穴是一种较深的圆形或椭圆形洼地,当地表水汇集到节理裂隙中,由潜蚀作用形成洞穴,称陷穴,按其形态可分为竖井状、漏斗状和串珠状。黄土桥是溶蚀和侵蚀形成的地下洞穴受重力作用发生崩塌,残留的洞顶形如拱桥,故称之。黄土柱是地表水沿着黄土垂直节理溶蚀和侵蚀,残留柱状或塔状的黄土土体,一般高数米或十余米。

  气候与水文
  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半湿润至半干旱气候,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量稀少,变率大;日光充足,日照时数多,热量条件较优越。高原从西北向东南,年均温变化在8~14℃,全区日均温10℃以上活动积温为2000~3000℃,无霜期120~200 天。气温日较差平均在10~16℃。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东南多于西北。年降水量200~700毫米,其中65%以上集中于7、8、9 三月。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和冰雹,往往一次暴雨即占全年降水量的30%甚至更多,最大降雨强度每分钟可达2.4毫米,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区域水系
  以黄河为骨干,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较多,约有200 条,较大的有洮河、祖厉河、清水河、黄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北洛河、渭河、沁河、汾河等,河川径流不丰,不包括黄河干流,年径流总量185 亿立方米。大多数河流汛期受暴雨影响,洪峰急涨猛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以上。含沙量很高,往往一次洪水含沙量占全年70~80%以上。高原浅层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贫乏,埋藏很深,多在50~

60 米以下,有的达100~200 米。

  土壤与植被
  高原土层富含碳酸钙和磷、钾、硼、锰等元素,土壤反应多偏碱性,腐殖质和氮素养分贫乏。主要土类有褐色土、灰褐土、栗钙土、灰钙土和漠钙土。水土流失严重,熟化土壤不断流失,生土裸露,肥力瘠薄。黄土高原因长期滥垦滥伐,土地利用不合理,自然植被残留较少,分布零散。目前森林覆盖率仅5%。植被由东南向西北为森林草原、干草原和荒漠草原。森林主要分布于吕梁山、子午岭、黄龙山、六盘山等地,为落叶阔叶林及少量针阔混交林。沟谷和荒坡上,草本植物多旱生种类,如白草、委陵菜、狼尾草、碱草、甘草、酸枣、荆条、沙柳、柠条、沙草、沙蒿、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等。高原农业垦殖条件最好的地区,如关中盆地、晋中、晋南盆地等,是中国著名的小麦和棉花产地。陕北、甘肃和晋西北条件差,一般仅能种植耐干寒的莜麦、荞麦、糜子、胡麻、薯类等。

更多地理内容...
  • 关键词:黄土高原
  • 上一篇:黄石市
  • 下一篇:黄岩市
  • 相关地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