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属于中、新生代构造盆地,侏罗系分布广泛,白垩系及 第三系砂岩,砂砾岩含水层水量较丰富,水质良好,但至陕北高原西部含水 层逐渐变薄,矿化度增高,水质变差。在藏东、川西山地和四川盆地中广布 有轻变质的中、新生代砂页岩、砾岩等,地下水多富集于砂岩裂隙和层间裂 隙中,在山区的构造盆地中,常在薄层松散沉积物覆盖下的碎屑岩中形成自 流盆地,水量一般不大。四川褶皱地带浅部普遍富集自流水,水头高度一般 不超过 20 米,自流量 11 立方米/时左右。在台湾中央山地及其毗连的丘陵地 区,也有中新生代碎屑岩分布,一般含水程度较差,属弱矿化的重碳酸盐型 水。
玄武岩类地区的孔隙-裂隙水中国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早期的玄武岩喷 发,主要分布于吉林东部、内蒙古、雷州半岛、滇西及澎湖列岛等地。玄武 岩在形成过程中常伴随有发育良好的柱状节理和产生气孔构造,为地下水的 蓄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吉林东部玄武岩出露于地势低洼的河谷中,受降水 及地表水的补给,属中等富水。内蒙古熔岩台地玄武岩直接覆盖于第三系红 土或第四系粘土层上,往往沿古沟谷形成富水地段。雷州半岛玄武岩与松散 砂层呈互层为底部的古风化红士层所隔,成为被玄武岩所穿插的自流盆地, 其中浅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水质水量均佳。澎湖列岛表层有玄武岩分 布,底部为砂、页岩互层,降水通过玄武岩的风化带渗透补给到底部岩层中, 具有透水而不含水的特征。
最后为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中国的多年冻土区地下水可分为高纬度山地 多年冻土地下水及中、低纬度高原多年冻土地下水,前者主要分布在黑龙江 省的大、小兴安岭及新疆阿尔泰山地等,黑龙江省北部由北往南冻土由连续 分布渐变为断续分布的岛状冻土,冻土层厚度由 120 米渐减至 30 米左右,地 下水按埋藏条件由上至下可分为冻结层上水,水质较好,水量不大;次为冻 结层间水,主要埋藏于冻土层内的融区,含水层厚度变化不大,水量较小; 最下为冻结层下水,多属承压水,质好量大,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 13 立方米 /时·米,是较为可靠的供水水源。中、低纬度高原多年冻土地下水主要分布 在天山、祁连山及青藏高原,冻结层上水普遍分布,多在地形相对低洼或山 坡地带,水质好但水量较小。冻结层下水具有承压性,一些断陷谷地和盆地, 往往为冻结层下水富集的良好场所,如位于唐古拉山北侧的温泉断陷谷地, 在厚约 10~15 米的多年冻土层下,承压水或自流水分布普遍,钻孔涌水量为 10.8 立方米/时,属重碳酸、硫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 0.5 克/升。
更多地理内容...